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撼动来袭 O2O死亡名单疯传:90%创业项目不靠谱

资本撼动来袭 O2O死亡名单疯传: 9成创业项目不靠谱

进入9月份,一份O2O死亡名单流传于微信圈,O2O创业风光背后是“尸横遍野”的现状。有些企业虽未倒下,但也频频传出裁员、收缩的消息。像一亩田、兰亭集势等先后宣布大裁员,而创办仅6个月的定制班车服务商考拉班车于9月11日正式停运。随着资本关紧大门,一直依赖烧钱的O2O企业没有了真金白银的助推,也开始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据IT桔子统计,今年上半年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O2O项目能拿到B轮融资,绝大多数的O2O创业项目很可能饿死在B轮之前。

预示着资本的寒冬?还是O2O行业的冰冻期?

在过去的一年里,外卖、水果、超市、便利店,包括送货上门等等产业链一条线上的公司,拿到一千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岂止50家。但每天都有O2O创业公司获得融资,也有O2O项目中止、倒下。

梳理上述“死亡名单”也可发现,这些已经落花流水春去也的O2O创业企业合计超过千家,共涉及医疗、美业、房产、汽车、教育、餐饮等16个领域。无论它们是基于时差选行业、基于痛点做产品、基于内容做传播、基于速度做势能,还是有选择地规避平台黑洞,虽然都开创了企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或者工具,但似乎都缺乏核心竞争力。大多靠近乎疯狂的烧钱补贴来维持用户量,烧出来的也只是“伪需求”。

有数据显示,2014年拿到A轮投资的企业高达846家,而拿到B轮的企业数量骤降至225家,C轮寥寥无几。围绕引发这波倒闭潮的根本原因,行业掀起了一场大讨论:这一波冻死潮,究竟预示着资本的寒冬?还是O2O行业的冰冻期?

O2O研究机构创始人黄渊普表示,资本寒冬不但真的来了,而且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重。根据他的观察,目前的二级市场,无论是A股还是美股,无论是新三板还是战略新兴板,退出渠道都不理想。二级市场低迷,VC募资受影响,投到一级市场的资金就会变少,创业公司获得投资的机会也就跟着变小。

但同时,他还指出,资本寒冬只是相对市场高位的一种状态。上千家O2O公司获得融资,死掉一些是正常的优胜劣汰,不必过度解读,其它领域其实也如此。以电商为例,2010-2011年数百家垂直电商获得融资,2013年后真正剩下的没有几家,但这不妨碍有实力的玩家如唯品会 、聚美优品等成功上市。相较而言,O2O项目比电商存活率要高;即便二级市场不好,O2O公司还可以入赘BAT等巨头。据统计,获得BAT等巨头投资的O2O创业公司超过了100家。另外,在国际资本方面,不少大基金和大VC有在寒冬加大投资力度的习惯。

黄渊普强调说,无论各方如何批评O2O,但大家都有的共识是:大量的O2O公司将成为先烈,但市场和用户已经被培育,新进者的成本反而会降低;线上线下融合已经是现实,产业和消费升级势在必行,O2O行业领域依然前景光明。

前阿里集团CTO、现风和投资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吴炯说,如果用一年四季来形容资本市场,可能没秋天和春天。直接从夏天到冬天,只需要3到5个月。而从冬天到夏天却会很长。

还有投行人士称,这轮资本寒冬打乱了原来那种企业烧钱链条。若资本寒冬持续1年,很多大幅烧钱的互联网企业可能会难以为继,或者倒闭,或者裁员,也或者是被其他企业给并购掉。

互联网产业的成功在于颠覆 中国90%的O2O值得商榷

另一方面,也有不少VC认为,不管资本是否寒冬,O2O的寒冬是真的要来了。像功夫熊、嘟嘟美甲、白鹭美这几家公司一样,不少上线时颇有点小名气的O2O,融资都停留在A轮甚至之前。除了资金问题外,他们本身都有不少问题存在,主要有两大类。

其一是公开的单量虚高,即近期颇多争论的O2O服务数据造假问题,背后是因为单量不够,这也侧面反映了不少按摩师、美甲师、美容师哭诉收入下降、要自己拉单的,平台实际单量并不足够。另一种是早期为挖人高薪高福利,基本忽略公司负担能力,例如白鹭美之前是以美容师待遇好在业内著称,但很多人之前就分析过,这种情况不可持续。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