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锂离子电池20强企业名单发布
来源: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 作者:中国化学与物理电 时间:2015-05-27 09:55 点击:次
近日,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刘彦龙秘书长发布了“2014年度中国电池行业百强企业名单”,排名以2014年度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为主要依据,并参考利润总额、出口创汇额等其他经济指标综合排定。同时,协会还发布了锂离子电池前20强企业名单、动力和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前10强名单、锂离子电池组前10强名单和锂离子电池出口前20强名单。
据统计,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品销售收入715亿元,同比2013年的590亿元增长21.1%。其中,IT市场用锂离子电池销售收入增长6%,包括日韩等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生产量,全国规模为580亿元,占锂离子电池市场的81.1%。新能源汽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总需求约120亿元,同比增长200%,占锂离子电池市场的16.8%,锂电电动自行车产量接近300万辆,锂离子电池需求约20亿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7.48万辆,车用动力电池需求约100亿元。通信和新能源储能用锂离子电池需求为15亿元,占锂离子电池市场的2.1%。2014年锂离子电池出口量13.22亿只,2013年出口量11.32亿只,同比增长16.8%。2014年出口额54.75亿美元,2013年出口额48亿美元,同比增长 14.1%。
刘彦龙指出,当前中国电池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1)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201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了7.48万辆,同比增长324%。2014年动力锂电池的需求量达到40亿WH,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5万辆。这为动力锂电池企业提供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带动锂电池相关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2)2014年我国汽车产量超过2300万辆,同比增长7.26%,连续六年全球第一。全国低速电动汽车产量接近40万辆,低速电动汽车大省-山东的产量超过18.14万辆,同比增长52%,为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3)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和最大的风力发电市场,2014年我国光伏并网10.52GW,累积并网26.52GW,同比增长67%;2015年并网目标为15GW。2014年风电新增并网容量17.7GW,累积并网容量95.8GW,同比增长25.6%。大规模储能、分布式储能、户用储能等对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将有更大的需求。
(4)中国政府5月20日公布的《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2015年网络建设投资将超过4300亿元,2016-2017年累计投资不低于7000亿元,这一举措将加快国内三大运营商4G网络建设步伐,通信后备电源对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有更大的需求。4G通讯对智能手机带来巨大需求,带动了锂离子电池的发展。
(5)铅酸蓄电池环保核查、准入审查,以及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的实施,将进一步规范铅酸蓄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有序发展。
刘彦龙认为,电池行业也面临巨大挑战:
(1)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等低端产能严重过剩,恶性竞争进一步加剧,2014年锂离子电池行业破产倒闭企业超过30多家,部分投资规模较大的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退出市场,给材料和设备供应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这种情况可能将继续出现,建议材料企业和设备企业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2)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电池行业环保形势进一步严峻,环保治理成本增加,特别是铅酸蓄电池行业环保审核和准入审查加严,环保治理设备投入剧增。
(3)全球经济温和增长,国外需求减少,电池出口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不断升温,美国等国家对我国光伏产品双反裁定,给刚刚好转的光伏行业带来更大的压力;日本、韩国、澳洲、印度、俄罗斯、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加大对电池产品强制检测认证的要求,增加进入相关市场的成本和难度。
(4)日韩等外资企业加大在国内的投资,凭借品质和规模加大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配套,挤占国内企业市场,使得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产能很快将出现过剩和竞争加剧;特别是日韩企业在三元材料动力电池方面的技术优势,可能在国内快速增长的新能源乘用车方面获得更多机会, 应引起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企业高度重视。
(5)国内工资快速上涨,人工成本不断增加,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中国目前已经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发展阶段。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三大外资提供国,将来可能还会更大。在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电池产品,可以适度考虑将生产基地向东南亚等国家转移。
(6)1月26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对电池征收消费税的通知”,从今年2月1日开始对镍镉电池、镍铁电池等征收消费税,明年1月1日期对铅酸蓄电池征收消费税,将对铅酸蓄电池、镍镉蓄电池等企业造成更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