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37万分!2020年双积分核算结果出炉

新能源汽车

7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委公告了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情况表显示,2020年度中国境内137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乘用车1983.02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510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6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6.7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17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437.00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6.55万分。

其中,116家境内乘用车生产企业累计生产乘用车1896.85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491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5.55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31.94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1091.43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431.59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100.07万分

21家进口乘用车供应企业进口乘用车86.17万辆,平均整车整备质量为1933千克,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7.01升/100公里,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4.80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80.00万分,新能源汽车正积分为5.41万分,新能源汽车负积分6.48万分。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2020年度中国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情况

从上述数据来看,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正积分总体远高于负积分,但平均燃料消耗量负积分同样远远大于正积分,积分缺口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5月24日,《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实施情况年度报告(2021)》发布会在京举行。积分年度报告指出,自积分交易以来,积分管理经历了追溯、过渡、并行管理等不同阶段,2020年积分市场价格走高,交易规模和平均交易单价均为近三年最高。2021年是乘用车企业双积分考核的第四年,考虑政策调整方案后,预计行业积分供应较为充足,积分交易价格也将充分体现其内在价值。同时,在积分考核约束与积分收益激励下,行业企业普遍加大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研发投入,行业平均油耗持续下降,新能源产品性能质量稳步提升,企业间合资合作节奏加快,产业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协调发展的市场化机制逐见成效。

报告还显示,2020年新能源积分的交易规模逐年走高,从2018年到2020交易总金年累计交易426万分,额达到31.7亿元,其中2020年交易规模为215万分,交易额为25.9亿元,同比增长40%。从交易价格来看,各交易年度积分单价分布差异较大,2020年交易单价普遍高于1000元,平均交易单价为1204元/分,2018年积分订单交易主要集中在1000元/分内,2019年近9成交易单价不高于500元。

兴业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当前新能源积分交易价格已从最初的300-500元/分上涨至2500-3000元/分。

如果按照每分3000元来估算,在“双积分”交易中,有车企有望获数亿元,甚至十亿元的收入。特斯拉财报显示,2020年,特斯拉通过出售碳排放积分获得了15.8亿美元的营业收入,远高于2019年的5.93亿美元和2018年的4.19亿美元。

另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5万辆和120.6万辆,同比均增长2倍,目前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已与2019年全年水平持平。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也由今年年初的5.4%提高至今年上半年的9.4%,其中6月的渗透率已超过12%,说明新兴动能逐步扩大。

中汽协分析认为,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恢复好于预期,一方面,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和需求度在提升,另一方面,“双积分”的目标倒逼车企向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产品。此外,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也助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陈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 邮箱:119@itdc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