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车险途 政策模糊地带市场在发力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综合 时间:2013-07-01 08:27 点击:次
从遇到的困境来看,高速成长的低速电动车企业颇像十多年前的吉利汽车:政策能否认可,已经成为决定企业上升还是下坠的关键因素。目前,仅有山东等为数不多的地方放行试点,给予低速电动车企业以成长空间。尽管销售规模上亿,低速电动车企业仍担心在政策收紧的时候遭到封杀。另一方面,决策层的顾虑不无道理。为节约成本,低速电动车大多使用铅酸电池,一旦大范围推广,如何在不造成污染的情况下实现电池的利用和回收值得考虑。
在政策的模糊地带,市场开始发挥作用,部分低速电动车企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相关产业链的投资规模已经超过百亿。这些企业中是否会有下一个吉利脱颖而出,我们暂时不得而知;但相关政策的制定确实应该避免矫枉过正。
150亿投资拼图:政策左右低速电动车生死
今年40岁的王强(化名)是山东聊城市高唐县人,他去年卖掉了摩托车,换了一辆售价为3万元的时风牌GD04小型电动车,时速50公里,充一次电跑150公里,“晚上充七八个小时电就可以了,跑起来比汽油车还省钱。”王强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但尽管销售规模上亿,山东时风集团、河北御捷等生产低速电动车的厂商仍面临着很大的投资尴尬:这些企业仍然不具备生产低速电动车的资质。
靠农用机械起家的时风集团,此前的产品包括了玉米及小麦联合收割机等,年销售额200多亿元。从2006年开始,公司尝试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捕捉到了从两轮电动车、三轮电动车到四轮电动车消费升级中的商机,开始从2007年尝试进军低速电动车市场。
2008年,时风集团开始销售型号为GD04的低速电动车,当年,时风集团低速电动车销量在4000辆左右。当时低速电动车只有时速40公里的小型电动车,售价2.8万~3.2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正在研发或小批量生产低速小型电动汽车的厂家超过100家,仅山东省、河北省就有近50家。
传统的乘用车企业也正在观察低速电动车市场的商机。今年3月份,吉利控股宣布,其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与康迪车业正式签署合资协议,成立浙江康迪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新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截至2013年5月,在低速电动车市场领域,整车、关键零部件新项目总投资超过150亿元。
寻找下一个吉利
10多年前,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的主业是生产电冰箱、摩托车等,为拿到乘用车生产资质,他多次在管理部门间斡旋。
而今,吉利汽车帝豪品牌EC7的月销量已经超过2万辆,两年前,吉利集团以18亿美元还成功并购豪华车品牌沃尔沃汽车。
今天的低速电动车企业,也站在类似的十字路口:政策是左右企业存亡的关键。
笔者举吉利汽车的例子是想表明,发展低速电动车也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网开一面,对低速电动车产业等新兴的市场机会应该用新的管理思路,国家有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等来引导行业发展,企业是否被淘汰应该交给市场。而市场可能会从低速电动车企中诞生下一个吉利。
专访河北御捷董事长张立平:低速电动车企业的“两手准备”
“我们不仅要生产低速电动车,还正在计划今年完成"其他乘用车项目资质",准备生产SUV车型和MPV车型,以防政府封杀低速电动车的生产。现在我们低速电动车厂商都没有生产资质。”
现在河北御捷等低速电动车公司并没有乘用车的生产资质,同时生产的低速电动车也不能上机动车道路。现在国家相关部委并没有明令禁止生产低速电动车,但是如果一旦禁止或者采取严格的管理办法,河北御捷等公司就面临着生死的考验。
虽然张立平认为,低速电动车的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市场存在很大的需求,国家应该不太可能取缔低速电动车生产,最多也只是规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