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领域齐发力 高通已拿下90亿美元汽车订单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熊薇 时间:2021-05-24 11:12 点击:次
高通汽车业务专注于四大关键领域,图片来源:高通
作为汽车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高通正通过多种解决方案赋能数字座舱、车联网/C-V2X、ADAS与自动驾驶、云测终端管理等领域,以助力构建更加网联化、自动化和电气化的未来,重新定义未来汽车。
截至目前,据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朴5月21日在2021高通技术与合作峰会上透露,全球已经有超过1.5亿辆汽车采用了高通的解决方案,25家顶级汽车制造商中已有20家选择采用了骁龙数字座舱平台,高通车载网联、信息娱乐和车内连接等解决方案订单总估值已经接近90亿美元。在中国市场,过去18个月内,汽车厂商已经推出超过20款搭载高通汽车解决方案的车型。
比如理想ONE,得益于高通骁龙汽车数字座舱平台820A的支持,实现了完美的四屏交互体验,包括在车内引入微信、QQ音乐等功能,持续扩大应用生态,使车真正成为家的延伸。“我们有过统计,理想ONE车主平均每周待在车内,但不行驶的时长已经达到了4.4个小时。”谈及高通数字座舱平台给理想ONE座舱体验带来的改变,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沈亚楠在峰会上表示。
他同时透露,未来鉴于两家公司之间良好的合作,理想汽车与高通还将在自动驾驶领域探讨一些潜在的合作机会。“智能化的潮水滚滚而来,也为汽车这个百年行业带来了巨变,今天的汽车不仅是一个出行的工具,更是一个信息化的产品。身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之一的理想汽车与高通有着深入而长远的合作,我们将继续以‘创造移动的家’为使命,依托高通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打造比燃油车更好的智能电动车,让车变成家的延伸,成为一个新的智能空间。”沈亚楠指出。
高合HiPhi X在高通骁龙数字座舱平台的赋能下,也实现了一系列亮眼的座舱体验。据悉,骁龙数字座舱平台为高合HiPhi X提供了多块座舱4K显示屏,并且车内的屏幕还可以互相协同,以提供给用户沉浸式的多媒体使用体验。另外,高合HiPhi X同时还搭载了高通的骁龙5G平台,该平台集成了C-V2X技术,支持高合HiPhi X面向车对车和车对基础设施通信在内的多个场景提供5G和车联网服务,并且为高阶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提供协助。该车也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展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孟朴看来,当前汽车厂商采用5G技术的速度已经远远快于4G。“在4G商用初期,即2013-2014年,两年时间也只有两家汽车厂商推出了4G汽车,但目前5G商用仅仅两年,就有超过18家汽车厂商已经发布或计划发布支持5G的汽车。”这也就意味着,在5G赋能的众多领域中,汽车行业将成为最先被蜂窝技术变革的领域之一。
除了携手上述汽车领域的合作伙伴共同勾勒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此次峰会上高通还宣布了另一项汽车领域的重要投资——对纵目科技的D轮融资追加投资,据悉该融资将于近期正式官宣。由于看好智能驾驶赛道,高通早在2019年6月就参与了对纵目科技的投资,当时高通创投领投的是纵目科技的C+轮融资,此次再次投资,充分显示了其对自动驾驶赛道以及纵目科技的认可。
事实上,在技术方面高通与纵目科技也有着深度的合作。此次峰会上,纵目科技重点展示的记忆泊车系统就是基于高通车规级芯片打造,实现了视觉、4D毫米波雷达和超声波的感知Raw Data深度融合,在低成本硬件资源下达到优越的泊车性能。使用该功能时,车辆通过对用户常用车位区域,以及上车和下车线路进行记忆和停车场绘制,用户再次进入停车场后,只需要在手机APP上开启自动泊车或者接驾功能,车辆就可以自动寻找区域内空闲车位完成泊车,或将车辆驶出车位到达上车点。
展望未来,孟朴指出未来十几年汽车与云端的互联,将从根本上改变汽车的业务模式,以及未来的用户体验。而这些变革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5G C-V2X等技术将加速汽车与万物互联,包括与周围交通参与者和云端的连接。第二,数字座舱、车载网联、顶级音频等技术正在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驾乘体验。第三,数字汽车的智能化,包括人车的智能交互系统和车辆行驶的自动化,将使汽车成为继个人电脑、手机之后的下一代智能终端。
因此,未来高通将持续投入推动5G技术和产品路线图演进,与生态系统合作加速5G在不同垂直领域的应用,并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各行各业合伙伙伴充分释放各种的社会价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 上一篇:跨界造车数量急剧增加,造车已无门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