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POWER研究显示中国车市或再现低谷

中国车市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2011年业界用了“理性回归”来概括。尽管如此,2011年中国占全球市场24%的份额,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2012年中国汽车的走势将如何?市场增长趋缓,汽车厂商如何来形成差异化竞争?本土品牌将如何应对?J.D.POWER亚太区最近报告将一一解答。

增长率降低

J.D.POWER亚太公司数据显示,2010年8月到2011年12月,中国乘用车销售量同比增长率从25%降至7%,根据中国车市存在“五年增长周期”的规律,2008年~2012年正好是最新一轮周期,其中国区研究总经理梅松林预计,今年中国车市有可能陷入低谷。

2000年~2004年、2004年~2008年分别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两个增长周期,2004年的“非典”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正好使两个周期的增长趋势结束。

2012年,全球经济正面临欧债危机。“如果欧债危机持续恶化,中国车市或将是低谷,而宏观调控起作用,或许能逃过此劫。”梅松林说。

LMC亚太汽车市场预测总监曾志凌对此表示认同,在分析和预测2012年全球汽车市场时说:“今年中国市场增速将明显放缓,今明两年的增长率估计在11%至13%,日本与印度市场的增速估计在,美国预计为9%。”

新春伊始,中国车市并未像往年一样迎来开门红,中国汽车协会最近公布的1月产销数据来看,受有效工作日减少,过去同期基数较大等因素影响,中国车市产销量同比下降20%,可谓开局惨淡。

在过去两年间,受政府多项政策鼓励,自主品牌一直保持和32%的增长速度,这种态势在2011年也由升转降,下滑至30%。

影响销售

在J.D.POWER所做的排名前十位最主要购车原因中,产品质量成为车主购买新车的首要原因,而品牌良好的信誉、亲朋推荐分别列二、三位。这三项都与产品质量相关,占比高达42%。还可以看到消费者对“安全性好”的关注呈下降趋势,“随着消费者对汽车的认知度,安全性已是透明化、标准化了;5年间最主要购车原因的变化趋势:与产品质量直接或间接相关的购买原因变得更加重要。”梅松林解释说。

国际品牌与自主品牌消费者“拒绝购买原因趋势”对比看来,年~2011年,两者的差距在缩小,而新车质量和产品魅力,两者差距正在扩大。

梅松林认为,自主品牌目前的低价策略亟待转变。他将韩国现代汽车作为范例,1987年现代进入美国市场,前两年销量持续上升,第三年突然下滑,进入之初,现代只注意价格,平均质量比行业水平低59%,致使其形象和销量受到负面影响。1996年开始关注客户之声,抓质量,质量水平在1997年后开始稳步回升,2002年平均质量比行业低33%,随着重视质量整合到日常的运作中,到年,其平均质量比行业高3%。可以看到现代汽车在美国的销量与质量是呈V字形曲线的。

可以看出,在企业成功的三大要素(质量、创新、成本)中,质量是基石。梅松林给自主品牌两条建议,一是本土品牌现阶段应减少用户的索赔而提升质量,二是处理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质量重在执行。

“温和”增长

尽管增速在放缓,J.D.POWER仍对中国车市充满信心,预计年销量增长占全球增量的40%,同时,在2011年至2016年间,中国的销量增长几乎会占到整个亚洲增量的70%,2015年,中国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2100万辆,这对汽车厂商而言蕴含诸多机会。

他们认为,全球汽车产业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中国和印度将是市场的新重心,而中国比印度更有前途和优势,主要是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二、三线城市市场份额竞争激烈。

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仍然较快,每年有1200万至1300万人口迁往城市,这些转移人群催生了新的交通需求,将使中国车市在年前保持一种温和增长趋势。

为了发展,J.D.POWER亚太区副总裁Geoff Broderick认为,要积极改变以适应这些市场的新趋势。

他认为,在未来的两年,中国将出现170种新产品或重新设计的产品,所以厂商需要制定灵活的商业计划,虽然新能源很火爆,但到2020年,80%的汽车动力来源仍然是传统能源;另外,全球车市正在从制造质量向设计质量转变,而当前的中国市场,制造质量仍然占总体质量问题的2/3;厂商需要更加高效地触达目标人群,中国的零售业务模式也正在改变,商业贷款、二手车市场都是不容忽视的。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肖何】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