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财经网移动版

  • 产能过剩蔓延到光伏产业 结构性改革下如何去产能?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化解产能过剩的核心问题是加快结构性改革,并把握好“去产能”进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明确“僵尸企业”退出标准;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作为重要抓手;健全地方政府与企业“去产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债务重组和不良资产处置机制;鼓励企业...

  • 砸7亿欧 保时捷电动车量产准备工作开始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电动车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厂家明确表示要进军的市场,其中保时捷准备量产Mission E车型来与特斯拉等纯电动车进行竞争。日前,保时捷官方正式对外透露着该车型量产前的准备计划,将投资7亿欧元以确保新车在2020年正式投产。 保时捷计划投资7亿欧元将Mission E纯...

  • 国家电网:难、解、畅三部曲 为电动汽车发展铺路导航!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到目前为止,充电设施建设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充电桩建设还那么举步维艰吗?国家电网如何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呢? 难:充换电标准不统一民营企业生产找不到方向 进入2016年,邓宏雁所在的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的充电桩业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作为一...

  • 新能源车查骗补后 新能源乘用车应考虑如何接地气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车查骗补后应专注电动乘用车的普及。 近日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对2015年新能源车骗补问题的处理意见,很有力度,对未来规范市场很有促进意义。同时,近日财政部表态,继续支持新能源的财政资金需求令新能源汽...

  • 中国氢产业发展基金和氢产业联盟在东莞成立 引领新能源车变革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7月19日,氢能产业化的大幕在东莞拉开。来自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厦门、佛山等国内100多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机构和企业齐聚东莞,共同发起成立专注于氢产业技术研发、资源对接、业务拓展的氢产业联盟。 据悉,中国·氢产...

  • 奇瑞聚焦新能源领域 每年推2款"电动"车型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奇瑞旗下首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艾瑞泽7e已正式上市,新车售价区间17.99 -21.29万元。在发布会现场奇瑞汽车常务执行副总经理陈安宁向网通社表示:“我们计划未来每年实现1-2款PHEV的车型投放市场,同时打造具有高品质的电动车系列。”这表示奇瑞的战略2.0时代...

  • 超强锂氧电池面市 电动车续航里程或翻倍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据科技网站Engadget报道,由麻省理工主导的研究团队日前公布了新研发的锂氧电池,由于具备更轻的重量、使用固态氧元素并且自带防止过度充电机制,其较锂空气电池具有明显优势,有望在电动汽车领域推广,解决续航里程以及电池安全问题。 对于电动汽车以及其他...

  • 特斯拉与比亚迪 “战火”从新能源车蔓延到动力电池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比亚迪和特斯拉,除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较高低之外,战火还蔓延到动力电池领域。 7月29日,备受瞩目的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Giga Factory将举行开幕仪式,该工厂为特斯拉下一代廉价车型Model 3提供电池组。一旦投产,特斯拉电动车使用的电池...

  • 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 多氟多半年净利增25倍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六氟磷酸锂由于其离子导电性及电化学稳定性,成为制作锂电池电解液的核心材料。在锂电池电解液的生产成本中,六氟磷酸锂大约占到50%。 而近来受益于国内新能源汽车等方面的高速增长,市场对制作锂电池的电解液需求大增。 这也让一批生产该材料的企业获利颇丰...

  • 河南和谐被指未完成对绿野收购 爱车公司电动车准生证或尚未到手

    日期:2016-07-28 点击:[list:visits] 好评:[list:likes]

    近日,浙江绿野汽车有限公司拖欠260家供应商3亿元欠款后停产的消息,引起市场关注。而随着绿野汽车停产,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开始发酵。 “绿野汽车并不具备电动汽车的生产资质,也没有生产能力。”7月27日,绿野汽车的一位前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