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向上!技术向新!看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生态圈新打法
来源:电池百人会-电池网 作者:肖何 梁小婧 时间:2022-11-19 09:01:22
2022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会议暨企业家峰会现场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1月19日讯(肖何 梁小婧 江苏无锡报道)在11月18日举办的2022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会议暨企业家峰会上,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正加速向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趋势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正迎来新一轮高质量的高速发展期。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核心赛道,在政策、市场、资本、技术等多维因素的驱动下,产业的价值链和生态圈正持续优化。
据悉,2022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会议暨企业家峰会由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携手无锡市贸促会、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电池网等机构合作,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本次大会聚焦电池新能源产业前沿技术、深度介绍锡山新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促进优质项目投资落地,力争打造国内高价值、高规格、有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交流大会。
会议现场,比亚迪、蔚来汽车、前晨汽车、蜂巢能源、国轩电池、力神电池、LG新能源、村田新能源、松下能源、长虹三杰、蔚蓝锂芯、安驰科技、安普瑞斯、星源材质、恩捷股份、格林美、永正锂电、胜华新材、中化蓝天、赛德美、巡鹰集团、天奇新动力、大族激光、奥特维、中鼎集成、中科华联、捷盟智能、联合汽车、宝优际、可川电子等国内外车企、电池厂、材料企业、回收企业、智能装备及相关配套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新能源产业发展,探讨动力电池产业生态圈战略新打法,实现项目精准对接。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国家高端储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博士杨智皋,前晨汽车创始人、CEO黄晨东,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北京赛德美董事长赵小勇等院士、专家、相关企业领导做了精彩分享。
需求向上:多领域发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
实现碳中和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这要求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目前的84%大幅降低,比如降低到10%左右,而太阳能和风能的占比从现在的大约4%提升到60%甚至更高。这意味着能源结构的革命性转型。是什么限制了风电和光电占比的提高呢?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表示,主要原因就在于光伏和风机发的电是间歇的,不稳定的,并网困难。那么如何应对光电和风电的间歇不稳定性呢?赵天寿表示,储能是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平抑能量的波动,实现能量平滑、稳定的输出,提高光电和风电实际利用的水平。因此,储能是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的关键环节。
赵天寿总结道,实现碳中和需要规模化长时的储能技术;流体电池这种易规模化、长时、安全、无地理的限制,特别适合大规模的储能;热物理与电化学交叉研究是实现流体电池技术突破的关键。
前晨汽车创始人、CEO黄晨东
前晨汽车创始人、CEO黄晨东表示,中国交通工具“电动化”正在逐步渗透,预计2030年中国乘用车电动化比例均将超过80%,工程机械预计约40%-50%,轮船约20%-30%,飞机真正要电动化可能时间会长一点。
在动力电池方面,电池技术持续迭代,电动产品优势进一步突出:首先,电池成本下降,性价比提升。无钴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的发展,将推动电池性价比进一步显现。其次,能量提升,性能增强。从高镍三元电池,到固态电池、无稀有金属电池及锂空气电池的迭代,将提升续航里程、升级使用体验。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
北京赛德美资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小勇表示,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突破性增长,动力电池装机进入爆发增长期,与之相伴的是退役动力电池规模化报废期的到来,而由于退役电池存在的诸多隐患,使得退役电池回收处置迫在眉睫,锂电池回收行业被快速激活,回收热度空前高昂,吸引诸多企业和投资布局。
随着动力电池退役高峰将至,赵小勇现场分享,根据中汽研和智恺咨询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理论退役量达24.26GWh/年的规模;2026年,动力蓄电池退役量达56.6GWh/年的规模,呈现爆发趋势;2030年,达171.67GWh/年。整体市场规模在2026年约可达400亿,2030年可达1000亿。
技术向新:多元化驱动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分析,在技术层面,我国动力电池企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除了现有液态锂电池技术向高安全、长续航、长寿命、低成本、轻量化等方向升级外,固态电池、燃料电池、钠电池、钒电池等下一代电池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也在加速推进。
于清教表示,虽然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前景向好,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例如锂、钴、镍等上游资源依赖进口,供需不平衡、资源错配导致核心材料价格剧烈波动;电池安全性能、智能制造水平以及技术工艺也有待升级;电池企业利润承压,行业洗牌加剧;疫情以及地缘政治带来的不确定性等等。为应对上述挑战,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强化供应链韧性,未雨绸缪,共建产业健康生态圈势在必行!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
“锂电池面临三元材料和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竞争,钠离子也有一些技术路线竞争”,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这个是非常有意义的,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我们投资的风险性,也提高了看准方向的收益,这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吴辉分析称,从上游供应端来看,由于制备工艺不成熟,生产设备不完善,产业链尚不完善等因素,导致钠离子电池生产效率较低,产品一致性较差,生产良率不高,成本优势还未体现,钠离子的产业化进程还处于初期阶段。从下游需求端来看,理论上,钠离子电池可广泛的应用在电动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储能等领域,EVTank预测钠离子理论市场空间到2026年将达到369.5GWh,但是从目前的应用现状来看,仅有个别储能领域的示范项目,两轮车领域虽已有订单,估计完全装机出货至少在2023年初,产品将进行一段时间的市场验证和消费者体验反馈,因此大规模应用还没有稳定的刚性需求,即便是宁德时代已经明确将在2023年开始推出钠离子电池,EVTank预计钠离子电池实现产业化发展也将在2025年之后。
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
蔚来汽车电池系统副总裁曾士哲提到,之所以坚定走换电路线,是因为在蔚来看来,换电体系是具备永续发展优势的事情,而且真正能够为用户解决很多痛点:补能快、成本少,不用买电池,只要付租金。
在曾士哲看来,换电大数据可以让蔚来产品推向更极致的状态。“一个大数据的系统,告诉大家真正需要什么,我们真正反馈得到的东西是什么,找到真正的问题,才能带来下一个时代电池系统的进步,才能把整个产业链再从现在的重复性的产能投入变成真正有质量的创新性的产能投入。”
国家高端储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博士杨智皋
国家高端储能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博士杨智皋认为,锂离子电池技术最成熟,迫切需要成立针对性较强的锂离子电池或动力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加快加强与国际组织机构的对接工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