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勤资源冲刺港股IPO 拟募资建设印尼镍产品生产项目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林音 时间:2022-02-23 15:09:57
图片来源:力勤资源
近日,宁波力勤资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勤资源”)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
招股书显示,力勤资源此次IPO募集资金将用于印尼奥比岛的镍产品生产项目的开发及建设,其中包括HPAL项目三期及RKEF项目的二期;向CBL(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的合营企业)注资;收购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镍矿资源的潜在少数股权;营运资金及作一般公司用途。
据介绍,力勤资源是一家镍全产业链公司,在镍产品的贸易及生产领域都取得了全球领先地位。
在镍产品贸易领域,力勤资源是中国最大的镍矿贸易商,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镍矿消费国。根据灼识报告,公司的镍矿贸易量在2019年、2020年及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均为中国第一,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27.3%。
对于镍行业的行业参与者来说,长期拥有充足且稳定的镍资源供应至关重要。力勤资源在全球镍矿及镍铁主要出产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建立了稳固的上游供应渠道。公司从镍产品贸易开始搭建行业版图,于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镍产品贸易分别占收入的69.5%、64.5%、58.4%及76.6%。
凭借在镍产品贸易中积累的经验,力勤资源也正在快速布局镍铁及镍钴化合物的生产。数据显示,公司于2019年、2020年以及截至2020年及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镍产品生产分别占公司收入的25.2%、21.2%、24.8%及14.4%。
从业绩来看,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三季度,力勤资源营收分别为93.47亿元、77.55亿元、以及82.8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67亿、5.18亿以及4.15亿元。
另据灼识报告,全球镍年消费量自2020年至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1.3%。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镍消费国,中国镍年消费量自2020年2026年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11.5%,2026年占全球镍消费量的比例达51.4%。公司的镍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及不锈钢行业,上述产业因受到多重有力驱动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增长迅猛。公司预计将充分受益于这些终端市场爆发增长的需求。
值得关注的是,力勤资源抢抓市场发展机遇,在印度尼西亚奥比岛布局建设了HPAL和RKEF两个镍钴产品生产项目,合称Obi项目。
其中,HPAL项目计划生产氢氧化镍钴(可以用于生产硫酸镍和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钴等镍钴化合物产品,全部投产后预计将使公司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重要的原料供应商。
HPAL项目是自2013年以来第一个,也是截止目前最大的一个,由中国公司在海外建设并成功投产的使用高压酸浸工艺(HPAL工艺)的镍湿法冶炼项目。HPAL项目共规划6条镍钴化合物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12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包括14250金属吨钴)。截至目前,HPAL项目第一期的2条镍钴化合物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3.7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包括4500金属吨钴),已经全部投产,目前生产氢氧化镍钴。第二期的1条镍钴化合物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1.8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包括2250金属吨钴),预计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产。该项目剩下的第三期3条镍钴化合物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6.5万金属吨镍钴化合物(包括7500金属吨钴),预计于2023年第三季度投产。
RKEF项目共规划20条镍铁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28万金属吨镍铁。其中,RKEF项目第一期规划8条镍铁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9.5万金属吨的镍铁,预计于2022年第二季度投产。于印度尼西亚注册成立的项目公司HJF拥有这些生产线,力勤资源在其中参股36.9%。RKEF项目第二期规划的另外12条镍铁生产线,总设计年产能为18.5万金属吨镍铁,预计于2024年第三季度投产。
值得一提的是,RKEF项目在生产镍铁的同时也可以生产高冰镍,高冰镍可以用于生产硫酸镍,能够使力勤资源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此项目投产后,公司将计划根据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以及利润率等因素灵活调整RKEF项目生产的镍铁及高冰镍之间的产能占比。
力勤资源表示,Obi项目是公司未来实现盈利增长的重要因素,因此实现Obi项目生产线的如期顺利投产及有效运作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公司将依托在Obi项目的生产、工程设计以及园区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将该模式的成功复制和输出到其他具有丰富镍矿资源的国家和地区,助力公司进一步延伸镍产业链生态布局。
此外,力勤资源还计划将业务进一步向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延伸。作为计划的一部分,公司已经与宁德时代成立了合资公司CBL,该公司将聚焦于新能源电池项目的开发。
能源财经网注意到,除了力勤资源,另一镍产品贸易及生产商格派镍钴也于今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使用募资净额用作生产相关开支和寻求经筛选的策略性投资或收购机会,并进一步建立策略性联盟及扩充业务规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