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领域成重灾区 新能源车市场纠错进行时(2)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谭力峰 时间:2016-02-02 08:47 点击:次
“可以看见的是,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急速发展让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车企都登上了《目录》,而往往‘骗补’的情况都是发生在小企业中。”张翔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些小的生产企业造出来的所谓“电动车”,仅仅是依靠简单的“组装”,整车的安全性能根本无法保证。“由于客车不同于乘用车,它的车身空间较大,因而改装起来较简单,可以通过叠放电池的方式而使车辆达到一定标准,从而拿到补贴。”
张翔认为,乘用车市场目前竞争激烈,行业较商用车标准化,同时市场上的产品亦相对不多,因此车企不容易在此领域骗取补贴。崔东树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乘用车的电池容量比较小,而且面向私人市场,所以骗补的情况一般来说会相对少一些。
虽然在今年新出台的补贴政策中,乘用车以续驶里程和最高时速为主要指标;而商用车也改变了此前单纯以长度作为标准的补贴方法,增加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和纯电动续驶里程的考核。其中对于6-8米的中巴,补贴将会减少10万-15万元。
但有业内分析指出,总体来说补贴政策在执行形式上还可更多元一些,以调动全产业链的积极性。本次“骗补”事件的爆发,也正好给行业一个反思的机会。
整治进行时
“骗补”一事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在业内引起强烈关注。1月21日,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核查工作的通知》,表示将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情况及财政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核查。
《通知》指出,将对2013、2014年度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以及申请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有关情况开展核查,车型覆盖全部车辆生产企业以及新能源汽车运营企业(含公交、客运、专用车等)、租赁企业、企事业单位等新能源汽车用户。而核查的内容包括财政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和新能源汽车用户车辆运行使用情况。
工信部表示,核查将采取有关省份自我核查和选择部分省份现场督查两种方式。自我核查要求有关省(区、市)对本地区财政补贴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企业新能源汽车生产情况、新能源汽车用户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月5日前提交至四部委。
在《通知》发出两天后,在北京举行的“2016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上,一批专家与企业大佬亦纷纷对此作出表态,一场自上而下的“清查”行动已然开始。
鉴于去年发生了几起电动大巴、混合动力汽车起火的事故,去年8月6日,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 当中要求,各示范城市要对自2009年以来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充电基础设施,对公共领域推广应用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对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停放及电池箱的存放场地及配套管理措施进行调查。
显然,调查的进度并不能让工信部感到满意。据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到目前为止,还有5个试点的省区,38家生产企业没有完成自查。
同时对于出现的“骗补”现象,四部委亦表态将“通过建立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对各种骗补和寻租行为给予严厉打击”。“骗补行为应该严厉查处,甚至取消其生产资质。”国家科技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特聘专家王秉刚说。
“(清查“骗补”行为)对比亚迪来说是好事,因为补贴还是能让这些有技术优势、质量有保证的企业得到好处,行业太乱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定有影响。”比亚迪公关总监张小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总裁鲍文光则认为,“骗补”现象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仅有一小部分,是短期行为,作为企业来讲,大部分企业还是以可持续发展新能源为主,整体市场环境有保证。“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进行监控,有助于规范新能源汽车市场。如果可以将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数据、电机数据、运行里程等数据全面收集整理,发送至统一的平台进行监控管理,所有数据内容一目了然,造假的现象将得到抑制。”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骗补”现象,王秉刚表示,不仅要对该现象进行严查,还要避免在充电桩补贴上出现同样的情况,除了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管理办法,同时企业应当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