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锂电“好声音” 众企业纷纷预测市场

 

高工产研总裁 张小飞博士

2013中国锂电池产值将达到740亿元

“2012年,锂电池行业更加困难,主要表现在负债率上升、库存增加、毛利率下降;同时,供需严重失衡,尤其是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在30%以下,很多企业在艰难地捱过这个冬天。”

张小飞博士指出,2012年锂电池产量为35.5亿自然只(折合成18650的规格统计)同比增长19.5%,这部分增长主要因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较大的能量消耗催生移动电源需求。与此同时,动力电池的需求却迟迟未见增长。

“中国锂电行业表面上欣欣向荣,实际上却是暗潮汹涌。”张博士表示,2012年,中国锂电池行业仍然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整体自动化水平低、同质化竞争等老问题。这使得锂电池产业链的经营依然困难,主要表现在负债率上升、库存增加、毛利率下降;同时,供需严重失衡,尤其是动力电池的产能利用率在30%以下;此外,行业内还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政策执行不到位,制约了优秀企业的健康成长。

“2013年,预计中国锂电池产值将达到740亿元,同比增长15%。手机和笔记本的锂电池容量增长将成为新的爆发点。”虽然,2012年中国的锂电企业经历了严冬的考验,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环境逐步好转,企业间洗牌的加剧,新的机遇也将出现。

精进能源有限公司 刘震博士

动力锂电池突破,渠道和技术是关键

“中国动力锂电池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路程是曲折的”。精进能源有限公司刘震博士非常看好动力锂电池在中国未来的发展。

2012年,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50万辆,到2020年超过500万辆。

政策的利好势必会给动力了锂电池企业注入一剂强心针。精进能源有限公司刘震博士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必将带动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预计到2015年,动力电池模块能量密度达到150Wh/kg,循环寿命达到2000次或日历寿命达到10年,成本低于2RMB/Wh,估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模块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循环寿命达到3000次,成本低于1.5RMB/Wh。

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商业模式仍是一大困扰”。刘震博士表示,目前存在充电、换电、租赁等多种模式仍在摸索之中,如何处理好车厂、电池厂、电网、运营商、消费者等各方之间关系,协调好相互间的利益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刘震认为,锂电池是动力电池主流发展方向,目前动力电池装备正处于由单机设备向全自动化转变的时期。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动力锂电池最大的突破口,技术和渠道是最关键的部分。

众泰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 张浩

电动车发展不能仅靠财政补贴

2012年8月起广州开始实行车牌拍卖,但针对新能源车开辟“绿色通道”,可直接申请增量配置指标,不受汽车限牌政策影响。三个月之后的11月12日,上海也开始发放纯电动车牌照,指标为每年2万个。按照政策,中央对地方私人购买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6万元,加上上海地方补贴4万元,及一块目前市值约6万元的免费车牌,上海消费者买纯电动车最多可节省16万,且没有购车资质限制。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6地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进行了补贴的试点。

“国家频频颁布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是否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红利时代已经开启?”

对此,众泰新能源汽车副总经理张浩指出:“电动车牌照,是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潮流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张浩认为:“从近期来看,随着各地政府、特别是大城市关于电动车购车和牌照补贴政策的陆续出台,政府已经从政策倾斜上对电动汽车进行大力度支持,这对于电动汽车的推广起到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从长远来看,政策的优惠不是万能药。”张浩认为:“虽然各地的财政补贴模式对电动车市场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但却是不可持续的,电动车市场的良性发展需要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可以将一次性的交易费用变得便宜。同时,如何将电动车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推广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仅仅靠财政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汤卫平博士

储能市场潜力巨大道路曲折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锂电池项目带头人汤卫平博士预计:在未来10年,风力发电场用储能市场可达600亿。而电动汽车介入带来的储能电池系统市场,未来20年将会有超过1000亿的市场空间。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储能市场未来潜力巨大,储能技术在全球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技术和商业上有宽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储能技术尚未真正形成产业格局和商业市场。”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锂电池项目带头人汤卫平博士认为,中国进入储能市场这个领域并不晚,但是市场需求的滞后阻碍了储能技术的发展。

汤博士认为BMS(电池管理系统)是目前国内储能电站的一大技术瓶颈,其在整个储能电站成本中占比20%,是未来必须突破的一个关键环节。相对于国外已经有一定规模电站进行了相当时期的储能试验外,目前国内大规模电站级别的BMS处在起步成长阶段,且市场容量有限。

