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019 新能源汽车行业十大最热议话题
来源:盖世汽车 作者:杨晓红 时间:2019-12-31 10:10 点击:次
2019年,汽车产业深度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风起云涌,这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关注,盖世汽车从中甄选十大热点议题,以飨读者。
热点一、新能源汽车遭遇补贴退坡阵痛
12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连续第5个月产销同比下滑,2019年全年或将呈现同比负增长。
销量下滑的主要是补贴断崖式退坡、车市承压、国五国六切换、消费信心不足等多重因素叠加导致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中汽协已将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由160万辆下调至140万辆。但是,从累计产销数据来看,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3万辆和10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6%和1.3%,总体趋势仍然向好。
由政策驱动为主向市场驱动为主是大势所趋,2020年是补贴的最后一年,双积分政策将发挥承接作用,新能源汽车将迎来真正的市场化新阶段。12月3日,工信部发布《2021-2035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为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发展定力与信心。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新版意见稿的指标更具有可落地性,并从行业管理、政策法规、人才、知识产权、组织系统智能五大方面提供保障措施。市场主导、创新驱动成为主要手段,更专注于鼓励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进入重要转型期,当前产业需求主要以政府公务、B端网约出行为主,私人消费市场还未真正释放,未来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电池成本的降低,以及双积分与油耗目标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逐渐趋于市场化态势。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短期内将出现增速回调和产业调整,中长期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热点二、外资品牌发力新能源车型投放
随着政策的放开,今年外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步伐在加快。主流合资品牌都推出了首款新能源车型。
伴随去年12月六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亮相,大众汽车开启了在华新能源汽车攻势的首个阶段,今年,一汽-大众高尔夫·纯电与宝来·纯电,以及上汽大众朗逸电动版的上市,标志着大众汽车电动攻势进入第二阶段。2020年,大众汽车品牌还将推出第四款纯电动车型。
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推出了各自的首款新能源车型——卡罗拉双擎E+和雷凌双擎E+;上汽通用别克推出纯电动轿车——VELITE 6“微蓝”;东风本田首款纯电动车X-NV的出道,正式开启东本电动化元年;雷诺e诺在成都车展正式上市,展现了东风雷诺在华电动车市场的战略布局;凭借500km续航表现,北京现代昂希诺EV和广汽丰田iA5在众多的合资纯电动车型中脱颖而出;随着全新EQC纯电SUV的上市,奔驰率先开启了BBA在中国市场的电动豪华时代;首款豪华C级纯电动SUV奥迪e-tron年底导入中国市场,这是奥迪吹响中国市场电气化号角的开篇之作;还有广汽本田首款纯电动SUV VE-1、江铃福特领界EV等新车粉墨登场;华晨宝马5系PHEV在11月跻身销量排行第四位。由此可见,虽然入场晚于自主品牌,但外资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呈现出快速提升之势。
短期内,外资品牌借助国内合作伙伴推出的PHEV与BEV产品主要应对双积分要求,主要考虑产品成本、消费者使用习惯等因素,在产品规划、技术路线投放都以混动和插电混动产品为主,纯电动产品相对自主品牌较为保守。从长期来看,外资及合资产品的品牌溢价及竞争力,未来会使市场竞争加剧,自主品牌需要提升产品质量性能,抓紧在品牌建设上下工夫。
热点三、特斯拉上演“中国速度”
上海工厂是特斯拉的3号超级工厂,被比作“无畏舰”。从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正式落户上海临港,到今年1月破土动工,再到9月主厂房完工,短短不到一年,特斯拉上演一幕惊人“中国速度”。
上海超级工厂现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按照规划,2020年年产能预计达15万辆,未来将达到每年50万辆。生产车型首先是Model 3,然后是Model Y。
已经进军中国的特斯拉,即将展开在中国市场的“大跃进”,马斯克(Elon Musk)仰赖中国市场翻身的大计将进入到新的阶段,对其他电动车企而言,更残酷的竞争时代即将到来!
