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正规军”反攻黑作坊!“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洗牌电池回收旧格局-国际新闻-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正规军”反攻黑作坊!“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洗牌电池回收旧格局

在全球大力推动清洁能源转型的当下,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其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从电动汽车到储能系统,电池的身影无处不在。

随着电池保有量的不断攀升,电池退役期逐渐到来,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但目前,电池回收行业可谓乱象丛生,在商业模式、应用场景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加快废旧电池利用规模化、规范化迫在眉睫。

德国科学院院士斯蒂法诺•帕瑟里尼教授,英国环境部官员詹姆斯•克鲁达斯,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英国法拉第研究所CEO马丁•弗利尔等现场探讨电池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德国科学院院士斯蒂法诺•帕瑟里尼教授,英国环境部官员詹姆斯•克鲁达斯,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英国法拉第研究所CEO马丁•弗利尔等现场探讨电池循环经济的实践路径

在这个关键节点,全球领先的循环经济倡导机构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宁德时代(300750)开了一场发布会。在6月24日,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发布会上,“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愿景正式发布——推动电池循环经济全面落地,同时助力新电池生产彻底摆脱对原生矿产资源的依赖。

“全球能源循环计划”是首个由中国企业推动的循环经济公益项目,同时也是首个覆盖新能源产业全产业链、政府、学术机构等多方力量的协作网络,目的是构建一个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系统,实现材料的永续循环,而电池回收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黑作坊“截流”,正规军“断粮”

“高价收购废旧锂电池,全国各地可上门”“想要年入百万吗?入局电池回收,轻轻松松”“全国高价回收新能源电池包”……

打开手机社交媒体APP,只需要搜索电池回收,就能够看到大量关于电池回收业务的相关词条和视频,而内容大多是一些小厂家、中间商、培训机构,甚至还有很多资质并不齐全的小作坊在从事电池回收业务,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电池回收相关现存企业达18.27万家,从注册量来看,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整体呈上升趋势,2022年—2024年,每年注册量均超4万家。但是,在全国十余万家电池回收相关企业中,仅156家获得工信部白名单资质。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废旧电池都流向了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合规企业。

据悉,目前电池回收市场主要分为两种商业模式,一种是以厂家为主的端口,电池厂、整车厂包括整车拆解厂,将淘汰的电池输送到相关的第三方回收公司进行处理;或者是通过责任划分继而输送回生产企业进行回收利用;第二种则是针对消费者的端口,也就是to C的小作坊,数量大、分布广、技术乱。

有业内人士表示,一些黑作坊找私人车主拿货,不开税票,采用高价“截流”,以高出正规企业10%~30%的价格抢夺货源,导致正规企业“吃不饱”成为行业常态。以三元铝壳锂电池为例,黑作坊出价2.2万元/吨,正规企业仅能出1.9万元/吨,价格劣势让守法企业举步维艰。

另外,由于早些年很多厂家生产的动力电池都没有电池溯源系统,对于电池的全周期应用也无法做到全过程溯源,也使得黑作坊依然层出不穷,不好监管。

据了解,目前黑作坊普遍采用锤击、切割等暴力拆解方式,无任何防爆措施;另一方面,黑作坊的环境污染已达刑事犯罪程度。多起司法案例显示,黑作坊酸浸液直排导致地下水严重污染,含氟隔膜随意堆放造成土壤百年难以恢复。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徐盛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废旧)锂电池理论上是危废,因为它有35种化合物,里面有7种是危险化学品,是危险废物。锂离子电池污染真正在哪里?是拆开的时候,里面的电解质六氟磷酸锂见了水蒸气以后,会分解成氟化氢进入空气。”

此外,由于缺乏专业拆解回收设备,仅通过焚烧、切割、酸浸等粗放手段提取金属,会导致锂、铜、钴等有价金属的回收率不足50%,远低于正规企业90%以上的水平。

如不及时遏制黑作坊,不仅正规企业难以生存,不但不能实现资源有效循环,反而会面临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加剧的系统性风险。

产业规范发展,需政府和行业协同共进

多位行业专家提到,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面临的问题需要多方面共同努力,应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构建完善的回收体系、强化企业责任与宣传教育等措施的实施,逐步推动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健康发展。

2024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修订发布了《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版)》,要求企业在冶炼过程中,锂回收率从85%提高至90%,电极粉料回收率不低于98%,杂质铝含量需低于1.5%等。引导企业强化技术创新,提升工艺水平。同时提出企业应建立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机制,增加再生利用产品强制性标准要求,进一步提升综合利用产品质量。

今年5月底,工信部召开全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专班第一次会议时也强调,要完善法规标准体系,用法治手段规范回收利用行为;强化全链条监督管理,紧盯电池生产、车辆报废、拆解利用等环节,打通全流程监管堵点卡点,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流向监测,依法查处非法拆解污染环境、无照经营等行为。

该会议还指出,要加强行业能力建设,加大关键技术、工艺及装备的协同攻关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行业规范管理,对规范条件企业强化“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支持骨干企业做优做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在此前也表示:“我们建议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都应该有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由生产者对整个全生命周期来负责。如果企业都负起了主体责任,政府再有力地进行疏导、导向,那么动力电池报废拆解就会走上正轨,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想要健康发展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

