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宝:为祖国经济腾飞提供能源保障
来源:人民网能源 作者:赵卓然 时间:2012-06-13 10:58 点击:次
改革开放极大解放了生产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交通基础设施曾经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两个制约瓶颈,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紧迫状况。过去的5年是我国能源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我国迅速崛起为世界能源大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都跃居为世界首位,在国际能源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提升,能源安全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新能源异军突起,能源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明显优化,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装备水平长足进步,能源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能源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科学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我国能源无论在量还是质上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供应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从“十五”末的21.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29.6亿吨,2011年达到31.8亿吨,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从23.6亿吨标准煤上升到2010年的32.5亿吨,2011年达到34.8亿吨标准煤,能源生产消费总量超过了美国。
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32亿吨,是2005年的1.5倍。重点建设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达28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7.5%,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
“十一五”期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4.3亿千瓦,5年完成了前50年的装机量,这是世界电力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2011年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0.5亿千瓦,居世界第二位。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到43万公里,变电容量19.6亿千伏安,分别是2005年的1.7倍和2.4倍,技术上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海南在内的全国联网,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
原油产量稳定在1.9亿—2亿吨左右,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其中海上油气年产量超过5000万吨油当量,再造了一个海上大庆。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亿吨/年,千万吨级炼厂达到17座。全国原油和成品油管道总长度达到3.7万公里,比“十五”末增长85%。新发现南泥湾等63个油田,新增国内石油地质探明储量42亿吨。
2010年天然气产量948亿立方米,消费量1075亿立方米,分别是2005年的1.9倍和2.6倍,新增天然气地质探明储量2.5万亿立方米。2011年生产量1030亿立方米,消费量1240亿立方米。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实现与西气东输管道相连,西气东输二线已开始向湖南、江西、广州、深圳供气,并有望实现今年底向香港供气。全国3亿多人口用上了西气东输天然气。天然气管道总长度超过4万公里。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开始起步,煤层气抽采利用量超过32亿立方米。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从无到有,一期镇海、岙山、青岛、大连4个储备基地建成并实现满储,二期独山子、兰州、黄岛等基地相继开工并陆续建成。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清洁能源异军突起
电力工业上大压小成绩显著。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一五”关停5000万千瓦小火电机组。经过不懈努力,推行上大压小政策,到2010年底累计关停了小火电机组7500万千瓦,超额完成了任务。2005年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不到一半,2010年末提高到70%以上,其中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有33台。每千瓦时煤耗从370克下降到330克,仅此一项节约原煤超过3亿吨。我国火电机组的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整顿关闭小煤矿,煤炭产业集中度提高。山西省率先拉开煤炭整合大幕,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宁夏、内蒙古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能源化工基地。5年全国关闭小煤矿9000多处,淘汰落后产能4.5亿吨/年,形成神华等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企业,淮南、潞安等9家5000万吨级企业,千万吨级以上煤炭企业达到50家,产量17.3亿吨,占全国产量的58%,产业集中度大大提高,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从2005年的2.81历史性地降到1以下。煤矿企业散乱、事故多发的状况开始扭转。
水电建设规模和建成投产最多的5年。“十一五”期间龙滩、小湾、拉西瓦、瀑布沟、构皮滩等大型水电站相继投产,三峡26台机组全部并网,累计发电4500亿千瓦时,溪洛渡、向家坝、糯扎渡、锦屏等大型水电站开工建设,全国水电装机达到2.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过去5年新投产机组是我国1910年有水电以来前95年的总和。“十一五”是我国水电建设规模和建成投产机组最多的5年。
核电发展步伐加快。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建设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台山,浙江三门、方家山,山东海阳,广西防城,海南昌江10个核电项目,共28台机组,3130万千瓦,在建规模占全球在建66台核电机组的40%以上。率先在全球建设先进的三代核电机组,建成投产了岭澳二期和秦山二期三号机组,结束了3年无核电机组投产的徘徊局面。我国核电一直安全运行,多项运行指标居世界领先地位。
