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PE:暴赚2.6亿 尽调1年签下对赌

【导读】截至2013年第三季,当升科技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没有同创伟业的身影,创新资本和深创投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大股东,分别持有当升科技6.33%、0.86%的股份。
 

当升科技PE:暴赚2.6亿 尽调1年签下对赌

创新资本、同创伟业、深创投投资当升科技各获利1.65亿、0.45亿和0.87亿元。

2010年上市当年净利润即下滑13.69%,当升科技可谓是业绩变脸最快的公司。

2011年更甚,当年度净利润亏损73.9万元,同比下滑102.13%。当升科技因此被称为创业板第一亏损股。

这些,并不影响它背后的PE们——创新资本、同创伟业和深创投,仍然赚个盆满钵满。

截至2013年第三季,当升科技的前十大股东中,已没有同创伟业的身影,创新资本和深创投分别位列第二和第四大股东,分别持有当升科技6.33%、0.86%的股份。记者为3家机构算了一笔账,他们究竟在当升科技中赚了多少?

2007年年底,3家PE进入当升科技。创新资本以1575万元成本认缴519.3万元注册资本,同创伟业出资725万元认缴239.06万元注册资本,深创投投资600万元认缴197.89万元注册资本。2009年当升科技整体变更为股份制公司后,3家机构的股份数分别为1173万股、540万股和447万股。

2010年4月27日,当升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发行2000万股,总注册资本变为8000万股,由此,创新资本、同创伟业、深创投股权比例稀释,分别变更为14.66%、6.75%、5.59%。

当升科技发行价为36元/股,发行市盈率达到78.26倍,远高于同行业其他公司。由于当时市场锂电池概念炒得火热,上市首日开盘价高达73.58元。在经过了一段疯狂后,价格才回归理性。

同创伟业急不可待,在上市一年后的解禁日当天便开始套现,减持了13.21万股,减持比例为0.165%。2011年4月27日至2011年7月4日,同创伟业共有22次减持动作,累计减持了251.53万股,根据其每一次交易均价,22次减持获益5098.52万元。这一轮减持之后,同创伟业只持有当升科技4.84%的股份。此后,因未有披露持股比例不到5%的股东变动情况,尚不知同创伟业是否还有减持。

创新资本则是2011年9月1日才第一次减持,2011年共计减持5次,2013年减持了4次。两年9次减持,共计1333.48万股,根据其每一次交易均价,共获益17779.23万元。

深创投的减持动作基本与创新资本一致,始于2011年6月14日,当年4次减持141.12万股,2013年5次减持614.65万股,两年共计755.77万股。根据其每一次交易均价,共获益9189.26万元。

当升科技上市后分别在2010年和2012年进行了两次分红。其中,2010年的年度分红方案是10股转10股派1.8元(税后),2011年的年度分红方案是每10股派0.475元(税后)。

2010年度的分红,创新资本、同创伟业和深创投分别获得211.14万元、87.66万元、80.46万元现金红利,且3家机构的初始股本均翻了一倍,分别为2346万股、1080万股、894万股。

2012年度的分红,考虑2011年的减持,创新资本、同创伟业和深创投的持股数分别剩下1522.19万股、774.36万股和752.88万股,各分得红利72.3万元、36.78万元和35.76万元。

公司上市后机构的收益等于减持获利加上现金分红再减去成本。

综合上述情况,创新资本投资当升科技的收益=17779.23万元(减持获利)+211.14万元(2010年现金分红)+72.3万元(2012年现金分红)-1575万元(投资成本)=16487.67万元;

同创伟业投资当升科技的收益=5098.52万元+87.66万元+36.78万元-725万元=4497.96万元;

深创投投资当升科技的收益=9189.26万元+80.46万元+35.76万元-600万元=8705.48万元。

据当升科技上市前股本演变情况说明,记者注意到,当升科技在与深创投、创新资本、同创伟业签署的《增资协议》中,公司管理层承诺在投资完成后第一年内,公司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投资完成后第二年内,公司实现净利润3000万元。

之后,当升科技与这3家PE又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即实质上的对赌条款。该协议规定若公司2007年净利润未达到1500万,就由白厚善等股东无偿转让107.5万元的出资额;若达到1500万元而未到2000万,则按照未达到的数额比例乘以107.5万计算补偿额。

实际上,当升科技2007年净利润仅1820.76万元,并未实现2000万净利润,但这3家PE认为公司净利润增长显著,并未主张履行补充协议规定。华南一PE人士称,这种情况较为常见,若被投资公司与对赌协议标准的幅度在5%-10%以内,一般不会强制要求履行协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3家机构2007年增资入股当升科技,持续了近1年时间。2007年1月23日,当升科技便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引进这3家机构的事项,2007年7月13日又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审议该事项。而直至2007年11月30日才出具了验资报告,12月6日完成工商登记变更手续。

一般来说,投资机构入股公司,从尽职调查到最后确定时间在几个月至半年是比较正常的,持续一年的时间则较为少见。

不仅PE机构套现,当升科技自己人也在出逃。此前一直担任公司总经理兼董事的白厚善已于2013年7月辞职。当升科技上市时,白厚善持有6.32%股权,为自然人中的第一大股东。

奇怪的是,白厚善在2012年12月开始减持252.72万股,占其所持有股份的25%左右,为公司规定的董事一次可转让的最高限额。不过,当时交易价格并不高,仅8元/股。此后,白厚善又于2013年共计减持了5次,按每一次交易均价计算,白厚善总共套现2505.27万元。

业内人士对此怀疑是当升科技业绩不好导致高管频频套现。公司证券代表陶勇则解释为“个人因急需资金而减持”。

此外,当升科技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迟迟没有进展,据招股说明书披露,当升科技会在募集资金后9个月内完工,但是项目进展却一推再推。对此,当升科技证券代表陶勇表示,该项目已于2013年12月完工,目前处于调试阶段。与当升科技招股书对比,项目完工整整推迟了近3年。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