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光电李泉年:“绿色制造”再出发 剑指百亿营收
来源:本站 作者:admin 时间:2017-03-28 00:35:51
东旭光电新能源汽车产业负责人李泉年 图/每日经济新闻
3月21日,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13,SZ,以下简称东旭光电)发布公告,拟以30亿元对价(以股份+现金方式进行支付)收购上海辉懋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辉懋)持有的上海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龙客车)100%股权。此次并购落地意味着东旭光电正式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
尽管已火热多年,但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产业投资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热点。出身高端装备制造及光电显示材料的上市公司东旭光电为何也钟情于“市场热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东旭光电又是如何实现与申龙客车从定情到联姻?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东旭光电新能源汽车产业负责人李泉年,让他来帮您解读这场“一见钟情”的姻缘。
记者:东旭光电看好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最终决定进入的原因是什么?
李泉年:从宏观上讲,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工程的重要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传统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国家从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并出具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予以支持。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带动着数万亿市场空间的重要产业。新能源客车是新能源汽车行业中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最为密切的细分板块,随着节能减排战略的持续深化实施,新能源客车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东旭自身讲,东旭是一家有着20年历史的制造型企业,从打破国际垄断的高端装备、光电显示业务起步到现在发展壮大,从投身光伏电站建设到跻身新能源光伏行业龙头企业,东旭一直沿着与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产业进行战略布局,并不断做大做强。这是董事长李兆廷先生的企业家理念,也是东旭投身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缘起。东旭从事高端装备制造多年,具备了深厚的产业基础,从技术到管理、人才储备、市场布局等也积累了资源优势,此次收购申龙客车是东旭利用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行产业扩张的又一具体举措,是东旭“绿色制造”理念的再出发。
作为市场主体,公司最终的决策要落实到商业逻辑上。相当一段时间内,东旭在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领域作了大量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特别是石墨烯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低、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也使我们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具备了优势基础。此次并购申龙有助于东旭打造“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包覆正极材料-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及回收”完整产业链,有利于东旭光电各产业产生协同效应,大幅提升公司整体产业优势,并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入增幅和利润提升。
记者:东旭为什么会选择申龙客车?李泉年:东旭光电选中申龙客车有两大原因:
一方面,东旭看中的是申龙客车本身的价值,申龙客车是新能源客车行业中名副其实的优质企业。
首先基础扎实。申龙客车成立于2005年,是国内基因优秀的客车生产企业,公司的管理团队主要来自宇通、金龙、安凯等国内一线客车企业,完全按市场化机制运作,并延续至今,十年精益的制造体系的形成能够为其后续的腾飞提供坚实保障。
其次口碑优秀。申龙的产品质量过硬、市场口碑很好,连续10年成为全国“两会”通勤和服务保障用车。上海、天津、广西南宁等几个城市的公交集团都是申龙长期的战略客户。这种严谨、务实的企业运营风格与东旭的经营理念高度契合,我们需要这样扎实、可靠的市场伙伴,也只有这样的企业生产的产品,才能得到市场的持续认可,这符合东旭做“百年企业”的愿景和文化。
再次市场广泛。申龙的市场开拓能力强、产品覆盖地域广、市场占有率高,截至2016年底,申龙客车累计销售客车已超3万辆。而且申龙海外市场拓展能力非常强:申龙客车不仅成功突破了香港地区客车市场,还占据了泰国采购中国客车的80%~ 90%。目前,申龙客车产品已批量进入韩国、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等市场。