风电产业异军突起。风电装机已连续5年翻番增长,2011年底并网风电机组已达4700万千瓦,超过了美国居世界首位。风力发电970亿千瓦时,相当于一年少烧了3500万吨标准煤。上海东海大桥建成世界上欧洲以外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场。上海、江苏沿海开始建设规模超过100万千瓦的海上风电。中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5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现已有3家进入世界十强,华锐风电名列第三。
太阳能产业快速发展。2011年底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已达300万千瓦,敦煌1万千瓦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太阳能热水器安装使用保有量超过1.7亿平方米,居世界首位。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光伏电池产业链,年产量达到800万千瓦,出口量占全球市场一半。
水、核、风、太阳能、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5年累计发电量超过3万亿千瓦时,替代原煤1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多亿吨。
三、能源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
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的“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攻关形成了岩性地层油气藏成藏理论等21项新认识,突破特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等24项重大核心技术,获得162项专有技术和30项新产品新工艺。中国实验快堆成功建成并网发电,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快堆技术的国家。高温气冷堆试验示范工程已具备建设条件。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建成60万吨煤制烯烃、百万吨煤直接液化规模化的煤化工项目,标志着我国煤化工技术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建设AP1000三代核电厂,目前进展顺利,三代核电的大型锻件,控制系统,锆管,蒸发器U型管、主管道,安全壳及一批核级阀门技术均已掌握实现国产化,已无颠覆性的技术难点。在施工技术上采用模块化建造,大大缩短了建设周期,这是世界上在工程实践中首次采用,使我国的核电施工能力走在世界前列。“大型先进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重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单机140万千瓦AP1400核电机组样机已开始制造。一大批超大、超重、超精的极端制造技术得以研发应用,提高了我国机械制造工业水平。
过去的5年间,我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自主创新有机结合,敢为人先,勇于创新,与重大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开发出一个个世界首创的能源装备和技术。在引进消化吸收实现30万千瓦流化床技术国产化的基础上开发出世界首台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应用于四川白马电厂,为利用煤矸石、洗中煤、高硫煤、劣质煤提供技术装备。在研发30万、60万空冷机组的基础上开发出世界最大的百万千瓦空冷机组,用于宁夏灵武电厂。建成了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用于云广和向上直流输电,开发出世界最大的6英寸晶闸管。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线路用于晋东南至湖北荆门输电线路,实现了华北、华中、川渝变成一个同步电网,而没有出现有些人担心的电网安全问题。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我国建造了33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成为世界上应用此项技术装备最多的国家,使我国火力发电装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引进技术生产的1.5兆瓦风力发电机成为主力机型,并自主研发了3兆瓦海上风机,5兆瓦、6兆瓦风机研制成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我国研发制造的3000米深水钻井平台已在南海成功开钻。依托LNG引进项目实现了LNG运输船的国产制造,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进而向美国埃克森莫比尔和日本商船三井出口自主设计的17万立方米燃电混合驱动LNG运输船。国产1000万吨煤矿综采装备开始试用。
四、能源为民生服务,城乡居民用能条件改善
2005年我国年人均能耗不到2吨标准煤,低于世界人均水平,2011年我国年人均能耗已超过2.6吨标准煤,到了世界人均水平。2005年我国人均电力装机只有0.5千瓦,2011年人均装机达到0.8千瓦,人均天然气消费88立方米是2005年的2.4倍。5年共投入农网改造822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1亿元,减轻农民用电负担每年约350亿元,解决了3000多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农村人均生活用电比2005年提高了80%以上,为家电下乡提供了用电保障。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准备用5年时间,投入2000亿元以上资金对农村电网再进行一次改造。农村沼气、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得到推广应用。
5年来在北方高寒地区建设了600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替代了大量燃煤小锅炉,解决了4000多万城市人口供暖问题。
能源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生活改善服务。西藏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全面竣工,解决了西藏主电网覆盖的全部32个县、17万户、76万人口的用电问题。2011年实现了青海和西藏的联网,祖国大陆和包括海南岛在内实现了全部联网。5年来在新疆开工建设700万千瓦燃煤电站,实现了新疆电网与西北750千伏主网互联,又进而开工建设新疆至郑州的+-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实施“气化新疆”工程,北疆三条天然气管线建成,南疆气化乡镇工程全面展开。
5年中国能源的巨大进步令世界惊叹,成绩可圈可点,经验弥足珍贵。一是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改革开放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性;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是必须坚持科技创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时的123倍,也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6.8倍。电力装机容量是1949年的568倍,是1978年的18.4倍。能源工业为中国经济腾飞和人民生活改善注入了强劲动力,助推了中国经济发展,是祖国强盛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提供了能源保障,有约28%的能源又以产品形态出口到世界各地,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也作出了贡献。我国能源的巨大成就值得我们自豪。(作者为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