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东:三元材料行业标准化瓶颈分析与建议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肖何 时间:2020-08-05 15:25 点击:次
电池百人会企业家“问道”长兴暨后疫情时代·2020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健康发展企业家论坛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8月5日讯(肖何 浙江长兴报道)资料显示,10年前,新投建的正极材料产能规模一般是2000吨,目前正极材料新建项目动辄1万吨起步,规划产能5-10万吨。
深圳市新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东
三元材料近几年来飞速发展,规模化同时也带动了三元材料行业自动化。深圳市新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东称,规模化多是设备设施的简单放大,自动化多是考虑减少人力。
8月4日-7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百人会、长兴县人民政府主办,长兴县商务局、长兴县新能源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画溪街道)承办,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支持的电池百人会企业家“问道”长兴暨后疫情时代·2020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生态健康发展企业家论坛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举行。
5日,王伟东在论坛上做了题为《三元材料行业发展的标准化瓶颈》的主题演讲,分享了三元材料产业原生问题、前驱体产线设备工艺现状和问题、前驱体产线设备工艺现状和问题等,电池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关于三元材料产业原生问题,王伟东表示,很多动力电池用三元材料的生产线,仅仅是简单的规模扩大,下游应用市场没有充分发展,没有应用端参与和配合,设备、工艺等很难标准化。
此外,材料的容量、倍率性能、循环性能、高低温性能等需要通过全电池测试,周期长,动力电池循环测试要3000次需要300天,认证周期太长。
三元材料行业的规模化、自动化、标准化,智能化,谁在前?谁在后?在王伟东看来,行业规模化、标准化应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但目前三元材料产业规模化先于下游应用市场规模化,行业非标准化严重影响行业企业产线设备、工艺技术、产品类型等选择决策。
王伟东举例说,采用不同的干燥设备,干燥工艺有差异,干燥效果不同。干燥温度在100~200℃,虽然水分含量相差不大,但前驱体的氧化程度有差异,前驱体总金属含量不同。另外,厂房的设计不同,材料输送管道长短不同,也会导致物料在管道内接触空气时间、磨损时间长短不同,从而影响材料性能差异。
为缓解三元材料行业发展的标准化瓶颈,王伟东建议:一是由第一梯队企业引领系统的三元材料标准化工作,先易后难;二是三元材料企业和下游电池龙头企业合作开发快速材料认证测试机制;三是装备企业针对三元材料产业需求加大研发投入;四是检测仪器企业要针对三元材料产业需求开发仪器和软件以满足行业规模化标准化需求。
- 上一篇:王荣进:电池产业链股权投资的风险和机遇分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