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创中心原诚寅: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大规模上量预计会在2030年以后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陈语 林音 时间:2021-04-15 14:35 点击:次
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现场图片 摄影/电池网张倩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4月15日讯(陈语 林音 山东枣庄 图文直播)“随着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日益彰显,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多个国家的重点发展方向,而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正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科技中心总经理原诚寅介绍,燃料电池汽车已经历主流车企半个世纪的研制,经历了可行性和可靠性验证阶段,目前正进入市场导入阶段。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科技中心总经理原诚寅
4月15日,在山东枣庄高新区召开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上,原诚寅发表了题为《燃料电池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国创中心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发展》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全球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背景、国际氢能发展动向、全球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进程、中国燃料电池产业发展现况、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路线图、国内加氢站建设概况等,电池网选取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原诚寅表示,世界各国纷纷加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并针对其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与路线。在中国,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了以车企为载体的京津冀/华东/华南/华中等多个区域产业集群。其中,中国以商用车为切入点已实现千辆级示范运营(如宇通、福田巴士、上汽V80),动力系统以电电混合为主;乘用车发展缓慢以增程式/电电混合轿车研发为主,未实现小规模量产,技术参数与国际水平尚有差距。
原诚寅介绍,燃料电池乘用车与商用车在整车需求、运行道路工况、动力系统模式、储氢及续航里程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区别:燃料电池车辆功率与能量分别由电堆和储氢质量决定,乘用车空间追求电堆体积比功率,商用车空间追求储氢质量密度,重点在储氢方式;在动力系统方面,乘用车额定与峰值功率差别较大,依靠燃料电池直接驱动电机,以提升效率和动载工况寿命为主,高压比商用车额定功率与峰值功率差别较小,燃料电池以增程和动力补充为主,更多考虑的是系统使用寿命。因此,燃料电池系统和车载储氢系统针对不同的应用,在功率等级、部件选型、控制策略等方面均需正向研制。
燃料电池汽车存在增程式、电电混合、全功率三种路线。原诚寅预测,乘用车将以全功率车型为主,商用车仍将采用增程或混动模式。此外,中国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正逐渐由外部资源引进向自主研发过渡;燃料电池系统正在向单堆集成、更高运行温度、较高运行压力、无加湿以提高系统净输出及效率等方面发展。
“燃料电池汽车真正大规模上量,预计会在2030年以后。”原诚寅预测,不仅仅在乘用车上,未来燃料电池在船舶、轨道交通上,甚至在电动飞机上也会有相应的应用。
研讨会上,原诚寅还介绍了国创中心燃料电池技术。国创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是我国汽车行业首个及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也是我国目前第一个尝试以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机制、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国创中心通过搭建四大产业创新平台,分别从开源技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孵化创投4个核心维度全面支撑九大关键技术领域的发展,瞄准产业发展痛点,并结合资源配置情况,率先从轻量化、电驱动、燃料电池等切入实施。
在燃料电池领域,国创中心通过与政府、企业间的交流、合作,积极发挥平台作用,在技术、资金、项目上为燃料电池全行业提供服务,项目经验丰富:北京市重点科技计划——基于功耗均衡的燃料电池电动轿车研制项目(已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增程式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平台及整车集成项目(在研)、全功率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及整车集成项目(在研)、70MPa车载高压储氢瓶开发研究项目(在研)等。
(以上观点根据研讨会现场嘉宾发言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
4月15日,由枣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池网主办的2021第二届下一代电池技术与市场应用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各环节核心企业代表、科研院校专家、研究机构领军人物、媒体代表等近150位嘉宾齐聚山东枣庄,共议锂电池产业的升级之路、固态电池的量产之路、燃料电池的商用之路、最具投资价值的下一代电池技术等,就下一代电池的产业技术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 上一篇:三杰新能源宋泽斌:高倍率锂电池技术进步提速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