“相比国外在储能领域的十多年技术和政策机制积累,国内的差距还比较大。”汤卫平特别指出,储能不仅仅要做好储能系统和并网等技术问题,应用端的数据积累和商业运作模式分析策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认为,当前驱动储能发展主要动力是国家政策机制支撑,但是,却反实质性的力度和明确的导向性。这将使发展储能的道路显得曲折而漫长。

香港应科院 钟沛璟

非碳材料将成为新型负极材料主流

香港应用科技科技研究院材料与封装技术群组总监钟沛璟分析了负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在25-35亿人民币之间,2008~2014年,负极材料的复合增长率约10%,未来预计会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目前全球锂电子电池负极材料发展趋势主要围绕非碳材料展开,新型负极材料技术也以非碳材料为主,包括钛酸锂,硅基和锡基等。”钟沛璟指出,突破非碳系负极材料的技术关键在于控制体积膨胀,增加循环寿命。

“虽然,就目前而言,碳系负极材料因为具有生产经济规模,其市场主流地位依然不可撼动。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非碳系负极材料在未来会有很好的前景。”

钟沛璟认为,未来可满足电池安全性,循环寿命,能量密度型负极材料将有机会蚕食市场。

而对于行业内比较关心的石墨烯,钟沛璟分析,因为生产设备成本较高,制备困难,生产成本高,可控性差等问题,在目前还无法得到大量生产。

广州天赐电池材料事业部总经理 周顺武

强化战略定位促成完整的产业链的形成

“政府热、媒体吹、市场冷是目前中国中国电解液市场的写照。”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顺武认为,中国当前的锂电池行业市场需求已经饱和,很多企业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面对全球转型的大环境,企业要深度强化专业化战略定位。”周顺武认为,中国的锂电产业缺乏整合,大量的企业都面临着同质竞争的问题,这种无序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整个锂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产业的整合上中国要落后于韩国。韩国的锂电企业都专攻于自己的优势领域,由于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所以避免了无序竞争,使整个行业的优势得以集中”周顺武以韩国为例陈述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的重要性。“我们的优势在于聚焦关键技术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量产,同时要打造完善的三维研发模式,形成电解液产业的可持续经营保障。”

周顺武认为,中国的锂电产业要具备国际竞争优势,一方面要丰富产品品种、实施组合产品策略,确立产业链的产品综合供应优势;另一方面还需要完善供应布局,提供电解液的系统解决方案,凸显综合区位供应优势。

厚石资本创始人 陈秋东

储能电站市场尚未成熟

“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全球产业,锂离子电池作为未来主流的动力和储能技术,将不再局限于消费电子应用。”杭州厚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秋东认为,动力+储能两个新的应用方向为锂离子电池打开了无限的市场想象空间。

目前,锂电池已慢慢切入到以铅酸应用为主导的代步车、工程车、UPS、ESS等市场,随着成本的不断下降,陈秋东预测,锂离子电池将会在十年左右时间取代铅酸电池的市场主导位置。

“锂离子电池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应用面的扩展而越来越彰显其不可限量的商业价值。”陈秋东认为,动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行业当前还处在起步阶段,电动车的普及速度比预期缓慢,需求不会有爆发式增长。

现阶段动力电池厂商很难保证盈利,因此,锂电池在电动汽车中应用目前还要依赖于政府政策支持,而电动大巴、出租车以及政府和公用事业用车等部分市场在政策的扶持下已经逐渐开始凸显出来,部分实力厂商有望获得市场蛋糕。

数据显示,锂电池在储能应用领域的出货量从2011年204MWh,跃升至2012年677MWh,而2013年更可望再度翻倍,达到1520MWh规模。

“锂电池在大型储能电站中应用为时尚早,主要原因在于技术上无法满足大规模商用条件,经济效益的不高。

再加上政策和体制的束缚,储能电站的市场一时难以进展。”陈秋东认为,大型储能电站建设初期投资较大,运行经验不足,无完善的标准可依,所以大多潜在的客户处于观望状态。而储能企业经过多年持续投入,普遍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压力非常大。一方面是尚未成熟的市场,另一方面是仍需要加大投入的现状,这是储能企业目前普遍面临的严重问题。

TUV南德意志 朱静博士

储能电池及动力电池测试标准尚待完善

TUV南德意志电池集团产品部朱静博士在论坛中主要介绍了动力电池评测标准及其判定,对于国际比较流行的针刺测试,她做了比较详细的阐述。作为一项相对严酷的机械安全测试,目前涉及该项测试的标准有SAE2464、中国QCT/743、USABC等。各国标准中对于针刺的具体设备参数和测试方法存在很大差异。

