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力电池质保期不低于8年 技术突破成关键
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综合报道 时间:2015-10-24 08:57 点击:次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大幅增长,有预测报告称,锂离子动力电池市场正进入黄金期,到2017年,动力电池产业规模将暴增至目前的400%。如此跨越式的规模增长之下,电池的质量成了不可回避的技术点。近期,北京市发文对车辆和动力电池质保作了调整,其中对动力电池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调整为提供不低于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
上海同北京一样作为全国领先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城市,也在考量提高动力电池的使用期限,综合目前各车企的动力电池质保服务标准来看,动力电池一般能运行5年10万公里。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是当下各电池生产企业共同面对的课题。
电动汽车的瓶颈在于电池,只有电池动力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改变动力电池的充电方式是延长电池寿命的不错选择。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宣传的8年质保,其实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汽车动力电池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工艺的差异,电池组内的电池单体性能也存在些许差别。随着时间地推移,电池组内的单体差异会逐步扩大,最终会影响电池的性能,造成电池性能的快速衰减。而不同的充电方式是影响单体锂离子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合适的充电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电池容量,而且可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充电时间长,续航里程短是当前电动汽车备受诟病。为此采取的大倍率快充方式虽然解决了充电时长的问题,但其实严重影响锂电池的使用寿命。一味地追求快速充电方式,进行大倍率充电,容易出现高温、过充等异常情况甚至引发危险。而采取“先柔后劲”的充电方式,在电池所能承受的电压、电流之下,并监测环境、温度、温差,主动维护电池健康状态,都有助于延长电池使用寿命,降低安全风险。
充电方式是延长电池寿命的方法之一,但不是根本上的解决方案。电池寿命和稳定性的提高还需从技术上取得突破。针对于我国现状,动力电池从生产技术层面来说,我国电池企业在生产和研发能力上都落后于世界水平。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达到7.6万辆,同比增幅达到2.5倍。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动力电池出现大量缺口,再加上动力电池行业壁垒较低,导致大批技术含量较低的电池企业投入生产,最后造成国内低端电池产能过剩、高端电池市场空白的局面。此外,技术含量较低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这就影响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若生产同样容量的电池,我国电池重量将超过日韩企电池重量,这又将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