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庆文:“十三五”我国新能源车七大发展趋势(2)
来源:中国汽车报 作者:李庆文 时间:2015-12-30 16:12 点击:次
二、新能源汽车技术将发生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三纵三横”布局的指导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将会发生重大突破。
使新能源汽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的外力是,“十三五”期间,《中国制造2025》将会得到强有力地实施。在《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 中,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自主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市场份额达到70%以上;打造明星车型,进入全球销量排名前十;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关键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到2025年,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的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这个规划强调了自主技术、自主品牌的占有率。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能否在未来十年中担当起中国汽车市场主力军的重任,关键是在技术上能否有所突破。在“十三五”期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动力电池方面会更积极主动地采用新材料、新技术,解决电动汽车续驶里程问题,更能够抓住石墨烯等先进领先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机遇。与过去相比,中国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企业对新技术的学习应用和产业化能力,已经产生了本质性的飞跃。无论是在战略敏感性上,还是在确定战略的胆识眼光上;无论是在技术创新的体系能力上,还是在技术工程转化产品、开拓市场的操控水平上,都达到了实现技术创新突破的高度。
特别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在目前“互联网+”的浪潮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对于智能化、网络化的认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行动达到了相当的自觉,并且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在某些技术上也做了大量准备,能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速发展阶段,使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新能源汽车融合在一起,有望率先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重大突破。
如今,电动化是被国内外汽车行业普遍认可的一个技术战略。但是,在如何电动化,采取什么样的路径进行电动化上,业界还存在分歧。有人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是国际公认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也有人认为,当前中国的电池水平决定了现阶段我国应该发展微型低速电动车;还有人认为,中国应该把混合动力汽车当做新能源汽车发展重点。此外,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方面也存在争论。
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选择。有的主张新能源汽车发展要高起点、高标准,以先进技术为第一标准;也有企业认为,做新能源汽车不能惟技术论,还要考虑成本、市场需求、消费者接受程度等因素; 还有企业家提出电动汽车要走平民化路线,让老百姓买得起、使用方便、开得便宜,不必追求大型化或跑车化。我个人更同意后两个观点。在以市场为主导的新战略导向下,如果只关注高大上,不关注接地气的产品,新能源汽车产业将失去快速发展的机遇。
技术路线之争虽然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当产业进入到快速成长阶段,它也是市场路线的选择之争、商业模式之争。如果先进技术成本过高,让用户难以负担,那再好的技术也不能形成竞争力强的产品。新能源汽车的属性是竞争性产品,不是公益性产品,它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实现节能环保的社会公益性,最终的选择权不在企业,也不在专家学者,更不在政府,而在用户能不能买得起、使用方便、开得便宜。如果这三个层面的问题解决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就能够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战略支柱产业。
总之,“十三五”期间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电动汽车在底盘电动化、车身轻量化、智能化、车网融合等方面都会取得突破性进步。一定程度上,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将决定中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
三、政府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重点将放在社会公共政策上
“十二五”期间,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空前,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在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中,最受人关注的是财政补贴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依靠政府推动,其中巨额的财政补贴成为刺激市场的最强力量。目前国家已出台了补贴退坡政策,未来财政补贴的力度将逐步减弱,直至最后彻底退出。这一选择是必然的,也是正确的,当一个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如果再靠纳税人的钱来扶持产业发展既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不符合产业发展规律。一个健康的、有竞争力的、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业必将进入依靠自身实力的良性循环发展阶段,依靠自己的力量赚取利润进行技术创新,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将成为新兴的战略支柱产业,那么它必然会走上一条自我积累、自我成长、自我壮大、自我提档升级的轨道。
新能源汽车企业必须把发展重点放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尽快降低产品成本、优化产品性能,以性价比合理、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来开发、拓展、壮大市场,这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壮大的惟一出路。当然,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处于发展艰难、不确定因素多、技术和产品尚未成熟阶段,政府对于这一新兴产业还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是直接拿财政资金去补贴消费者或生产商,而是转向全面的社会公共政策支持上,这就是“十三五”期间由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的含义。
在社会公共政策上,政府运作的政策空间仍然很大,比如国务院明确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不限行限购政策,不少地方政府正在研究减免停车费及过路过桥费等。如果新能源汽车用户能够享有购买的优先权、使用的优惠权,相信其对市场的促进作用不亚于财政补贴。社会的公共政策还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政策。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大投入行业,还受制于土地、环境等因素制约。如果在“十三五”期间,城市基础交通建设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将给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政策,要放开思路,用新思维、新眼光、新思路去探讨研究。思路决定政策,有了好的思路就会研究出更有力、更节约、更有效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如果不能够进行这样的转变,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力度将被减弱,新能源汽车前一个阶段获得的大发展局面有可能放缓,甚至出现滑坡和逆转。
四、企业竞争格局在变化中稳定
1、骨干企业逐渐形成,并且以自主品牌为主。
“十二五”期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成长迅速。比如比亚迪汽车。今年1~9月其新能源乘用车累计产量3.6万辆,同比增长210%,在市场上成为领跑者。此外,在企业的战略布局上比亚迪也深谋远虑,明确了“7加4”战略。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无论是动力电池的研发制造,还是汽车电子智能化,比亚迪均有所建树。同时,它还是实施对外合作战略的典范,与德国戴姆勒公司建立的合资公司创新开发制造的腾势电动汽车,代表了当前电动汽车产品的一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