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疫情下的车市: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数据-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疫情下的车市: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尚处在“寒冬”之中的汽车行业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疫情之下,消费者的购车意愿有何变化?危机之中,汽车厂商表现如何,今后车市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抗击疫情 车企积极捐赠成舆论热点

据微热点(wrd.cn)数据统计显示,从2020年1月19日至2020年2月2日,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与汽车行业的相关信息也呈现出逐渐上升的态势,截止到2020年2月2日,全网共产生相关信息19万余条。

数说|疫情面前 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

从关键词云可以看出,“疫情”对“汽车市场”“一季度”的影响备受瞩目,“工厂”何时“复工”,是否会影响汽车“供应链”等问题同样引人关注。此外,@特斯拉 、@路虎中国 等车企在抗击疫情中积极捐赠的表现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热点。

数说|疫情面前 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

疫情对汽车行业影响已经显现

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2019年对于国内汽车市场是较为艰难的一年,本以为2020年形势会有所好转,但新年伊始的疫情影响却令人始料不及。

数说|疫情面前 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

为防控疫情的发展,全国多地发布延迟企业复工通知,大部分汽车企业选择延迟到2月10日复工,同时4S店开工日期也排在了2月9日之后。美国零部件供应商安波首席财务官Joseph Massaro预测,在整个产业链因疫情而延长假期并停工后,中国全年汽车产量将下滑3%,第一季度的产量将减少15%。

(图片来源: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图片来源: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除了生产端的计划被打乱外,汽车的销售也面临直接的冲击,由于汽车复产日期的推迟,而管制隔离等因素又导致物流不畅,节后短期内热销车无车可售的情况也将是可以预见的。此外,经销商、4S店等销售终端因无法进行展销会、团购会等聚集性营销活动,对汽车的销量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而随着疫情的蔓延,人们对于汽车的购买意愿也发生了变化。据微热点(wrd.cn)数据统计显示,相关的热度也从2019年12月份的10.04跌至2020年1月的7.16。

数说|疫情面前 消费需求由“买买买”转为“打算买”

对比疫情前大众购车意愿关键词云可发现,2019年12月由于有双十二冲销等年底的促销活动,各车企营销活动成为汽车潜在消费群体的关注重点,其中沃尔沃汽车发布#双十二高甜首映礼#活动备受瞩目,而“想买”“买买买”“期待”等词汇也表现了网友们的乐观态度。

(统计时间:2019年12月1日—12月31日)

(统计时间:2019年12月1日—12月31日)

2020年1月随着疫情出现不可避免地对汽车的生产和销售造成不利影响,“销量”取代车企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指标。同时,有部分毕业大学生和新婚夫妇咨询应该购买什么车,侧面说明年轻人群的购车意向依然存在,但从词云变化中可看出,舆论从“想买”“买买买”逐渐转变为“推荐”“打算”,一定程度上反映购买意愿的弱化。

(统计时间:2020年1月1日—1月31日)

(统计时间:2020年1月1日—1月31日)

疫情之下汽车市场危机中孕育希望

近日,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下调了此前对于2020年中国车市的预期,他认为全年1%的微增如今看来颇有压力,“在2019年中国乘用车市太难了的背景下,这次肺炎疫情的冲击对车市属于雪上加霜,导致刚刚回暖的车市又有一定影响”;此外,东吴证券分析师黄细里评估指出,疫情长期(一年维度)将通过影响GDP增速从而加大汽车需求复苏的难度。

在疫情面前,汽车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但车企和业内人士对未来仍抱有乐观的态度。刚在上海建厂的特斯拉表示,虽然预计国产车型的交付会延迟大概10天左右,但对公司一季度的盈利能力产生的影响是轻微的。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则认为,疫情会从另一层面刺激国内的汽车消费,因为像武汉这样的城市公共交通停摆后,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意识到了私家车的重要性,会刺激人们的购车欲望。

业内人士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即此次疫情对于车市是危中有机,目前中国家庭私车消费基数低,潜力大,首次购车群体的热情将进一步提升,所以推动中国车市2020年前低中高后强的走势还是有机会的。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