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中科院钒电池关键领域研究获突破 产业化越来越近-科技创新-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中科院钒电池关键领域研究获突破 产业化越来越近

中科院钒电池关键领域研究获突破 产业化越来越近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华民、李先锋带领团队,在液流电池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将交联网络结构引入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孔结构中,大幅度提高了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在液流电池运行环境下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开发的膜材料在液流电池环境下连续运行超过6000循环,性能稳定。相关结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据中国科学报2月25日消息,为了解决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选择性与导电性的矛盾,进一步提高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的性能,该团队还通过结构设计,成功地开发出高选择性、高导电性、低成本的非氟多孔离子传导膜。将膜材料组装的单电池在80mA/cm2充放电条件下,能量效率超过90%,这是迄今为止报道的性能最高的膜材料,并经过1.3万余次充放电循环考察,电池性能无明显衰减,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相关成果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能源环境科学》,期刊审稿人评价称,这是具有开拓性的工作,对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据悉,据之前媒体报道,钒电池一次性充电后,续航能力可达1000公里,充电时间只需3-5分钟,被誉为“完美电池”。研究人员表示,在2017年,钒电池潜在市场规模将在11000亿元左右。钒电池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有望成为替代锂电历史性万亿级新蓝海产业。A股中攀钢钒钛,涉及钒电池相关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