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87亿元!34个项目!7月电池新能源投资扩产项目大盘点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林音 时间:2023-08-23 16:46:59
7月,我国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7月,我国迎来第2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到第1000万辆,我国用了14年。从第1000万辆到第2000万辆,只用了不到一年半。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离不开整个产业链的密切配合,在全球车企加速向电动化转型的当下,电池新能源产业投资扩产已成常态。
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在7月份,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共有34个项目官宣,28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累计约686.81亿元。
梳理来看,7月份,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较为理性。从投资主体来看,电池头部企业投资扩产步伐明显放缓,除2个海外项目外,其余均为二三线甚至产业链刚起步企业。
从投资金额来看,统计在内的34个项目中,28个公布投资金额,单个项目投资金额均未超百亿元。其中,50亿以上的项目有8个,10亿以上不超50亿的9个,10亿以下的11个。
从投资扩产的特点来看,大致呈现出海劲头不减、合力投资降风险、技术攻关持续演进、锂资源坐上冷板凳、企业上市迎小高峰等趋势。
出海劲头不减
继6月份,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出海提速后,进入7月,出海步伐依然不减。电池方面,亿纬锂能继马来西亚和欧洲后,再次官宣将在泰国投建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欣旺达也公告,拟在匈牙利投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在上游资源端,格林美、华友钴业纷纷牵手多家企业再度发力印尼镍资源项目;容百科技继韩国正极材料布局后,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再落此地。在中游材料领域,当升科技官宣,拟7.74亿欧元进军芬兰,落地年产6万吨欧洲新材料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此外,电池结构件厂商震裕科技也跟随出海,拟5870万欧元在匈牙利投建欧洲生产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国电池产业链企业加速出海的同时,日韩电池企业全球布局也在快马加鞭。仅从7月消息面来看,在加拿大联邦政府和安大略省将补贴金额增加至50亿加元(约合272亿元人民币)背景下,LG和Stellantis或将重启电池工厂建设,该工厂年产能目标超过45GWh;Stellantis和三星SDI还宣布,已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将在现有的合资企业下在美国建立第二个电池制造工厂,该工厂计划于2027年初投产,初始年产能为34GWh;同时,三星SDI还计划在欧洲生产4680电池,公司已开始准备扩建匈牙利Goed工厂,目标下半年开工。不止韩企,据印度经济时报,日本松下也考虑,在印度建设电动汽车用电池工厂,在该国寻求发展机遇。
此外,据报道,车企保时捷也正在与潜在合作伙伴洽谈建立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工厂,耗资高达30亿欧元(约合239亿人民币)。公司正考虑靠近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的地区,并将主要根据具有竞争力的电价和可再生能源的地区做出决定,据悉,该工厂的发电能力将达20GWh。
合力投资降风险
近年来,投资扩产似已成为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争抢市场、抢占优势的新常态,其中,为减少投资风险,不少企业会选择联合上下游企业、投资公司或海外公司合力布局。
从7月项目动态来看,锂电TOP10之一的亿纬锂能公告,与EA集团(EA及其子公司)拟在泰国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以该合资公司为实施主体建设至少6GWh的电池生产基地。亿纬锂能表示,谅解备忘录的签订,有利于双方充分整合优势资源、协同互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以支持配套泰国及东南亚地区客户需求。
除了电池领域,企业牵手布局在资源端和材料端也并不少见。7月份,格林美公告,牵手CAHAYA、伟明、格林特、上海璞骁共同发力红土镍矿湿法冶炼年产2.0万金属吨新能源用镍原料项目(镍中间品);同样在印尼,华友钴业也携手STRIVE、LINDO拟2亿美元投建年产5万吨镍金属量硫酸镍项目。国内来看,中盐昆山有限公司与浙江爱科新材料有限公司就钠离子电池超细碳酸钠项目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金浦钛业、甘肃兰州金川科技园有限公司,拟与甘肃镍都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设立合资公司,投建20万吨/年磷酸铁锂项目;昆仑万维拟合资投建钒电池电解液项目,预计总投资8至10亿元。
在合力布局项目之外,7月份,也有不少企业表示,将牵手共谋合作发展:赣州天奇循环环保与江西升华新材料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拟在锂电池元素再生层面展开全面的深度合作,聚焦电池循环再生领域;亿纬锂能与Li-Cycle签订谅解备忘录,携手探索全球可持续的循环回收方案,助力亿纬锂能实现海外工厂及其他目标市场电池废料的循环利用;兰钧新能源举行四方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预计将获得不低于300MWh的磷酸铁锂电芯采购订单;力神电池与法国电池企业SAFT SAS签订2.5GWh合作协议;瑞浦兰钧与可再生能源公司VENA ENERGY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达成8GWh大型储能项目独家供货协议……
技术攻关持续演进
随着锂电池技术更新迭代,以及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的不断演进,下游企业对产业链技术研发的配套需求更加迫切,相关企业技术攻关也迫在眉睫。
