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新能源在未来10年可能会改变世界能源格局-行业人物-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新能源在未来10年可能会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汉能是一家以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业的民营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大学毕业后,我放弃了国家分配,选择了 “下海”经商。从卖电子元器件开始,陆续涉足过国内贸易、矿业开采、矿泉水生产、房地产等行业,到1995年,公司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

完成了初步积累,反而有几分失落。赚了些钱,好像并没有抚平我内心的一种冲动,它也无法满足我全部的追求。什么是好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精神?这个问题一度困扰着我。是选择赚钱的行业,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干事业?正在我苦寻答案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水电行业。

90年代中期,大家都不看好电力行业,电力市场供大于求,国家基本暂缓了对电力的大规模投入。但是我坚信自己对未来的判断,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必须有能源支撑,用不了多长时间,市场对电力的需求一定会出现持续快速增长。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能源行业充满信心,这就是我要找的能够干一辈子的行业。就这样,我逐步处理掉其他业务,把全部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投进了清洁能源行业。

事实证明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几年后,电力供应由过剩变成短缺,甚至多次出现“电荒”,电价逐年上涨。我们从几万千瓦的小水电站开始干,一直干到十几万千瓦、几十万千瓦。积累了资金,积累了经验,建设了一支汇聚了国际一流的水电专家团队。我期待着有更大的舞台展示汉能的力量,我等待着新的机会。

2002年,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组织民营企业赴云南进行投资考察。当时云南省有1亿千瓦水电资源处于待开发状态,省委省政府迫切希望民间资本进入,把水电建设发展成为云南的支柱产业。这是个历史机遇!我立刻决定,投资10亿元,开展金沙江中游流域水电项目的勘测、设计等前期工作。此举受到了当地高度认可和欢迎。很快,云南省与汉能正式签署了投资近200亿、一期240万千瓦,两期总装机约300万千瓦的金安桥水电站项目开发协议。这是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百万千瓦级特大型水电项目。

众所周知,水电行业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几十上百亿投进去,少说七年八年都不会有半分钱收益,一般只有实力强大和政策配套支持的国企能干。世界闻名的胡佛大坝,总装机210万千瓦,是由美国政府投资、至今为止美国最大的水电工程,是当年美国实力的象征。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271万千瓦,倾国家之力建设,前后花了16年时间。而今天,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竟敢承担超过葛洲坝装机容量的特大型水电项目,当时没有几个人能够相信。

于是业内外响起一片质疑声。有人说,汉能是在炒项目,打算将来卖个好价钱;也有人说,汉能是在抢资源。但我内心坚信,金安桥项目就是我要做的事,干这样的行业也符合汉能的企业精神。中国能源行业的主力军就应该有我们民营企业的身影。我们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实力,一定能把金安桥项目建成。

大家可以想象,民营企业做这样的工程,经受的波折和承受的压力是超乎想象的,没有相当定力是无法坚持下去的。8年里,资金像磨盘做的钟一样,无时无刻不压着我们,不催着我们。面对高峰时每天1000万元的投资进度,我们把前些年建设的、效益很好的优质电站一个接一个地出售,后来又把汉能最珍爱的青海尼那水电站也拱手让出,这些项目每个都像自己养大的孩子。

这期间,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风生水起,很多朋友劝我,别撑着了,把金安桥项目卖了吧,一定能赚快钱,一定能赚大钱。当时,也确实有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出了很高的价钱。在最困难的时候,这种诱惑往往是成倍放大的。但是,汉能承载着这么多人对中国民营企业的信任和支持,那么多员工跟着我流汗、流泪,我不可能从自己认准的这件事上退下来!最后,我们把多年攒下来的风险准备金全部投了进去,把有些高管家里能动的钱借出来投了进去。

当2011年3月金安桥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的时候,我和汉能人望着金沙江上那巍峨耸立的640米长、160米高的大坝,望着那奔腾而下的激流,望着那指向天边的高压线塔架,万分感慨,受的这些罪值了,流的这些泪痛快。

经过8年的努力,金安桥项目在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得到了主管部门和业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营企业进入国家大型基础设施行业的标志性工程。很多人都对我说:“没想到你们真的干成了!”

目前,通过对以金安桥为代表的国内外水电、风电项目的投资,目前汉能拥有的水电、风电权益总装机超过600万千瓦,规模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三分之一。

汉能在为中国发展贡献一份动力的时候,自己也获得了一份丰厚的回报,每年拥有了巨额的稳定现金流。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考验。挣快钱,改变企业发展方向、做低风险的投资,这些都没成为我们的选项。坚持干自己喜欢的事情,干祖国强大需要的事情,我们才能找到归宿感,体会到成就感。

同时,我也感知到,更大的使命还在后面。在水电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没有放松对其它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探索。早在2004年,汉能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集合了全球相关领域的一流科学家,投入巨资,分别对潮汐能、秸秆发电、地热能、煤制油、燃料电池、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通过这些探索和经验,最终我认定,太阳能光伏产业最能代表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虽然目前太阳能发电成本较高,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每度电成本在降低。所有的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如果计算进环境成本大都在上升。我判断2015年后,此消彼长,两者成本将持平,这一天将是新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大家知道,英国人领衔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领衔了以电气化、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这次应由我们中国人自己领衔。

使命点燃了激情,我们的行动是坚定不移的。我果断放弃了其它投资方向,率领汉能进行第二次战略升级,投资约230亿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我们精心布局,自主研发,掌握了太阳能薄膜电池、柔性电池的核心技术,并且形成了从高端装备制造、电池板生产到太阳能电站建设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

目前已经在全国建设了8个太阳能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其中广东河源和四川双流两个基地已经建成投产。预计到2012年底,8个基地将全部投产,每年产能达到300万千瓦。300万千瓦相当于为国家每年新增发电量约45亿度,能够满足一个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一年的居民生活用电,而且是无污染的太阳能。

记得2006年,太阳能的发电成本是60美分,业内很多人判断,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15美分以下要30年,降到10美分左右需要50年,但实际情况怎么样呢?太阳能发电成本降到15美分以下只用了3年半的时间,而且,根据目前技术发展的速度来看,我们相信低至10美分以下到2015年就可以做到,届时,大规模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转折点将会来临。

可能大部分人和专家,都认为新能源对传统能源只是一种补充,而我有一个观点与大家分享,就是新能源对传统能源不是补充,而是一种替代、是一次革命,这种替代指日可待。因此,我认为,新能源在未来的10年可能会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新能源产业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制造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为核心的,中国在这两方面都具备优势,特别是制造业,2010年,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13GW,占世界总产量的47.8%,居世界首位。中国在太阳能核心技术方面在全球也是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光伏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中国政府规划,中国的光伏总装机量将在2020年时达到20GW(而我本人预测,2020年中国的光伏总装机量将达到50GW)。

经常有朋友问我,汉能完全可以激流勇退,为什么还要进入投资规模更大、技术风险更高的太阳能发电领域?我认为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信仰,一旦融入到企业家的血液里里去,就一定能产生一种无穷的动力。汉能有今天的发展和成绩,是顺应了中国迅速发展的形势,因祖国的强大而强大,也理所应当以更大的业绩回报国家,为祖国的强大而拼搏。现在,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汉能还带动了1026家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了20多万个就业岗位。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自己多年来的深刻体会:我们往往高估了一到两年的变化,而低估了五到十年的变化。我相信,五到十年后,中国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必将超乎我们的想象,必将无比辉煌。

(作者系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