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新能源行业反内卷,央国企不能只当旁观者!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常青 时间:2025-07-22 15:12:57
电池新能源行业 图/AI生成
从去年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防止“内卷式”竞争,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再到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整治“内卷式”的呼声持续强化。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要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而就在会议召开当天,《求是》发文提到,过去恶性竞争主要集中于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而当前的一个显著现象是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新兴行业也陷入了此类竞争之中。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整治,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信誉与品牌形象,阻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还会延缓我国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以及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应深刻汲取历史教训,及时有效地开展整治工作,避免重蹈覆辙。
随着中央反“内卷竞争”的信号不断释放,电池新能源行业“反内卷”,到了关键时期。
内卷之痛:新兴产业的增长陷阱
近两年,部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不惜采取激进的低价策略,甚至低于成本价倾销,导致全行业利润率普遍承压下滑。
这种非理性的竞争模式,表面上可能带来短期销量的提升,实则严重侵蚀了行业健康发展的根基。它不仅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使其难以积累必要的资金用于研发投入和品质提升,更在无形中削弱了产业链的整体价值,使得行业明明投入更多资源和精力,行业产出却停滞不前。
因此,中国电池新能源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尴尬阶段,对外,中国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全球领先,有着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对内,又深陷于一场自我消耗的内部竞争。
这种内卷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特定发展模式下的一个系统性特征。
首先,早些年政府补贴和政策驱动下的大规模产能扩张,导致了严重的供过于求。
此次中央反内卷的一个核心,就是推动行业“减产”!此前部分地方政府缺乏统一的产业规划指导,什么产业火爆就引进什么,先建上几个产业园区,通过招商政策大力引进企业,只要能落项目生产,贡献GDP就够了。
在这样的模式下,部分政府为了招商比拼政策,搞地方保护,使得很多没有优势的地区也建上了项目,产能严重过剩。
据人民日报消息,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时讲道:“上项目,一说就是几样: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是不是全国各省份都要往这些方向去发展产业?”
消息显示,习近平总书记从“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观察产业布局、指出发展症结:“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解决不懂装懂、自以为是的问题,防止出现拍胸脯、拍脑瓜、拍屁股的‘三拍’干部。”
其次,电池新能源产品同质化严重,使得价格成为企业最直接的竞争手段。
市场增速的放缓让前期投建的大量产能集中释放,供需严重失衡,“卷产能”迅速演变为“卷价格”,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据悉,光伏市场,光伏组件已经低至每瓦六毛多,多晶硅企业长期亏损,龙头卖得越多亏得越多,从目前已经披露的企业中报预告来看,光伏企业依然在延续亏损状态。
新能源汽车市场,数百款车型加入降价行列,定价跟着同行产品走,不降价就没市场。近日,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在论坛上公开提到,降价是应对竞争的无奈之举,公司只能跟着市场参与价格战,参与内卷。
储能市场亦是如此,今年,大储、工商储已双双卷进0.4元/Wh时代,这种低价竞争,让众多厂商挣扎于温饱线。
破局之道:政策引领与市场协同
在业内人士看来,反内卷的核心诉求,就是避免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确保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自2025年10月15日起施行。该法案中新增一条平台竞争规则,明确禁止平台强制或变相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销售商品,要求平台建立公平竞争规则及举报处置机制,发现违规行为需及时处理并上报监管部门。
随着中央层面整治内卷式竞争的不断推进,目前多个行业已先后发起倡议,支持企业通过正常的方式参与市场竞争,坚决反对无底线的“价格战”。同时,多个龙头企业已经先后发出声明,带头反对内卷,拒绝低价竞争。
另外,在产能规划方面,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有西藏珠峰、科翔股份、芳源股份、天力锂能、易成新能、弗迪电池、璞泰来、天齐锂业、八亿时空、普利特、万润新能等多家公司宣布终止项目投资。
如果说产能出清是应对当下困境的无奈之举,那么技术创新则是引领电池新能源行业走出内卷、实现长远发展的核心动力。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电池新能源领域头部企业相关负责人已明确表示,技术创新是解决内卷的关键。
而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行业普遍抱怨低价竞争,但较少公开批评央国企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实际上,在部分行业当中,央国企既是标准制定者,又是市场竞争主体,当其利用政策、资金、信用优势进行低于成本价投标或投资扩产时,民企毫无招架之力。
有民营企业反映,部分央国企凭借自身的资源优势,如强大的资金实力、广泛的政府资源等,在项目招标中频繁报出低价,抢占市场份额,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的低价竞争态势,让民营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央国企可以不赚钱地干,我们民企亏损干就活不下去了。”此前有业内相关人士曾提到。
因此,在这一轮反内卷浪潮中,央国企的角色与责任,一样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央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行业发展中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如果央国企继续在价格战中冲锋陷阵,无疑会给行业传递一个错误的信号,让更多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泥潭,阻碍行业的转型升级。
在当前电池新能源行业反内卷的大背景下,央国企应当重新审视自身的市场角色和责任。不应仅仅凭借资源优势参与低价竞争,而应带头推动行业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在技术研发创新方面,央国企具有雄厚的资金和人才实力,可以加大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研发投入,突破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升级换代。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价值竞争。
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央国企可以发挥自身在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优势,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通过产业链协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结语:
当前电池新能源行业的反内卷行动,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破局,但反内卷,不是一家企业的事,也不是一个政策就能推动的,需要整个行业的玩家共同参与。
通过淘汰低效产能、优化资源配置,企业得以从价格战的泥沼中抽身,为技术创新腾出空间与精力,而技术创新作为破解内卷的核心抓手,更能推动整个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为走出去提供技术底气。
而对地方政府而言,必须转变角色、重塑职能,摒弃盲目追风口、铺摊子、上项目的旧模式,转而更加注重公共服务、优化产业生态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这场行业变革,既是对历史教训的回应,更是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将针对“逃离内卷,电池新能源行业如何从‘各自为战’转向‘生态共建’?”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届时,600+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