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领先 正极奋进 贝特瑞公布正极材料战略规划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6-08-15 07:49:07
中国电池杂志-中国电池网8月15日讯(陈语 张倩 天津报道)两年前,贝特瑞总经理岳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公司目标是成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全球领先企业。
近日,贝特瑞主办的“问智领袖,再造卓越”——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研讨会在天津宝坻举办,研讨会间隙,岳敏接受中国电池网采访时,再次发声:贝特瑞将发力布局锂电正极材料领域,目标成为全球正极材料领域具有个性特质和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
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外景
负极领先 正极奋进
贝特瑞全称为深圳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2015年12月28日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股票代码:835185)。目前,贝特瑞是由中国宝安集团控股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正、负极材料及纳米材料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贝特瑞官网的资料显示,公司是《锂离子电池石墨类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用炭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及其炭复合负极材料》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同时拥有《纳米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三价铁含量测试》、《锂离子电池纳米负极材料的磁性物质含量测试》国家标准的制定权。
公开资料显示,贝特瑞的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天然鳞片石墨以及石墨制品加工等,一种高容量高压实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用天然石墨负极材料/BTR-918、一种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BTR-818、改性天然石墨负极材料、一种高安全、高功率、长寿命动力电池用负极材料钛酸锂(BTR-LTO)、一种高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用正极材料磷酸铁锂/BTR-MAC、新型纳米导电材料石墨烯/BTR-GN等多个产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贝特瑞在2003年,负极材料批量销售并进军海外市场;2007年,获批成立“深圳市新型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负极材料开始批量出口;2010年,负极材料出货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2011年,石墨烯项目完成了中试线建设;2012年,高容量Si基负极材料、高功率软碳负极材料获得突破;2013年,Si基负极材料、高功率软碳负极材料实现产业化并批量销售,超级电容活性碳中试成功;2014年,SC、SiO开发获得重大突破,低膨胀、高容量、高能量密度人造石墨获得突破。岳敏表示,贝特瑞今年的负极材料产能将进一步扩充。
2015年贝特瑞业务收入情况(数据来源:贝特瑞2015年年报)
以上种种数据,足以证明,背靠中国宝安的贝特瑞,已从十六年前的作坊企业,发展成为全球锂电负极材料行业领先企业,在负极领域拥有不可忽视的全球领先优势。
如今,在负极材料领域遥遥领先的贝特瑞,开始谋求在正极材料领域构建新的优势与行业地位。在研讨会上,贝特瑞首次公开了其在正极材料领域的战略规划:2020年要在正极材料领域做到产品技术领先兼具差异化、个性化特质,并将贝特瑞正极材料做到全球销量前列。
对于这一规划,岳敏解释说,贝特瑞从2014年参股从事电池、废金属等回收业务的循环经济企业——江门芳源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来,开始在正极材料领域发力,顺势而为,选择以微“生态圈”经营模式进行谋篇布局,力争在正极材料领域打造一家具有贝特瑞个性化特质的企业,争取到2020年贝特瑞的正极事业跨入全球前列。
深圳贝特瑞总经理岳敏
贝特瑞本次发布正极材料战略,其实“预谋已久”。中国宝安集团是A股老牌上市公司,2014年,中国宝安集团宣布战略转型,通过了“建设一个以新材料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集团”的战略定位。2015年8月,以12亿元转让宝安地产15%的股份,退出宝安地产第一大股东地位时,中国宝安表示,转让宝安地产是服从集团战略转型的需要,集中资源发展集团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集团未来将致力于打造成国内着名的新材料高科技产业集团,打造以贝特瑞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
贝特瑞作为中国宝安新材料产业战略布局中重要棋子,早在2014年入股江门芳源的时候,贝特瑞就曾经表示,计划用3年时间将正极业务做强做大。
“贝特瑞自2006年以来,从未停止与放弃对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十年来,贝特瑞在研发投入方面,正极材料与负极材料基本相当”岳敏表示,“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贝特瑞在天津投资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有利于贝特瑞进一步完善壮大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链,发挥贝特瑞在行业多年深厚的技术积累,利用贝特瑞的市场行业地位和渠道资源,抓住市场机遇,做强、做精、做专、做特动力电池正极材料,进一步提升行业地位,为客户创造更大更多价值。”
#p#
