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达沃斯”聚焦行业热点 产业链巨头都关心啥?
来源: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 作者:肖何 时间:2015-09-30 09:37 点击:次
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9月30日讯(肖何 北京报道)来自2015年第三届中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5,锂电“达沃斯”)组委会的最新消息,截止到9月30日上午8点,共有来自矿产材料、正极、负极、电解液、隔膜、设备、电芯制造及PACK、储能、燃料电池、新能源车、3C数码电子、政府、大学、协会、研究机构、基金、券商等国内外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公司/机构百余家确认参会/演讲,29日迎来报名报名小高峰,一天近20家报名。组委会预计国庆节期间,国外机构、公司将迎来报名高峰。目前,部委相关部门领导出席及地方政府产业园区、拟投资中国公司项目和上市公司资产并购重组等洽谈进展顺利。
截止本网发稿止,比亚迪、沃尔沃、北汽新能源、日本丰田、三星SDI、LG化学、SK创新、巴斯夫、西门子、英国豪迈、亿纬锂能、德赛电池、国轩高科、当升科技、沃特玛、雄韬股份、沧州明珠、惠强新能源、波士顿电池、奥冠电源、深圳时代高科、新嘉拓、银隆新能源、福斯特、电小二、五星铝业、星源材质、比克电池、辽源鸿图、锦美碳材、猛狮科技、蓝时集团、苏州宇量、西部资源、多氟多、安徽天康集团、宁波金和、中航锂电、创亚动力等百余家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自行车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科院、北京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工信部赛迪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赛迪顾问、真锂研究、中国电池百人会等几十家机构,中国、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比利时、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国家或地区的电池技术专家,将于11月10日汇聚中国武汉,共同研讨、探索锂离子电池产业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在电动汽车和智能电网、移动基站以及3C消费电子产品市场等应用进展,探讨产业发展前景和趋势,推动中外企业或机构战略合作或深入交流。
锂电“达沃斯”(惟一官网地址:http://www.abec.top)秘书长于清教表示,目前动力锂电池和新能源车行业存在七大痛点待解:一是动力电池的一致性、安全性和续航能力;二是充电站桩布局滞后,高层设计和城市落地脱节,各自为战;三是整车制造仍沿用传统思维和做法,与新能源车设计相悖,与国际巨头大众、宝马、奔驰、特斯拉等差距在拉大,苹果、腾讯、阿里巴巴、乐视、谷歌等互联网公司造车凶猛,未来传统车企有沦为代工厂的窘境;四是补贴退坡可能导致目前公务领域车市场的波动,企业要提前谋略以市场为导向,开发适合各种需求的高性价比新能源车、电动车产品;五是商业运营模式不清晰,跨界产业之间各自为政、各打利益算盘,缺乏协同做功、共同服务市场和消费者的布局和做法;六是传统燃料及汽车和发动机等利益集团成为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的最大障碍;七是政策、标准明显滞后,市场跑在前面,标准和规范跟不上。ABEC认为,目前动力锂电池、新能源产业面临政策、市场、产品、消费和资本的诸多风口,今年1-6月来自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增量投资就达600亿元,预计2015年度动力锂电池新增投资将突破千亿。风口之下,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突围路径究竟在哪?11月11日在武汉举办的2015年第三届中国(武汉)锂电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15,锂电“达沃斯”)来自全球锂电新能源产业链的数百家知名企业、机构、学者的同台探讨、交流,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支持新能源和小排量汽车发展措施,促进调结构扩内需。这无疑是中国新能源车行业的2015年的又一重大利好。会议决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落实车辆更新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要求,加大对新增及更新公交车中新能源汽车比例的考核力度,创新分时租赁、车辆共享等运营模式。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已实行的应当取消。从2015年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对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实施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确保完成到2017年全国基本淘汰黄标车任务。
据悉,第五届(2015年度)中国电池行业年度人物和年度创新奖也在论坛召开第一天进行颁奖盛典,目前提报材料、初审工作已经结束,正在进行专家组审核、公示投票,预计10月底将产生最终名单。目前,由中国电池网(微号:mybattery)和赛迪顾问联合推出的行业榜单(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动力电池、3C小锂电等TOP10)正在进行数据分析和汇总,预计国庆节后陆续推出。论坛期间将有近30场专题报告、两场互动话题论坛。第三届锂电“达沃斯”将有更多政府、机构和世界五百强、上市公司等重量级嘉宾出席。
ABEC,继承并创新了世界知名经济论坛“达沃斯”的精华,以其前瞻性、权威性、开放性、包容性和专业性,正努力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顶尖技术和市场应用的交流峰会和资源平台。ABEC从2013年开始创办第一届以来,目前已在中国的江西宜春和四川成都成功举办了两届,累计参加峰会的国内外企业或机构达到了900余家,涉及包括中国、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英国、瑞士、日本、韩国、印尼、加拿大、美国在内的二十余个国家的数千位重量级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