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电池行业收购并购事件盘点: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缩水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总编室 时间:2019-12-27 16:12 点击:次
2019年即将成为历史,2020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回首这一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在今年第三季度出现了自2014年以来的首次下滑,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自7月份开始出现了“五连降”。
动力电池需求市场的疲软,带来了企业业绩承压。而缺少了业绩的有力支撑,曾经备受资本市场热捧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寒意。
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缩水
电池网根据证监会公开资料统计,截至12月25日,2019年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共公布70次并购重组会议审核结果,其中已审核114家,96家过会,过会率约为84%。而2018年证监会并购重组委共计审核144单重组交易,共涉及137家企业,123家过会,过会率为85.42%。
其中,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今年收购并购事件数量和交易金额相较于去年均有明显的缩水。
经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19年在新能源电池领域,交易金额超1亿元的收购并购事件有33个,总金额约384.29亿元,平均交易金额11.65亿元。其中,被收购并购的企业中,锂电池企业有5家,正极材料企业1家,负极材料企业2家,隔膜企业3家,矿产资源企业8家,电解液企业1家,铝箔企业1家,设备企业2家,电池回收企业1家;燃料电池企业2家;新能源汽车企业5家,电控企业1家,充电基础设施企业1家。
而在2018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44个收购并购事件中,公布交易金额的有37个,总金额约875.36亿元,平均交易金额23.65亿元。被收购并购的企业中,有15家电池及电池系统企业,12家正极材料及上游矿产资源企业,7家新能源车及零部件企业,3家设备企业,2家隔膜企业,还有负极材料、导电剂、电解液、六氟磷酸锂企业各1家。
可以看到,近两年,电池、矿产资源、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标的都较为热门。此外,下半年收购并购事件明显比上半年多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层正不断释放积极信号,提升企业并购重组热情。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曹勇近日表示,证监会对支持并购的政策在不断完善。2014、2016年、2019年三次修改了《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同样还修改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整体改革遵循了放松管制、加强监管、推进创新、改进服务的主线,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曹勇同时也提醒说,并购是高风险的事情,从全球来看并购的成功率不到50%,甚至更低,要慎于并购,切实防范并购风险。
跨界并购趋向谨慎
从兼并购类型来看,2018年44个收购并购事件中,跨界并购超半数(达到24个),17个为同一主业间的横向并购,3个为上下游产业链纵向并购。
而在2019年,32个收购并购事件中,17个为同一主业间的横向并购,10个为跨界并购,6个为上下游产业链纵向并购。跨界收购并购案例的占比大幅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新能源电池行业洗牌加速,高估值泡沫开始破灭,对跨界资本的吸引力减弱。
“动力电池行业投资热度正随着车市的低迷开始降温、扩产日趋理性,市场新一轮深度洗牌开启。”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达沃斯”组委会秘书长于清教在11月底召开的ABEC2019论坛上表示,“据我了解,目前在我国动力电池方面,留存的生产企业大约有80家,其中能真正实现装机量的也就一半左右,并且TOP10企业占据着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一些动力电池企业为了活下来开始重新回归3C电池领域或转向储能行业,跨界而来的上市公司或收缩投资或直接回归主业。”
同时,今年横向纵向并购的占比大幅增长,新能源电池行业在洗牌中“小、散、乱”现象得到改善,低端产能正快速被淘汰,产业链企业开始向做大做强发展,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宣告失败的案例减少
由于近年来逢“锂”必涨、遇“新能源”必涨的股市总体走势特点,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并购的“疯抢”标的。随着中国证券市场开放进程加速,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下,政策推出不再迎合投资者,市场将从博弈政策转为市场主体间的内部博弈,炒作概念等市场乱象被重点治理。与此同时,新能源电池产业进入微利时代,并购重组开始降温。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2017年新能源电池行业最终宣告失败的案例有10起左右,2018年也超过14起,2019年仅6起:大洋电机终止收购上海重塑部分股权、科恒股份终止收购誉辰自动化100%股权和诚捷智能100%股权、华友钴业放弃并购巴莫科技、爱康科技终止收购鑫成泰、八菱科技终止收购宇量电池、中利集团终止收购比克动力。
其中,大洋电机宣布终止收购上海重塑部分股权,理由是重塑集团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保护其全体股东权益的考虑,无法将相关信息予以公开披露,从而导致回复无法满足相应的信息披露要求。
科恒股份终止收购誉辰自动化100%股权、诚捷智能100%股权,因标的资产未来持续盈利能力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未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结语:近日,国君电新徐云飞团队发布研报称,中国动力电池将迎来领先优势。目前来看中国、日本和韩国贡献了锂电池全球90%的产值,其中,中国受益于国产品牌手机的快速崛起和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自2015年以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国。虽然日本松下、韩国三星、LG在技术上可能仍然拥有一定的优势,但以比亚迪、宁德时代为代表的中国电池企业仍在加速创新,并且考虑中国拥有更加完整的产业链,和更好成本控制能力,中国企业将会逐步缩小差距,并将开始引领全球锂电池产业链。
虽然中国企业的长期增长潜力无限,但对于大多数自主品牌来说,即将到来的2020年或将“寒风更甚"。按照此前的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财政支持政策将退出,诸多外资品牌已开始加速进场。在与外资品牌的博弈中,资本市场的助力必不可少。我们期待,在2020年这一新能源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自主品牌能够更好地借力资本市场,坚定信心推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