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升科技一日牵手两家前驱体龙头 4年锁定供应逾50万吨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林音 时间:2021-12-01 15:48:06
今年以来,动力电池需求高增带动相关企业纷纷扩产,上游材料领域持续呈现供应偏紧情况,上下游企业相继通过合资办厂、签订长单等方式搭伙保障生产需求。
11月30日晚,当升科技(300073)接连发布两则公告,当日,公司分别与前驱体龙头华友钴业和中伟股份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具体来看,当升科技将与华友钴业在上游镍钴资源开发、前驱体技术开发、前驱体产品供销等领域建立长期紧密合作,同时在华友钴业提供有竞争优势的金属原料计价方式与前驱体加工费的条件下,2022年至2025年公司计划向华友钴业采购三元前驱体30-35万吨。同时,双方还约定在电池材料回收利用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共同打造锂电材料循环经济系统。
当升科技与中伟股份决定在镍资源开发、磷酸铁锂产业投资、境外产能布局合作、产品供销合作以及产品开发等方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其中,在镍资源开发方面,当升科技拟参股投资中伟股份在印尼规划建设的红土镍矿开发利用项目,其中首期拟合作建设年产6万金吨镍产品产线。
在磷酸铁锂产业投资方面,双方一致同意在贵州投资建设磷资源开发、磷化工、磷酸铁、磷酸铁锂、资源循环利用及配套一体化产业项目。该项目总产能规划建设不低于30万吨/年磷酸铁、磷酸铁锂及相关磷资源开发、磷化工配套项目,由双方根据市场情况协商分阶段建设。预计政府根据实际生产所需磷矿按照短中长期相结合的原则配套磷矿资源总量不低于2亿吨。其中,公司主导磷酸铁锂产业投资,中伟股份参股;中伟股份主导磷资源开发、磷化工、湿法磷酸、磷酸铁产业投资,公司参股。双方将通过其所属关联公司共同出资组建项目公司,作为实施主体。
在境外产能布局合作方面,双方将共同规划海外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产能布局,建立上下游紧密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海外动力电池产业链。同时,双方还将共同推进欧洲地区产能建设,并通过相互参股等方式投资建设以甲方为主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以乙方为主的前驱体生产基地及其配套设施建设。
在产品供销合作方面,双方同意将就动力电池用高镍NCM前驱体、高镍NCA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建立长期供销关系。2022年-2024年期间,甲乙双方预计多元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的供需量达20-30万吨。当升科技及子公司应优先从中伟股份及其子公司采购前驱体(包含所有锂电正极材料所需前驱体)。
在产品开发方面,双方同意,将就动力电池用高镍NCM前驱体、高镍NCA前驱体、四氧化三钴、富锂锰基前驱体等产品技术开发、认证进行合作。
当升科技表示,鉴于国内外客户对公司正极材料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保障原材料稳定供应对于公司进一步扩大全球市场份额至关重要。公司本次与华友钴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参股中伟股份印尼红土镍矿项目,并共同投资建设镍产品生产线,是公司突破上游资源瓶颈,完成上游资源布局的重要战略举措。
同时,在保持多元材料竞争优势下,当升科技与中伟股份依托当地丰富的磷矿资源、扶持政策和产业链集群效应,共同投资建设磷酸铁锂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项目,有利于发挥公司在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方面的技术研发优势,抓住磷酸铁锂在储能与动力市场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公司磷酸铁锂业务布局,为公司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
据介绍,作为国内较早开发完成并批量销售高镍多元材料的企业之一,当升科技近年来高镍多元产品销量持续增长,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2.4万吨,销售收入30.02亿元;2021年上半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量1.89万吨,同比增长131.60%,销售收入28.35亿元。
在产能方面,当升科技日前在调研活动中介绍,公司自有产能为4.4万吨/年,还有部分外协产能,目前所有产能均保持满产状态。
太平洋证券最新研报分析称,当升科技开启全球化进程。目前当升主要产能均位于国内,包括河北燕郊、江苏南通和江苏常州。通过此次合资,公司将会率先在欧洲芬兰建厂,并有望后面在韩国、美国建厂,实现全球化布局。欧洲工厂首期5万吨预计2024年投产。
此外,根据当升科技日前披露的《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公司此次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数量为5288.02万股,成功募资46.45亿元。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定增对象中,公司成功引入华友控股认购149.13万股。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定增预案,此次募集基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当升科技(常州)锂电新材料产业基地二期工程项目、江苏当升锂电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四期工程项目、当升科技(常州)锂电新材料研究院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