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刘忠范:石墨烯不能搞大炼钢铁式“大跃进”(2)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综合报道 时间:2017-01-31 09:16 点击:次
澎湃新闻:就比如说真能按照第一种碳纤维的发展方式,石墨烯的哪种性能可能会发挥极致的作用呢?
刘忠范:这还不太好说,或者说看不太清楚。个人觉得石墨烯作为热管理材料很有前途,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作为散热材料和发热材料是一个很现实的方向;其次是石墨烯力学性能的应用,作为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作轻质高强材料;第三个前景是其优良的电学特性的应用,抗静电、触摸屏、甚至未来的集成电路材料等,尤其在柔性器件、智能穿戴器件领域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澎湃新闻:虽然目前下游市场的应用并没有打开,但是各地的产业和园区在不断推出,你去很多地方调研过,目前这些产业园区实际上是什么情况?
刘忠范:这种石墨烯产业园区就像一个百货商场,里面有很多摊位,有卖鞋的、有卖衣服的、还有卖帽子的,琳琅满目。每个园区建立之后,需要招商引资,需要吸引诸多从事石墨烯研究开发的团队进驻,自然很难做到统一布局,统一意志,因此也难以避免简单重复现象,导致特色不清晰。而每个小摊主基本上属于小微个体户,很难坚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理想被现实所淹没是正常的事情。
若不改目前产业发展模式,石墨烯核心领域或被国外占领澎湃新闻:目前国外的石墨烯产业是什么情况呢?
刘忠范:国外也在做,而且很多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其中,并起着主导作用,例如韩国三星公司从本世纪初就开始布局,拥有近500个石墨烯核心专利。我注意到,在国外特别现实的石墨烯产品反而宣传的很少,而宣传报道的大多属于未来型技术。这一点与我们差别很大,我们很少做未来的布局,而满足于炒作现在的石墨烯商品。显然,面向未来的东西都是在探索杀手锏级的用途,一旦突破就将是颠覆性的。另外,还有专利保护的问题。虽然目前中国的石墨烯专利占全球第一,但真正的核心专利究竟占多少是个大大的问号,值得大家重视。
澎湃新闻:现在国外做这块研究的都是些巨型企业吗?
刘忠范:国外很多有实力的大企业都有前瞻性的布局,当然并非没有小微企业和新企业做石墨烯。我们的石墨烯玩家常常是新成立的小公司,在石墨烯淘金热中建立起来的,缺少技术积淀和综合研发实力,其竞争力可想而知。
澎湃新闻:这些国外大公司对石墨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一领域?
刘忠范:我们现在看到的常常都是比较遥远的和感觉不太靠谱的东西。但是,这些看似不靠谱的东西如果搞定的话,就是颠覆性的,成为未来石墨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澎湃新闻:如果中国没有这种大型企业来做这件事的话,这块市场可能又会被国外给占掉了?
刘忠范:这么说吧,我们到现在为止,哪个新技术真正源于自己的独创?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别人有重大突破,我们再去复制。正因为这样,我经常会反问,为什么期待石墨烯材料会特殊呢?如果不是做法和观念的改变,凭什么石墨烯会成功呢?相对于我们这些小作坊式的石墨烯玩家,一旦国外大企业在某个方面取得突破,跑到中国来投资建厂,一次投10亿美元,你根本竞争不过,一切的努力都可能会付之东流。我们现在需要改变做法。不能提倡大炼钢铁和群众运动式的方式。要发挥制度优势,整体布局,体现国家意志和企业意志。不能仅仅关注立即赚钱的东西,要布局未来的核心技术。
澎湃新闻:不过,中国也有像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在做这一块的研究。
刘忠范:是的,但华为还局限于把石墨烯用到手机上,这也不会是石墨烯的主流发展方向。就现状而言,让中国的企业做大规模的投入不太现实,需要国家发力,整体布局,有序发展,这是中国的强项。
此外,现在大家在认识上有一个极大的误区,有石墨矿的地方都发展石墨烯产业。客观地讲,从石墨矿出发制备石墨烯仅仅是粉体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一个选项,而且也未必是最佳选项。因为石墨矿有很多伴生杂质,很难提纯,制备过程常常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未必划算。虽然我们国家的石墨矿占全球探明储量的75%以上,但我们的纯化技术很差,卖出去的价格也就千把块钱一吨,然后人家提纯之后再卖给我们就到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吨。我们连这个技术都没解决,要做更高端的石墨烯材料可想而知。
总而言之,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发展模式,未来的石墨烯核心产业还会被他人占领,这绝非危言耸听,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