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屡遭“挖角” 宝马下一步怎么办?

在中国屡遭“挖角” 宝马下一步怎么办?

是时候认识一下宝马这些“新”面孔了。

最近,宝马在中国一口气提拔了五位总监担任副总裁,分别负责五个地区的销售业务:李龙任宝马(中国)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北区副总裁、刘智任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南区副总裁、展飞任华晨宝马西区副总裁、赵奕佳任宝马(中国)东区副总裁、邵宾任华晨宝马东南区副总裁。

如此集中的高层任命,对于这家德国汽车公司来说实属罕见。这也被外界视做宝马意图加强每个区域精细化管理的信号。

事实上,宝马过去一年多在中国屡遭“挖角”。宝马中国负责进口车业务的副总裁陆逸加入了捷豹路虎,华晨宝马市场营销副总裁戴雷跳槽到英菲尼迪,而负责经销商网络建设的副总裁段建军加盟了奔驰。

2013年,宝马销量增幅为19.2%,但与中国豪华车市场冠军奥迪21.2%的增幅相比,略有逊色。在以销量论英雄的汽车业,对手更好的表现,加上人员的流动,很容易引起外界猜测。

安稳军心、防止人员进一步流失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公司内部提拔管理者。“这对宝马留住本土化人才很关键。”一名宝马前员工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进入中国的十多年时间里,宝马对中国市场需求和变化大多时候都保持着敏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经验和模式或许就会被对手复制。当竞争对手采取跟随策略,保持优势总会变得比过去困难一些。

去年年底,宝马四个大区被重新梳理为五个大区,新增加了东南大区,浙江和安徽两省划分为东南区进行管理,总部位于杭州。此外,它将继续加大未来四五线城市经销商网络建设的布局,这是其市场渠道下沉策略的一种延续。按照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格(Karsten Engel)的计划,今年宝马四五线城市经销商的份额将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32%。宝马的中国经销商总数量位居德国三大豪华车品牌之首,不过宝马的对手奥迪和奔驰,目前同样在积极地抢占市场。

提拔了这些“新面孔”的宝马,还需解决的问题是,它在中国的下一步到底在哪里。

“宝马在中国市场的保有量已经远远超过100万台了。有了这些做基础,会带来二手车、售后和配件等服务,这都可能成为带来利润的新业务增长点。”宝马集团负责销售和市场的董事Ian Robertson今年早些时候对《第一财经周刊》说。而“利润”是安格去年年初上任后提及率最高的词之一。但按照对销量的贡献看,这些“新增长点”要达到Robertson的期望还需要时间。

“宝马新能源车型更值得关注,特别是i8。”市场咨询机构LMC Automotive总经理曾志凌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今年,中国政府对于电动车政策的支持力度在加大。宝马5月28日宣布了同国家电网[微博]以及世博集团的合作,未来在世博园电动车推广区里将建成50个充电桩。不过,要完成上述工作同样需要时间。而戴姆勒和比亚迪合资打造的腾势的首款电动车准备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这与宝马i3在中国的交付日期几乎重叠。

目前,除了丰田的混合动力车普锐斯外,在全球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新能源汽车仍然不多。即使是近年备受追捧的特斯拉,也经历了长久的蛰伏期。

对于志在保持全球豪华车销量第一,并在中国奋力赶超奥迪的宝马而言,如何在开拓创新业务与追求销量数字之间寻求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或许才是其最大的挑战。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