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运高科缘何“被踩刹车”败走创业板?

 

4月1日,乾运高科在创业版的上市高速路上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踩下刹车的不单单是企业自己,还有来自上市审批的监管部门——中国证监会。由于企业提交的申报材料中,存在问题,尤其是利润的实现和持续增长力有些蹊跷,在整个电池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下,乾运高科于3月底自行撤消了上市请求。

自2012年底证监会正式启动IPO在审企业2012年度财务报告专项检查工作以来,再审IPO企业上演撤退潮,根据证监会通报,经过3个多月的严格自查,截止3月31日,共收到610家企业的自查工作报告,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收到138家、265家、207家;因未完成自查工作而提交中止审查申请的有107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有28家、49家、30家。在此期间,提交终止审查申请的有162家企业,其中,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为9家、47家、106家。

锂电池行业正极材料制造商——由齐鲁证券保荐的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IPO也被终止审查。乾运高科不是第一家被终止IPO的锂电企业,前几年准备了几年的江苏海四达电源,2012年初递交了上市申请,也被证监会否定了IPO申请。天津巴莫的IPO也是准备了几年,但后来也再没有下文,而湖南瑞翔今年的国资委通过股权转让也在谋划上市中。

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国内锂电正极材料市场销量产生新的“四大天王”:天津巴莫、湖南户田杉杉、湖南瑞翔、乾运高科,二线品牌“战国六雄”:北京当升、北大先行、深圳振华、厦门钨业、中信国安、深圳天骄,乾运高科的销量已得到提升,达到4170吨,占据了10%市场份额。

据之前某券商分析师透露,创业板成终止审查重灾区是由创业板IPO 财务门槛设置决定的,无业绩增长压力的主板及中小板受财务自查影响较小。

根据创业板上市规则,发行人需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除了要满足上面的硬性规定外,还包括其所涉及业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否拥有固定规模订单等额外规定。业绩增长压力和成长性缺失,或者是设备折旧率过高导致财务账务处理可能造成乾运高科“知难而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自从新能源汽车发展自2009年被列为国家战略产业,国家2012年更是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将纯电动汽车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的发展方向后,与其不相关的企业纷纷不断抛出进军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股票价格也“突飞猛进”,而其中的锂电池企业股票价格更是“逢锂必涨”,2009年更是出现成飞集成、江特电机、德赛电池、江苏国泰等超级牛股。

而2012年以来,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特别是低端产能严重过剩,之前锂电正极材料——当升科技2011年还出现亏损,其间几乎锂电的正极材料公司的利润都出现历史上的严重下滑与亏损。但在2012年不排除乾运高科也受到锂电正极材料产量过剩的危机及价格下滑的影响,2012年营收虽然上量但利润降低不达标或是影响了其上市的进程,从而导致IPO撤单。

据调查,乾运高科为了上市成功,自2009年5月开始,公司就调整战略思路,引进了几家个人主导的风险投资,积极备战创业板。在2010年再次引进某央企的战略投资之后,当年进入了上市辅导期,两次引进投资达7000万,主要用于新项目建设,加强公司的资金实力和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也准备了三年左右的上市工作。据公司称,公司的生产规模从2009年10月至今,新上锰酸锂生产线4条,三元材料生产线2条,磷酸铁锂生产线8条,“实现”锰酸锂年产5000吨,三元材料年产600吨,磷酸铁锂年产1500吨,公司自行提供的资料说,2011年的收入也达到18195万元。

据了解,乾运高科在2012年前就提交了上市申报材料,为了获得上市资格,公司在2011年12月变更为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自从2009年12月起,公司还被青岛市列为上市四家后备企业之一。

从公开消息可知,青岛乾运高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致力于高端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03年5月,总投资16000万元,拥有员工880多人,厂区位于青岛市青大工业园占地面积32440平方米。

乾运高科是国内最早开始进行锰酸锂研发和批量生产的企业之一,公司生产的锰酸锂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及2011年,公司锰酸锂产品产销量连续两年居国内第一。2011年6月,公司被中国市场调查研究中心和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评为“中国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10强企业”;2011年12月,被第六届华南锂电论坛评为“最受关注材料设备供应商”奖。凭借较强的研发实力,公司承担多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及青岛市科技攻关项目,2010年,公司高性能锰酸锂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项目支持。

资料显示,乾运高科的技术团队是以孙琦、竹原尚夫、宋伟和温喜梅等组成,从而形成技术支持和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其中董事长、总经理孙琦曾担任国家“863”计划课题组组长,“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课题组组长,同时还担任国家“863”计划项目评审专家。

技术团队中的竹原尚夫,曾在日本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研究四十多年,2000年起担任世界500强日本户田工业株式会社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开发负责人,而户田工业在动力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实力世界领先,并且户田工业是唯一一家获得美国下一代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补贴的日本企业,目前户田工业主要为锂电池的索尼和三星提供原材料,锂电正极材料的“四大天王”之一——杉杉股份2010年与户田工业合作也是看上它的强大的国际技术能力,不过户田工业于2012年被伊藤忠收购。

