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能扩张提速 这些锂电产业链企业获益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肖何 时间:2021-06-16 18:01 点击:次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均完成2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5倍和1.6倍;1-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7万辆和95万辆,同比均增长2.2倍。
乘联会发布的全国乘用车产销数据显示,1-5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85.7万辆,同比增长253.3%;1-5月新能源车零售77.6万辆,同比增长235.7%。此外,乘联会还将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预测销量调高至240万辆。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现状取得非凡成绩,市场预期一片向好。成绩斐然的背后,新能源汽车产业除了直面芯片短缺,还将面临电芯缺货、原材料价格疯涨等问题,使得产业链企业纷纷发力优化供应链体系。
为解决动力电池缺货难题,锂电池巨头不断公告产能扩张计划,日前,电池网盘点了前5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孚能科技、亿纬锂能、蜂巢能源、瑞浦能源等国内动力电池TOP10企业扩产项目,其中,宁德时代锂电池产能规划约600GW;比亚迪计划2022年电池产能超100GWh;中航锂电“十四五”规划产能超300GWh;孚能科技2025年产能将超100GWh;亿纬锂能2023年方形磷酸铁锂电池产能或达32GWh;蜂巢能源2025年将提升至200GWh产能;瑞浦能源2025年达到200GWh产能。动力电池新一轮扩产潮已经开启。
锂电池产能扩张促使供应链上游企业加紧扩产,同时也为企业带来更多订单收益。
以锂电材料领域为例,6月份以来,锂电材料领域投资布局消息不断传出:
6月3日,盛屯矿业拟定增募资22.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卡隆威项目(16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6.5亿元);
6月5日,永太科技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永太拟在乌海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第三期项目,新增投资1.5亿元,形成年产5000吨VC等生产能力;
6月7日,诺德股份拟向邦民控股、弘源新材、邦民新材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4亿股,募资不超22.88亿元,用于锂电池用电解铜箔项目、动力电池用电解铜箔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贷款;安纳达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与湖南裕能决定共同投资设立铜陵安伟宁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并由合资公司建设5万吨/年高压实磷酸铁产业化升级改造项目;翔丰华与遂宁市蓬溪县人民政府签署了《关于建设年产能6万吨高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一体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投资协议书》。
6月8日,赣锋锂业在丰城市政府辖区内设立合资公司并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锂电新能源材料项目;韩国电池制造商LG能源解决方案表示,已经以120亿韩元(约1,080万美元)收购澳大利亚化学公司Queensland Pacific Metals(QPM)7.5%的股份,以便为该公司提供稳定的电池关键金属供应。为确保电动车电池供应链的稳定性,公司已与QPM签署长达10年的合约,将从2023年底起每年采购7000吨镍和700吨钴;
6月11日,华友钴业拟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6亿元(含76亿元),主投三元正极材料领域;
6月15日,永太科技控股子公司永太高新拟自筹资金7.94亿元,投资年产20000吨六氟磷酸锂及1200吨相关添加剂和50000吨氢氟酸产业化项目。
在锂电设备领域,近期,因动力电池扩产步伐加快,部分设备企业接连收获大额订单:
5月30日,诺力股份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中鼎集成与宁德时代下属公司福鼎时代签订了多项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29亿;
5月31日,先导智能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及泰坦新动力收到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中标通知累计45.47亿元人民币(不含税);
6月2日,大族激光公告,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至公告披露日期间陆续收到主要客户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中标通知,合计中标锂电池生产设备金额为10.03亿元(含税);赢合科技公告,公司自2020年10月27日至公告披露日期间陆续收到宁德时代及其控股子公司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中标通知,合计中标锂电池生产设备17.09亿元。
此外,电池网还注意到,近日,美国能源部发布锂电池10年国家蓝图,欲打造锂电池完整供应链,其表示,目前全球锂电市场正在快速增长,未来十年全球锂电池市场预计提升5-10倍,美国必须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建立自己的电池材料和技术供应链,以应对未来锂电市场的大幅增长。
禁售燃油车时间表越来越近,势必会给电池新能源产业带来巨大挑战,拥有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将更具全球竞争力。在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大力扩产的牵引下,电池材料与设备大额订单频现,新一轮全产业链扩产潮已席卷而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电池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
- 上一篇:短缺蔓延消费端:芯片的危机,国产的机会?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