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企业争相进军储能市场 十三五规模或增十倍-新能源-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企业争相进军储能市场 十三五规模或增十倍

企业争相进军储能市场 十三五规模或增十倍

 5月25日,协鑫集成在第十届国际太阳能产业及光伏工程(上海)展览会(2016 SNEC)上举行了家庭储能产品“E-KwBe”的产品推介会,该款储能新品是继5月4日在澳洲发布后首次亮相国内展会。

事实上,这只是越来越多企业进军储能市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的大规模扩张,储能技术已成为调节可再生能源稳定性的重要支撑。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储能市场已处于爆发前夜,预计未来四五年市场规模都将有十倍增长,其中锂电池储能将在分布式光伏和充电桩储能这两个市场率先突破。

协鑫集成董事长舒桦表示,协鑫集成拥有强大的自主技术研发团队和工业应用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将打造更多的储能系列产品。

 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在储能领域有所动作。阳光电源与山西国科合作开展储能示范;欣旺达绑定Anker,首获家用便携式储能订单;科华恒盛与雄韬股份在储能、微网领域展开合作。

“2015年美国配备储能的光伏户用数有1.5万,预计2020年将达到15-20万户。”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而储能产业在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根据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的调查,截至2015年12月底,大陆地区电力储能(不含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和储热)累计装机规模达105.2兆瓦,涉及136个项目。

目前储能已列入 “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也是首次正式进入国家发展规划。同时,储能行业“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政策已开始编制,后续有望相继出台。国内储能政策预期、全球范围内的各类型储能项目加速启动、行业巨头陆续加大投资布局等事件,都将对中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形成持续不断的催化。

“目前储能行业正处在从小范围试点向大规模应用过渡的阶段,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就是要不断降成本实现商业化。预计到2016年底电力储能装机规模可达到1吉瓦,到2020年达到14-15吉瓦。”张静称。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