由此看来,种种殊荣均显示了其在新能源动力电池领域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

据乾运高科董秘袁绍华之前向青岛本地媒体透露,公司是锂电正极材料细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目前生产的锂电池主要应用于手机、数码产品上,但是这并不是公司的“终极”目标。“我们的目标不是这些东西,而是瞄向电动汽车锂电池。电动汽车是国家新能源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十二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一个行业。”

在外界看来,相比于其它的锂电正极材料的公司,乾运高科更重视借力打力,借势而为,与国内外著名企业技术合作,形成强大的技术支持和核心竞争力。

乾运高科的网站资料显示,2004年3月就与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清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04年5月建立了山东省级工程研发中心“青岛市无机非金属与精细工艺工程研发中心”;2007年4月与中科院化学所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并共同合作申报国家攻关项目;2007年12月磷酸铁锂项目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2009年9月与中科院生物能源研究所合作联合成立实验平台,共同研制开发锂电池正极材料;2010年5月承担的国家火炬重点计划项目通过科技部验收;2010年6月成功申请科技部创新基金。

然而一些列通过申报项目向国家有关部门不断要补贴的背后,乾运高科2012-2013年的销售业绩和未来市场却令人堪忧。由于报表的不透明,公司自称对外的市场份额也无从验证。“概念终究是虚的,只有公司拥有良好的现金流量、不断增长的盈利能力、不断增长的市场占有率,才有可能获得上市的机会,未来才有可能给投资者带来真金白银。”赛迪顾问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表示,再玄的概念也必须以企业的盈利为基础,脱离了基础的概念只能是一个虚无的东西,资本市场不相信眼泪,概念“包装”只能“蒙”得了一时,只有货真价实才是企业生存的长久之计。

随着国家对新型锂电动力电池越来越重视,对新能源材料的需求量急速加大,乾运高科总经理孙琦几年前就对外界声称,“我们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飞速发展,争取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优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国家级技术中心和产业基地。”

真锂研究分析师墨柯认为,现在很多中国正极材料企业,长期忽视自身能力建设,直接导致企业材料产品的竞争力下降,毛利率越来越低,而这又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如当升科技,前几年赚钱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未雨绸缪开发新技术,而是买地建厂扩大规模和收购长沙星城这样的负极材料企业,盲目搞扩张。目前当升科技的毛利率只有6.19%,这意味企业维持生存都很困难,更不用说投入资金搞技术开发了,而今年第一季度,当升科技又爆出将亏损200-270万元的消息。

赛迪股份投资事业部总经理吴辉认为,在国际市场,锂电正极材料行业已逐渐形成了寡头竞争的局面。在国内市场,目前仍有较多的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由于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技术集成度高、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严格等原因,一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会逐步退出,行业内的优势企业将占据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相对于具有规模及技术的其他正极材料品牌,乾运高科也不是没有突破的机会,动力电池只有不断的创新,降低电池材料的成本,解决材料的一致性、安全性、续航能力等技术上的问题,做到技术国际领先,才能在规模上能降低成本。营销上能像北京当升科技、湖南瑞翔、新宙邦等抓住像三星等几个领先的国际大客户,锂电正极材料鹿死谁手还未知?

锂电池正极材料这个行业,未来3-5年需要深度整合,更需要淘汰许多重复产能建设的企业。收购、兼并也许是一个重要的取胜手法,或者借助资本的力量攻城略地,乾运高科也许正在做了,还有其中的杉杉股份也是在做,可惜他们都不可避免地遇上了锂动力电池发展的低谷期,新能源汽车市场迟迟未发力。根据中国汽车协会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8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为1.14万辆,占到了89%;插电式混合动力车1416辆,占11%。按照可比口径比较,2012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了103.9%。但对于锂电池四大材料的制造商来说,无疑是僧多粥少、杯水车薪,众多动力电池制造企业和材料企业要么亏损,要么被并购重组,要么苦苦煎熬。

真锂研究分析师墨柯指出,不论是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IT电子产品领域的小型锂电池,还是用于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的动力锂电池,面临的突出问题都是要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提高电池能量密度的核心在于新型正极材料技术的开发。如果乾运高科能狠抓技术,开发出能量密度更高的正极材料,稳定生产的同时保持一定的产品性价比,那么它就很有可能在与其他正极材料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锂电池及其材料的市场规模在持续快速扩大中,只要有好的产品,销售其实从来不是问题。只有在产品技术含量缺乏优势的时候,销售能力的高低才会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正极材料市场未来谁能持续胜出而不被淘汰?天津巴莫,湖南杉杉还是湖南瑞翔?还是以锰酸锂和三元材料为主营业务的乾运高科?无论是谁,中国太需要能硬起来并引领新能源汽车与锂电池行业发展的民族企业。美国有苹果,日本有丰田,韩国有三星,我们将来要实现中国梦,锂电池与新能源汽车是帮我们实现美丽中国的梦之一,但谁来引领实现我们的企业梦?

对于乾运高科的未来发展,能否在本次终止IPO后夯实产品技术、扩大国内客户市场、加强行业资源联合、完善基础管理建设和持续增长潜力的突围,能否在再次提交IPO申请中最终“修成正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罗嘉全,长江证券分析师;梁小婧,中国电池网-中国电池杂志高级编辑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