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希倍动力杨道均:高比能量260Wh/kg钠电预计2026年推出-论坛-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希倍动力杨道均:高比能量260Wh/kg钠电预计2026年推出

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现场

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7月24日讯(肖何 林音江苏无锡报道)“我国锂资源高度依赖进口,碳酸锂价格波动剧烈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芯行业的发展”,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杨道均指出,虽然比能量处于劣势,但钠电池在功率、低温、安全、成本有显著优势,并且与锂电池在电化学原理、研究方法、电池结构、生产工艺等方面非常接近,可以快速工业化。

7月24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电池网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指导的“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举办。本次峰会以“共筑钠电生态 共享产业机遇”为主题,聚焦钠电池及储能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模式、投资布局、产业链构建、市场应用及未来趋势,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助力产业创新升级。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杨道均

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杨道均

24日下午,北京希倍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博士杨道均在会上发表了题为“超高比能量钠离子电池开发”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钠离子电池的挑战与机遇、超高比能量钠电的关键技术、希倍动力高比能电芯开发进展等,能源财经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杨道均分析称,通过多角度对比,钠电和锂电兼容并蓄,场景可替代性强。锂电池适用于3C数码、乘用车、储能等场景,而钠电池则适用于商用车、储能、混动等场景。

但当下,市场预期却出现分歧,峰会现场,杨道均引用了电池网近日报道的两篇文章“锂电池’疯狂大甩卖‘,钠电池’终是一场梦‘?”“钠电池平均价格0.65元/Wh!储能领域为最大应用市场”,其进一步指出,当前铁锂电芯成本平均为0.35元/Wh,钠电池发展何去何从?

如何破局?杨道均的答案是,成本深入剖析,探寻钠电机遇重在提升比能量。如何提升比能量?材料进步+工艺优化=高比能技术。

杨道均指出,实现钠离子电池高比能量的四大技术方向分别为正极端、负极段、电解质,以及电极设计。根据相应材料特性亟待解决的问题,杨道均提出了相应策略,分别为:

正极材料端,采用高熵策略稳定O3相结构,提升聚阴离子体系的电压;

负极材料端,采用Sn基合金、P/C负极或金属负极,提供高容量;

电解质,引入固态或凝胶态电解质,解决兼容性问题;

电极设计,设计超厚电极与人工造孔工艺,提升活性物质占比,优化离子传导。

此外,在补钠技术方面,提供额外钠离子,解决不可逆活性钠损失,提高能量密度和循环,以正极补钠材料为代表的技术最具应用潜力。

基于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补钠剂的技术研发,希倍动力钠电池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杨道均表示:“公司开发了在行业内报道较高的钠离子电池,在25度情况下,260瓦时每公斤,在零下40度的情况下,还有204的比能量”。

从产品信息来看,希倍动力这款高比能量260Wh/kg产品是一款高比能无负极钠电池,它的制作过程省略了负极匀浆、涂覆、分切、烘烤、辊压等工序,大幅简化了工艺流程,同时,能够减少约40%的人员及设备投入,减少约12%的场地占用面积,此外,它的制备与现有锂离子电池体系制作工艺100%兼容,无需进行新设备、新工艺开发。

除了成本可观,寿命可控也是上述产品的另一特性,该产品第一代常温循环寿命大约在100次,第二代已达到300次,2025年目标提高到1000次以上。

杨道均透露,希倍动力上述高比能量260Wh/kg产品将于2026年一季度推出市场,性能指标对标锂电三元。 

不止高比能量钠电池,希倍动力也在高功率产品方面有所布局。目前,公司已有量产产品——100C超高功率电池,性能对标锂电三元。追溯来看,2023年9月,希倍动力首款乘用车6Ah钠离子电池电芯已经获得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测试认证,电芯倍率、低温、安全性能显著优于锂离子电池,适用于乘用车、轻卡、MPV、Van车等场景。 

杨道均还介绍了希倍动力另一款高功率产品——面向商用车的46安时高功率钠电池。该款电池目前已在三一工程重卡上完成装车,并已完成5500公里的路试。

基于以上产品和技术创新,希倍动力已经和三一集团、江淮汽车、一汽解放、东风、中正汽车、鹏森电子、康明斯、福田汽车、上汽集团、上汽大通、中环等企业签订了合作,进展最快的是三一集团、江淮汽车,已处于路试阶段。

最后,杨道均总结:“技术创新是最大降本措施。”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常青】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