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长春应化所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科技创新-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长春应化所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纳米多孔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在气体吸附和分离、多相催化、传感器和微反应器等方面展现出较好的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轻金属与电池材料组,合成了一系列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该类材料具有高的放电比容量和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MOF模板合成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采用共沉淀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金属阳离子吸附到具有优良导电性的碲纳米线表面,加入有机配体溶液后,配体与碲纳米线表面的金属离子配位形成MOF晶核,晶核生长成为MOF晶体,最终将碲纳米线原位嵌入到MOF中。经过热处理后,可制备出具有等级多孔结构的多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如图)。

图:Te@ZnCo2O4制备过程及电化学性能

图:Te@ZnCo2O4制备过程及电化学性能

该类纳米复合材料在0.01-3.0V电压范围,以100mAg-1电流密度充放电100次后,比容量稳定在956mAhg-1以上;当充放电流密度为2000mAg-1时,比容量仍高达307mAhg-1,显示出优良的电化学储能特性。

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604941-1604947;ACS Energy Lett., 2017, 2, 1564-1570;Chem. Eur. J., 2016, 22, 1467-1474;ACS Nano, 2015, 9, 1592-1599;Nanoscale, 2014, 6, 5509-5515 J. Mater. Chem. A, 2014, 2, 8048-8053等学术期刊上。该系列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资助。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