对于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岳敏认为,未来将出现多元体系并存。目前BUS及储能电池首选的磷酸铁锂材料,乘用车、物流车将逐步转向三元及高镍材料,高镍NCM、NCA材料发展前景乐观,也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贝特瑞旗下纳米公司正是以磷酸铁锂为基础,NCA(镍钴铝)、NCM高镍材料为未来发展方向的正极材料公司,公司磷酸铁锂、NCA生产线引入国外顶尖技术装备,并将多学科交叉技术融为一体,为差异化领先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可靠的保障。
据悉,2015年12月,贝特瑞在天津投资1亿元成立贝特瑞(天津)纳米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建设年产1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并于今年7月份建成投产。今年7月8日,中国宝安发布在投资者调研访谈记录,也披露了贝特瑞正极材料主要有磷酸铁锂和NCA,目前NCA产能为3000吨/年,已小批量出货。
“目前缺少与高容量负极材料相匹配的正极材料。贝特瑞布局NCA材料,就是因为它能量密度很高,与Si复合材料搭配,将把国家十三规划目标变成现实,我始终认为NCA等高镍材料会是新能源汽车电池未来发展的方向。”岳敏透露,目前贝特瑞在深圳已有3000吨的NCA产能,计划在惠州工厂进一步扩产,目前已经入设备招标采购和产线设计阶段。岳敏表示,贝特瑞的正极材料业务将在2年内与负极材料业务销售额持平。
技术先行 聚焦客户
在谈及贝特瑞发展正极材料的底气时,岳敏表示,多年来,贝特瑞在负极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凭借敬畏客户、快速反应、技术领先和品质稳定可靠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多年来建立起客户的信任极大地增强了贝特瑞发展正极材料的信心,创造了贝特瑞发展正极事业的机遇。
贝特瑞发布的2015年年报显示,长期以来,贝特瑞以“品质、成本、速度、创新”为生存法则,以“聚焦客户,创造需求,引领未来,坚持差异化战略,提供高品质产品和增值服务”为经营理念,服务好高端客户的同时注重对老客户的维护与价值创造,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客户价值最大化”的价值诉求,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提供贴心服务。
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公司技术领行的优势,加大硅系负极材料(Si-C、SiO-C)、软碳、LTO等新型负极材料以及NCA(镍钴铝)、NCM(镍钴锰三元)、LFP(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的开发及商品化力度,做好技术储备,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稳健增长。
岳敏作为贝特瑞的核心技术团队成员之一,是贝特瑞技术创新的领导者。超凡股份在今年3月份发布的贝特瑞专利分析报告指出,贝特瑞具有较高的技术创新能力。截止到今年3月10日,贝特瑞在新三板挂牌公司中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贝特瑞及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现有专利为246件,其中,国内专利申请有212件,海外专利申请有34件。212件国内申请包括发明申请180件,占国内专利申请总数的85%,实用新型32件,占国内专利申请总数的15%。
在技术方面,贝特瑞正积极向新型正极材料和新型负极材料延伸。“公司在硅系复合负极材料技术方面全面领先,已经成功导入国际知名大客户中,其销量连年稳步快速增长,为Si复合材料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电动工具电池奠定了坚实基础。对业界一直看好综合性能优异的中间相碳微球,贝特瑞经过8年的潜心研究,目前在技术和成本上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大大提升了中间相碳微球的竞争力,解决了制约中间相碳微球的成本力,大大扩大了中间相碳微球的应用领域”岳敏表示,“进入2015年以来天津贝特瑞一直在扩大产能,目前已经扩产到1万吨的年产能,并且后续会有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能,为贝特瑞在中间相碳微球领域实现后来居上奠定了坚实基础。”据悉,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占地333.8亩,项目主要用于建设中间相炭微球、人造石墨、硬碳、磷酸铁锂、层状锰酸锂、钛酸锂、导电材料等动力电池、储能电源用正负极材料及其导电剂的生产线。
天津市贝特瑞新能源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外景
据岳敏介绍,除了技术优势,贝特瑞发展正极材料的底气还在于其多年来坚持的大客户战略。目前,贝特瑞产品遍销海内外市场,覆盖全球前十大锂电池厂商,如韩国三星SDI、LG化学、SK、日本松下、索尼等国际大客户,国内比亚迪、ATL、天津力神、合肥国轩、光宇等均为公司的客户。
贝特瑞在2015年年报中也曾披露,公司采取大客户战略,2015年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三星、松下、LG、天津力神、比亚迪等锂离子电池行业内高端客户。一方面公司结合完整的负极材料价值产业链的优势,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性价比,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另一方面,公司通过优化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以降低生产成本。
如今,在磷酸铁锂效益较好的情况下,贝特瑞前瞻性地布局NCA、NCM高镍正极材料领域。“贝特瑞将努力在保障性能优异的前提下,降低电池材料成本,助力打造普通大众用得起的新能源汽车,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和储能产业的发展为己任”,岳敏表示,“贝特瑞作为一个有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的企业,一个与众不同的企业,我们着眼于未来,杜绝急功近利,沉得下去,耐得住寂寞,扎扎实实、认认真真、把我们的人格与灵性融入产品,饯行工匠精神,发自内心深处敬畏与尊重人性,始终坚持把‘安全与品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品质即人品,品质即尊严’的品质理念,永远不会贪大求全,盲目追求第一,盲目扩大规模。”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储能产业发展两大风口,锂电池产业日渐成熟,锂电产业开始进入寡头竞争时代,贝特瑞在正极材料领域的布局初露端倪,未来能否如其负极材料业务一样做到行业龙头,成为世界级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