“储能电池和动力电池的测试标准对于规范锂电池产业的生产,提高锂电子电池的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朱静博士认为,储能电池及电动汽车电池测试国际标准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大部分测试标准覆盖了电气安全、环境可靠性和安全滥用测试,有些测试方法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导致不同的机构操作结果存在差异。

“不同的测试标准带来产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从长远来看这对锂电行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朱静博士指出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将对不利于锂电行业的长远发展,也不利于合力优势的形成。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未来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也将会显著提高。“但是,要让国际间的锂电行业达成共识,共同促使统一的标准的形成仍然在目前来说还是个难题。”

东莞科锐总经理 许刚

动力电池产业化发展依赖设备的不断创新

“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对搅拌提出了的新要求。”东莞科锐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刚认为,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加工性和工艺放大等特点都要求对搅拌进行再认识。

“浆料中颗粒状活性物质等各组分的均匀性直接响到锂离子在电池两极间的运动,因此在锂离子电池生产中各极片材料的浆料的混浆工序至关重要,浆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到后续锂离子电池生产的质量及其产品的性能。”

徐刚认为,锂电池浆料搅拌工艺是配方的工艺体现,是整个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核心工序。浆料的制备都包括了液液相、液固相,气液固相的过程是物料之间的相互混合、溶解、分散等一系列工艺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都伴随着温度、粘度、环境等变化。

“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工序,锂电池浆料搅拌工艺在锂离子电池的整个生产工艺中对产品的品质影响度大于50%。”许刚强调了锂电池搅拌工艺的重要性。

许刚认为,未来动力电池产业化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设备装备的不断创新。而目前,国内锂电设备装备中的混浆制备由于基础研究不足,存在装备制造和工艺上的简单复制,这严重制约了动力电池的产业化之路。

深圳善营总经理 关敬党

锂电设备国产自动化进程任重道远

“国内的锂电设备自动化之路还将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未来五年国内的锂电设配还依旧会是仿制为主的局面。”深圳市善营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关敬党在高峰论坛中指出,国内的锂电设备企业不能总是走仿制的老路,要慢慢从仿制一步步走向自主创新。

“向数字化迈进是批量生产的必然结果。锂电设备自动化生产线从10年前就已经开始进入中国了,国内锂电企业需要按照自身的产品和市场的定位来订购设备。”关敬党介绍,中国对锂电设备自动化并不陌生,但对人才的缺乏相当严重。

“企业领导人的思想、人的因素技术创新、持续的改善管理创新、客户的支持和包容及合作都是一个创新型的锂电设备企业需要具备的条件。”

“而要完全摆脱仿制的局面,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加大基础理论的研究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同时还要依靠比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关敬党认为,锂电设备国产自动化进程依然任重道远。

高工产研 叶春博士

锂电池产值增速放缓 动力锂电池后劲不足

在此次论坛上,高工锂电产业研究所(GBII)的叶春博士发布了2012锂电产业链市场调研数据。2012年锂电池产量为35.5亿自然只(折合成18650的规格统计)同比增长19.5%;市场规模为640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三星、索尼、松下、ATL、A123、威能等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230亿元,占比达36%;港资、台资、内资企业的总共销售收入仅为410亿元。

GBII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广东省占全国锂电池总产量的47.11 %,而2012年仅为34.91%;ATL产能转移增加福建省产量份额7.1%;江西省由于福斯特、优特利等一批大中型锂电池企业产能的转移,增加0.5%,广西省承接了佛山精进能源的产能转移增加0.8%。

叶春博士认为,锂电池企业以珠三角为中心,向其他地区扩散已经成为趋势,材料及设备企业应及时调整市场营销策略。

“在中游,2012年中国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铜(铝)箔、铝塑膜、PVDF等材料的市场规模为125亿元,同比增长14.25%。”叶春博士表示,随着关键材料价格不断下滑,未来锂电池材料中铜(铝)箔、铝塑膜、PVDF等占比将上升,正负极、电解液、隔膜四大关键材料的占比下降。

“在下游,2012年锂电池在应用领域依然是以是以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产品为主,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锂电池占有率高达65%。”叶春博士指出,2012年动力电池的市场占有率依然相当有限,汽车、自行车、电动工具等总的动力锂电池市场占有仅为8%。动力锂电池的市场远远没有发掘出来。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