最后前景广阔。申龙具有齐全的底盘、客车整车资质、物流车资质,是国内更早向新能源客车业务转型的传统客车企业之一,其完整的汽车资质为今后向其他新能源车型如专用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申龙客车在技术、人员、市场等方面的积累,为我们后续做大申龙提供了更多可能,并入东旭后的申龙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另一方面非常重要,就是申龙与东旭在资本和产业层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记者:能否详细谈谈东旭光电和申龙客车之间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李泉年:东旭光电与申龙客车之间的确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资本与产业的协同。东旭光电起步于高端制造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东旭紧抓改革契机,走出了一条借力资本市场实现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道路,创造了具有鲜明特色,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东旭模式”。申龙加入东旭后,将会得益于东旭的资本投入,彻底解决制约其其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从而实现申龙的快速发展壮大。
其次是资源与市场的协同。作为一家实业为本的上市公司,近年来,东旭蓬勃发展,已成长为一家以高端装备制造、新型显示材料生产、石墨烯生产等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为主业的大型企业。二十年的发展、积淀,公司积累了大量的研发资源、客户资源和政府资源,这些资源将在申龙扩大市场份额、丰富产品结构等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而申龙也有着十余年的海外市场拓展经验,在海外市场渠道方面资源丰富,未来东旭在海外产业布局上也可共享申龙的渠道资源。
最后是技术与产业链的协同。东旭拥有基于石墨烯应用产业化的深厚技术储备,并已经在电动车上进行应用,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未来,我们将逐渐将该产业应用成果导入新能源客车的应用,提升申龙客车的竞争能力。目前,东旭已成立新能源汽车事业部,未来要将新能源汽车产业与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产业进行完美结合,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及快速充电问题,同时实现自身石墨烯产业化的发展与提升。这种结合将产生1+1大于2的协同效应,也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正因为双方有着上述众多的协同点和增值点,因此东旭和申龙的结合所产生的市场价值非常巨大。
记者:成功联姻之后,东旭光电将如何规划申龙的未来?
李泉年:项目完成后,东旭光电和申龙客车会在东旭光电公司平台上统一管理。我们发现申龙的企业价值观与东旭“感恩做人,敬业做事”的企业价值观非常匹配,两家企业都有着淳朴的制造业情怀,我们坚信申龙并入东旭光电后的文化和管理的融合将会非常顺畅。
目前,申龙客车的发展趋势很好,东旭也尊重申龙现有产业经验和运营管理模式,东旭收购申龙后将确保申龙现有主要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团队的人员稳定。
对于申龙客车的未来发展,除了前面提到的东旭将为申龙客车生产经营提供必要的支持外,东旭还会对申龙投入大量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并加大对物流车产线的投入建设等。以并购申龙客车为起点,东旭不排除未来在全国范围内再布局5-8个新能源汽车基地的可能,完成东旭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全国布局,快速缔造东旭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为确保此次并购的价值实现,上海辉懋对申龙有三年的业绩保障,承诺申龙客车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4亿元和5.5亿元。这是基于我们对申龙近年企业发展的理性评估,以申龙的扎实基础,借助东旭的资本、资源优势和市场影响力,未来三年,我们一定会交给市场一个不俗的成绩。
记者:大家都知道,您是财务出身并有着多年的财务管理经验,您能用数字来描述一下“不俗成绩”会是什么样吗?
李泉年:我认为,2017年对于东旭光电而言,将是一个跨越增长年,东旭光电营业收入将突破百亿规模,跨入百亿营收企业俱乐部。
我可以给你简单算笔账。东旭光电2016年度营业收入近70亿元,较2015年增长近五成;申龙客车2016年营业收入为21.4亿元,按2016年的口径,并购申龙后东旭光电2017年营收已近百亿规模。
我们预测,2017年在解决了资金问题对申龙生产规模的制约后,申龙有望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翻翻。另外,伴随本次并购募投项目—小型物流车的投产,申龙2017年销售预计将突破万辆。此外,东旭光电的偏光片、玻璃基板8代线项目及石墨烯产业化应用项目等都将在2017年度开始陆续达产,为东旭光电提供持续不断的业绩增长点。可以预见,未来三年东旭光电的必将交给市场一个不俗的业绩!
记者:最后,请您谈一下新能源汽车(客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李泉年:我认为,在传统汽车产业领域,中国落后世界领先水平几十年。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中国同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并且拥有成本和市场优势,有潜力、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未来,新能源汽车会成为继高铁和核电之后中国制造、中国出口的又一张“新名片”。
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效应明显,它的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创造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客车产业,是一个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未来一定是一个市场集中度非常高的行业。目前的国家政策中鼓励市场竞争,降低补贴的同时也提高了新能源客车的技术门槛和安全要求,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行业整合、优胜劣汰是必然趋势。申龙只有通过东旭这样的大平台,在资本、资源的推动下,快速形成技术和市场优势,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