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中国对美韩多晶硅反倾销初裁专题:剑指美韩 意在欧盟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3-07-24 00:03:33
商务部公布对美韩多晶硅反倾销初裁结果。商务部公布了对美国与韩国太阳能级多晶硅产品反倾销初裁公告,自2013 年 7 月24 日起,相关美韩企业将以保证金的形式缴纳临时反倾销税。美国企业的税率为53.3%-57%,大部分韩国企业税率为12.3%,巨头OCI 仅为2.4%。
差异化税率合情合理。2013 年以来,美、韩、德三国多晶硅进口量合计占比超过85%,其中美国占比约33%。2013 年5 月,美国多晶硅进口均价仅为13.2 美元/kg,大幅低于韩国的19.2 美元/kg 与德国的19.9 美元/kg, 而在征收差异化的税率之后,美韩多晶硅进口价格基本相同。韩国与中国在光伏领域并无贸易纠纷,因此裁定的税率较低;而美国在2012 年对中国的光伏电池片裁定了较高的"双反"税率,因此,中国此次给予高税率的回击并不意外。此举必然对德国方面造成一定压力,进而敦促德国向欧盟施压,在中欧价格谈判中做出让步。
国内多晶硅一线产能受益。在商务部初裁之后,美国多晶硅进口量将大幅减少,预计仅有一部分以来料加工的形式进入国内市场。短期内,美国产能在国内市场占据的每月2000 吨左右的份额将出现供给缺口,因此多晶硅价格有望出现反弹。但是考虑到韩国OCI、德国Wacker 以及国内保利协鑫的未开工产能足以弥补该缺口,数月之后,这三巨头的产能利用率提升,那么供给缺口将不复存在,因此我们判断,多晶硅价格反弹空间有限,20-21 美元/kg 基本为上限。国内仅有保利协鑫、特变电工、四川瑞能、大全新能源、南玻等一线产能分享价格上涨、抢占美企份额的双重利好,其余产能并无复产动力。
产业链中下游成本压力不大。若多晶硅价格上涨10%-15%,那么硅片、组件、系统的成本将分别提高4%-6%、2%-3%、1%,中下游成本压力并不大; 而来料加工的方式将有助于进一步减轻该压力。
风险因素:国内多晶硅企业成本控制不达预期;海外贸易壁垒;光伏政策不达预期;国内分布式项目审批规模不达预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