两头在外 中国光伏产业“回家”并非坦途

2011年中国光伏企业普遍陷入亏损的泥潭,尽管各企业销量飘红,却因价格的大幅下跌,净利润出现严重下滑,甚至不少企业亏损连连。如尚德电力2011年净利润由2010年的22.08亿元,转为净亏损8.44亿元。(3月12日中国网)

目前我国光伏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国内生产的光伏产品中“90%要出口到国外,只有10%消化在国内市场”。很明显,中国光伏产业链上的多数企业大多数是在为国外企业“打工”,特别是多晶硅产业的“两头在外”的格局依旧,假如国外光伏行业的相关政策和发展状态稍微“风吹草动”,国内马上就陷入困局之中而难以自拔。况且,“两头在外”也导致了中国光伏产业链失去“定价权”,加上数百家光伏企业一哄而上,挤在国际市场中,其生存境遇也就可想而知。

中国的光伏组件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半壁江山,品牌也是不同凡响(占前十名的大半数),技术上也过得去,依旧生存艰难是因为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

2011年有美国7家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商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贸易申诉,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太阳能板施加限制,并征收超过100%的反倾销关税。竞争不得力就转用贸易保护的“大刀”,加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要求的“301调查”;中国光伏企业想在美国设置贸易壁垒下的市场中求发展,举步维艰。

欧洲市场主要问题是由于光伏政策制定的支持在削弱,支持传统事业的呼声在增加,加之由于主权债务而引发的融资问题,越发凸显艰难。中国光伏产业只能无奈地面对当前欧债危机引起欧洲国家太阳能市场的萎缩现况。

然而,中国光伏的“回家”路也并非坦途。

上海交通大学马德秀对国内光伏企业的评点是“中国当今有一半以上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业状态,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散”,制造出的是一场”虚热”。

截至2011年,我国光伏企业从2008年不足百家发展到400多家,按照全球的装机产能,即使加上国内的那部分,再把全球的光伏电池的需求量都包揽下来,不用说消化一半产能,1/3都够呛。因此,各地政府发展新能源产业“积极性”过热的局面必须扭转过来,资本市场那种“风投”大起吹泡泡的情形要压住。还有,对于现有产能,假如能够做科学、合理、有序的整合,对于改变竞争无度、集中力量谋求行业技术再提升是很有意义的。今年政府工作报提到,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建立促进新能源利用的机制,加强统筹规划、项目配套、政策引导,扩大国内需求,制止太阳能、风电等产业盲目扩张。

我国光伏要发展、要壮大,除了产业导向之外,还必须发展其下游产业链,扩宽其运用和发展空间。同时,发展光伏产业必须注重资源与环境保护,不能打着新能源的名义污染环境,过度耗费资源。“多晶硅生产的排放有毒物质、用电量过大、以及某地生产厂附近,由于四氯化硅和氯化氢的排放而导致周围寸草不生”。

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远期前景还是令人充满期待的。从行业发展的眼光看,竞争力不是唯一的关键,更在于整个市场的进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