目前,特斯拉市值约740亿美元,超过通用汽车约200亿美元,几乎是福特汽车的两倍。2019年Q3财报实现扭亏为盈可谓重要转折点,而11月发布的最新产品Cybertruck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以说,特斯拉仍然是电动化趋势的引领者。
在Model 3稳居欧洲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情势下,特斯拉欲再下一城,进军柏林,投建欧洲超级工厂,全面深入北美、中国、欧洲三大汽车市场腹地。
Model 3价格辐射大部分乘用车中高端细分市场且居于传统豪华燃油车对标车型价格底部,随着欧洲及国内市场国产化后,其价格优势、品牌和口碑优势将逐步释放。
热点四、德国汽车巨头ALL IN电动化
在欧盟最严格汽车碳排放控制目标将于2020年1月1日期正式实施,今年9月法兰克福车展,大众、奥迪、奔驰、宝马加速电气化转型,不仅展示了有史以来最强电动化产品阵容,并且明确了产品规划与市场目标。
大众汽车集团将陆续推出更多覆盖各个细分市场的电动车型,预计到2028年,将推出近70款全新电动汽车,基于电动平台的电动汽车累计将达到2200万辆,其中一半以上将在中国生产,覆盖集团旗下各品牌和各类平台架构,大约十年后,在欧洲和中国生产的每两辆汽车中将有一辆是电动汽车。到2023年,仅针对电动化领域的投资就将超过300亿欧元。到2030年,集团旗下车队中电动汽车的覆盖比例将提高到至少40%。
与此同时,奥迪也将实现与大众汽车集团内部和外部合作伙伴的协同增效,到2025年将推出30余款电动化车型,其中20款将是纯电动车型,届时将推出至少三款基于MEB模块化电驱动平台的紧凑车型。首批基于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电动化平台的高端车型将于下一个十年的初期推出。预计到2025年,奥迪的电动化车型销量将占到其全球总销量的40%左右。
到2039年奔驰将着力实现乘用车新车产品阵容的碳中和,至2022年,从smart品牌到大型SUV的整个奔驰产品阵容都将实现电动化。到2030年,电动车型占乘用车新车销量一半以上。电动出行将是梅赛德斯-奔驰的核心业务。未来的车型架构将从一开始就基于电动出行而研发,并且将拥有其相应的电动平台,未来几年奔驰将在全球范围带来超过10款纯电动车型。
今年6月,宝马集团宣布了加快电动产品扩张计划:到2023年,将向市场提供25款电动车型,比原计划提前两年,其中近一半是纯电动车型,在两年内把纯电动量产车型的数量提升到5款。到2021年,目标向全球客户累计交付100万辆电动汽车。
热点五、丰田电动化策略从单打独斗到开放合作
丰田在今年6月发表了电动车发展战略规划,将销售550万辆电动汽车的目标从2030年提前5年至2025年,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将占100万辆。
丰田计划从2020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届时将有超过10款纯电动车重点投放中国、日本、印度、美国与欧洲市场。同时,燃料电池车也将大量投入乘用车与商用车市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将成为拉动世界汽车行业增长的重要引擎,我们想在新能源汽车等方面与中国企业加深合作。”2019东京车展期间,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对媒体如是说。
今年丰田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作之大、范围之广,前所未有。7月,丰田先后与中国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建立合作,开始探讨动力电池及纯电动车的开发。9月,丰田与中国一汽和广汽集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电动化车辆及智能网联领域的合作;11月,丰田宣布将与比亚迪各出资50%在2020年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零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除此之外,今年丰田还与常熟新中源创投等多家中国本土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方面建立合作。
在出行方面,今年7月,丰田扩大了与滴滴出行在智能出行服务领域的合作,并与滴滴和广汽丰田成立合资公司,向网约车司机提供车辆相关服务,丰田将向滴滴及上述合资公司投资6亿美元。11月底,丰田海南出行公司成立,开始在海南省提供高品质的出行服务。
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在混动技术路线上,丰田凭借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一家独大,而在目前全球最受追捧的纯电动技术上,丰田的产品推出节奏则处于落后,唯有加强合作才能快速向市场推出产品。
热点六、造车新势力“优胜劣汰”
在车市和资本寒冬双重压力下,造车新势力阵营今年继续加大分化,以蔚来、威马、小鹏等为代表的新势力,尽管距离年度目标达成仍有差距,但均已实现了万辆产品的量产交付。
从1-10月累计上牌量来看,蔚来汽车两款车型合计上牌14947辆,威马汽车以14286辆紧随其后,小鹏汽车为11944辆,排在第三位。大浪淘沙过后,大部分新势力的生存难度正在加大。
蔚来汽车今年的话题热度不减,接连遭受裁员、亏损、股价下跌、自燃召回等挫折,但是凭借更广泛的销售网络支持,订单数量加速增长,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让处于至暗时刻的蔚来渐渐走出阴霾,实现连续四个月销量环比上涨,股价也回到2美元上方。2019蔚来日,全新蔚来ES8正式发布,第三款量产车智能电动轿跑SUV EC6也迎来全球首秀。
威马汽车今年完成总额30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已近230亿元人民币,目前已开启D轮融资,而旗下第二款车型威马EX6 Plus今年11月也实现交付,将与EX5担当销量提升的重任。
小鹏汽车今年经历了G3新老车型更新交替,个人用户占比79.14%。完成4亿美金C轮融资后,旗下第二款车型智能纯电轿跑P7在广州车展开启预售。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与蔚来NIO Power签约,双方就充电业务展开互联互通合作,共同探索充电运营业务创新。
尽管对造车新势力的质疑声音依然不断,但哪吒、零跑、理想、爱驰、新特今年都交上了相对靠谱的答卷。明年,拜腾、博郡、天际、恒大、华人运通,还有新入场的天美,也将蓄势待发,靠实力博出位。
总之,大部分造车新势力已进入产品交付阶段,但后续的资金支持、产品品质、规模化交付及用户服务将成为核心发展要素。
热点七、氢燃料电池大讨论
今年3月李克强总理的《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充电、加氢等设施建设”,这是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自此开始,氢燃料电池成为今年最火的议题之一。
2019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对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也给予了很大关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建议积极推进燃料电池汽车的产业化。他认为,相对于远程公交、城际物流、长途运输等交通方式,燃料电池汽车具有清洁零排放、续驶里程长、加注时间短的特点,是适应市场需求的最佳选择。虽然我国氢能源丰富,但受基础设施的制约,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速度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下一步要继续加强对氢能优势区域进行氢能的全体系建设。科学技术部副部长王曦明确表示,科技部将在“十三五”规划的基础上聚焦商用车、氢燃料电池、储氢、加氢、制氢技术的研发。上汽、北汽则表示要全面加快燃料电池产业化落地。
截至12月,国内已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氢能产业相关发展规划。市场推广增速也明显上升,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26辆和1337辆,同比分别增长398.6%和375.8%。
毫无疑问,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远途运输的最佳解决方案,正在逐步成为汽车产业革命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氢燃料电池商用车产业链的制约瓶颈不在两头,而在中间,即车下运氢、车载储氢和氢能加注这三个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