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国内稀土市场行情大幅上涨 后期或将维持走高趋势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据生意社监测显示,7月国内稀土市场价格指数走势大幅上涨,国内镨钕系稀土价格走高,重稀土市场价格上涨,国内稀土市场行情暴涨。根据生意社稀土板块指数显示,7月31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1092点,与昨日持平,创下周期内的历史新高,较2016年02月03日最低点660点上涨了65.45%。(注:周期指2011-12-01至今)。

由稀土指数图上可以清晰的看出,7月国内稀土价格大幅上涨,近期稀土市场主流商品价格走高,稀土市场行情翻红。具体到产品来看: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由产品价格走势图可以清晰的看出,国内氧化钕、金属钕、氧化镨、金属镨、镨钕氧化物和镨钕合金等主流产品价格均有上涨。截止7月30日国内稀土中氧化钕价格为62万元/吨,较7月初价格上涨30.12%;金属钕价格为74.5万元/吨,较7月初价格上涨27.9%;镨钕氧化物价格为63万元/吨,较7月初价格上涨31.52%;镨钕合金价格为77万元/吨,较7月初价格上涨31.56%;氧化镨价格为64万元/吨,7月价格涨幅为14.29%;金属镨价格为81.5万元/吨,7月涨幅为17.27%,国内轻稀土市场行情走势大幅上涨。

国内稀土市场走势暴涨,部分企业反馈,整体成交情况好转,下游高端磁材需求放量,稀土产业链利润空间打开。近期供给端中国稀土配额可能稳步提升,供给刚性优化,加之新能效标准执行,国内家电变频空调占比钕铁硼渗透率持续提升,需求端有望持续上涨。新能源汽车销售较为正常,对于稀土需求处于高位。高性能钕铁硼主要稀土原料为轻稀土氧化镨钕、重稀土氧化镝及氧化铽,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节能变频空调、传统汽车等领域。据统计新能源汽车销售依旧良好,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公布最新产销数据,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94.3万辆和201.5万辆,环比下降4.8%和5.3%,同比下降16.5%和12.4%。近期下游需求尚可,轻稀土市场价格走势暴涨。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稀土,新能源汽车,镨钕系稀土

由走势图可以看出国内镝系价格走势大幅上涨,截止31日氧化镝价格为267.5万元/吨,7月份涨幅为13.11%;镝铁合金价格为264万元/吨,7月涨幅为12.82%,金属镝价格为348万元/吨,7月份涨幅为7.91%;国内铽系价格走势大幅上涨,国内氧化铽价格为840万元/吨,金属铽价格为1035万元/吨。国内稀土市场成交有所改善,龙头磁材厂持续扩张,补库需求使得国内重稀土市场价格回暖走高,加之缅甸方面禁止出口,全球稀土供给较为集中,缅甸是仅次于中美的产区之一。缅甸方面对于国内重稀土市场产品影响较大,进口货源大幅减少,场内重稀土市场供应一般,近期下游采购积极,市场价格走势大幅上涨。

近期《关于开展2021年工业节能监察工作的通知》强调对钢铁、有色金属冶炼、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全面梳理排查,开展强制性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专项监察,最终实现“十四五”期间重点行业企业节能监察全覆盖。加之上周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政策与法规工作视频会议上表示,着力优化行业企业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电信法立法,推动《稀土条例》尽快出台。业内人士认为,这反映出政府对稀土行业管控在加强,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2021年以来,《稀土管理条例》的加速出台一方面将使得行业有法可依,促使稀土产业链走上良性循环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体现了我国严控稀土供给秩序、力挺作为重要战略资源的稀土卖出“稀”的价格的决心,稀土产品整体需求尚可,近期下游需求增加,补库现象频现,国内稀土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2021年第一批稀土开采、冶炼分离总量控制指标大幅增加,与下游需求强劲有关,自然资源部下达2021年度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2021年度全国第一批稀土矿(稀土氧化物REO,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84000吨,其中离子型(以中重稀土为主)稀土矿指标11490吨,岩矿型(轻)稀土矿指标72510吨。第一批钨精矿(三氧化钨含量65%,下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63000吨,其中主采指标46890吨,综合利用指标16110吨。2021年继续对稀土矿、钨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国政政策利好,稀土市场部分产品走势上涨为主。

随着稀土下游的新能源车、风电、变频空调领域可持续发展,需求方面有所支撑,但是国内稀土供应方面开工正常,加之后期场内成交有所好转,部分企业采购增加,生意社分析师陈玲预计,后期稀土市场价格或将维持走高趋势。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