面对产业沉疴与迫在眉睫的电池退役潮,“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可谓是以系统性变革重塑价值链的实战蓝图,通过建立覆盖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全链条的透明体系,确保电池产品能够安全、负责任地被回收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整个价值链中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 现场发言

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 现场发言

6月24日,在“伦敦气候行动周”期间,宁德时代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蒋理宣布,未来20年内,全球将有50%的新电池生产告别矿产开采,以电池产业链为切口,带动能源体系向高效、低碳、可持续方向系统转型。

作为全球电池行业领导者,宁德时代深刻认识到,单一企业难以推动系统性变革,必须联合全产业链共同行动。为此,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开展深度合作,整合全球视野与专业洞见,通过构建跨国信任机制、促进技术知识共享、重新定义循环价值。

发布四大行动纲领 电池循环经济加速落地

为实现上述愿景,“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四大行动纲领同时发布,为电池产业向循环经济全面转型指明方向,推动产业系统性变革。

1. 重塑价值链体系。围绕电池产业链上下游,赋能全价值链低碳发展。当前,宁德时代推出“时代碳链”管理系统,通过将“循环经济”理念融入每一个环节,推动整个价值链的系统性减碳,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循环流转。

2. 产品再设计。从电池设计的源头开始,融入循环理念,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易拆解优先”的设计原则,开发更耐用、易拆解回收、可梯次利用的电池产品。宁德时代正在不断提高电池生命周期,目前储能电池循环寿命已经达到18,000次,有效降低材料需求和碳排放。

3. 重构商业模式。重新定义电池的商业变现模式,从传统的产品销售转向以共享服务为核心的新模式。宁德时代正在布局超过一万个换电站的服务网络,未来,通过换电、电池银行、共享车队等新模式,不仅能大幅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更让每一块电池的利用率最大化。

4. 完善回收闭环。通过构建高效、规模化的回收体系,持续提升回收效率和同级循环比例,让电池材料真正做到“循环再利用”,这将从源头减少对矿产开采的依赖,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我们要让能源循环成为一种经济。”蒋理表示,循环经济将释放新的经济机遇和社会价值。通过推动电池从设计、制造、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变革,电池循环经济将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据预测,到2040年,全球电池回收市场规模将突破1.2万亿元,电池价值链将创造超过1000万个就业岗位。

目前,随着全球新能源浪潮持续推进,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相继出台“绿色贸易壁垒”,诸如美国、欧洲等地的新能源产业准入门槛正在不断提高。

根据欧盟最新电池法案,出口到欧洲的大部分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及标签;电池出口厂商需披露从上游矿产、材料到电池生产、回收及再利用各环节的碳排放数据;此外,新电池法要求电池制造商在生产阶段之外,承担电池的全生命周期责任,包括回收和处理废弃电池。

《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也对废旧电池回收率比例提出严格要求:2027年12月31日起,钴、铜、铅、镍均需达到90%,锂达到50%......

一系列法案的推出,意味着电池厂商想要站稳全球市场,必须要积极参与建设回收体系,推动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负责,以达成更严苛的碳足迹水平。

“宁德时代的定向循环解决方案正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英国法拉第研究所CEO马丁•弗利尔(Martin Freer)在会上表示,期待未来能共同推动电池循环经济落地。

资料显示,宁德时代子公司邦普循环运营着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电池回收网络之一。该公司在中国拥有7个生产基地和9个零碳处理厂,分布合理,遍布全国,年处理废电池能力超过27万吨。

2024年,邦普循环回收了13万吨废旧电池,其中包括1.7万吨锂盐。同时,邦普循环已实现镍、钴、锰回收率为99.6%,锂回收率超过93.8%,远超欧盟标准;与传统的采矿相比,碳排放减少约30%。这一强大的基础设施展示了电池循环经济所需工业的可扩展性,并为其他地区发展提供了范例。随着回收规模的扩大,将产生一系列经济效益,包括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降低电池生产成本,减少进口矿产依赖,创造就业岗位等等。

除此之外,“全球能源循环计划”将推动一系列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如电池银行、电池即服务(BaaS)、换电模式、V2G、共享车队、电池梯次利用(如用于储能)及第二生命周期应用等。新兴商业模式将为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带来全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推动产业从线性经济向循环经济根本性转型。

目前,宁德时代发布的巧克力换电方案已支持20款乘用车车型,未来将有更多车企与车型引入巧克力标准;针对商用车推出的骐骥换电方案已联合十余家车企推出30多款底盘式换电车型;公司计划2025年在中国30个城市部署1000多个换电站并投入运营,中期目标为10000个。

在全球气候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宁德时代的零碳实践具有超越行业的示范意义。蒋理指出,下一步,宁德时代将支持基金会开展针对电池循环经济的系统性研究,探索电池循环经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转型路径,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解决方案。

在循环经济模式下,通过梯次利用、高效回收和材料再生,单块电池的全生命周期价值预计将提升30-50%,为整个产业链创造全新的、可观的盈利增长点。

结语:

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4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回收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达到40.0万吨,占比继续提升至61.2%,三元锂电池及废料为24.3万吨。EVTank预计,到2030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量将达到424.6万吨。

在政策标准不完善、技术路线不确定的情况下,电池回收市场所表现出来的无序,也是产业初期难以避免的发展阶段。随着相关政策的逐步完善,“全球能源循环计划”的愿景落地,未来电池回收业务也势必将流向正规军,共同构建一个高效、可循环、具有韧性的全球能源新体系。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