从7月份投资扩产项目梳理中,电池网发现,人民控股集团(安陆)科创产业园锂电池研发生产项目总投资23亿元,重点建设锂电池研究院和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基地,致力打造锂电池研发国家级科创平台;万润新能投资约50亿元,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建设武汉研发技术中心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氢储能等关键材料的研发及量产……
此外,电池网还注意到,7月份,复旦大学与国轩高科成立先进电池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围绕钠离子电池、隔热材料、LMFP材料等先进材料和电池技术等项目开展联合研发与交流;国轩高科还与巴斯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电池材料创新;巴斯夫与科技创新型企业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又在江苏省溧阳市成立联合研究中心,双方将围绕电池和电池包的材料和解决方案展开合作,重点关注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
综合来看,当下,我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已经由行不行转入好不好的阶段,产业链市场发展也只有在不断的技术赋能中,才会越来越贴合市场需求,迎来更新更大发展。
锂资源坐上冷板凳
细数7月投资扩产项目,电池网发现,此前一直争抢追捧热议的锂资源在7月坐上冷板凳,“无人问津”。不仅如此,协鑫能科还官宣,由于客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与Zim-Thai Tantalum津巴布韦签署协议书,解除《锂矿资源开发合作协议》。
其实,7月,锂资源坐上资本投资的冷板凳并不太意外,除了海外拿矿风险和不确定性也越来越高外,另一方面来看,从2022年初,电池产业链利润中心趋向锂资源开始,甚至更早,从2020年下半年电池新能源产业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开始,锂资源布局就从未停止,但伴随供应增加,国际市场波动,进入2023年,碳酸锂价格一路下滑,一路跌破18万元/吨,虽然后来又从低点爬起,再次升至30万元/吨之上,但从7月来看,月末碳酸锂吨位价格却再次跌破28万元。
同时,从电池网7月23日不完全统计的87家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中报“剧透”来看,锂资源上市公司2022年的辉煌时刻也已不复存在,在量价双杀下,多半企业净利减半。
当然,锂资源也不可能长期都处于投资凹地,进入8月的电池新能源产业链,锂资源布局和投资再次活跃,两座天价锂矿再次诞生:8月13日,四川省马尔康市加达锂矿勘查探矿权最终以42.06亿落入大中矿业全资子公司安徽省大中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手中,升值超1317倍;8月11日,四川李家沟北锂矿勘查权最终以10.1亿被四川能投全资控股四川能投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竞得,升值超1771倍。
业内人士分析,中长期来看,在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需求市场的支撑下,碳酸锂需求依旧将保持增长。
企业上市迎高峰
产能扩充、企业发展离不开资本助力。从投资扩产项目梳理中,电池网发现,7月多家企业发布定增融资计划助力项目落地。
其中,丰元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20亿元,用于年产10万吨锂电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生产线项目、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高能正极材料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雄韬股份拟定增募资不超过12.24亿元,用于湖北雄韬新能源锂电池(5GWh)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通信基站储能项目(一期)及补充流动资金;中京电子拟定增募资不超8亿,用于中京新能源动力与储能电池FPC应用模组项目,该项目产品FPC应用模组主要用于新能源动力及储能电池BMS;科力远拟定增募资不超16.07亿元(含本数),投资年产3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3GWh储能系统产业化项目、大数据智慧储能管理系统技术开发项目、新型储能电池研发及中试项目;固态电池企业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
同时,在7月1日-31日,电池新能源企业迎来7家公司登陆沪深两市,迎来上市小高峰。其中设备领域4家(誉辰智能、埃科光电、智信精密、逸飞激光),电解液领域2家(海科新源、康鹏科技),新能源汽车电源领域1家(威迈斯)。
此外,电池网注意到,虽然沪深交易所7月新增受理的IPO数量为零,但在7月14日,欣旺达发布公告,拟将旗下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拆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结语:回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程,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而从2020年起,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两年,实现了翻倍增长。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已达到32.7%。近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给出最新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将超60%,中国汽车品牌市场份额将提升至70%,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止新能源汽车,储能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所在也迎来快速发展,7月31日,在国家能源局召开的2023年三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表示,上半年,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13.8亿千瓦。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上半年新增装机规模相当于此前历年装机规模总和。
新能源发展势不可挡,在市场需求带动及政策持续发力下,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投资扩产或将持续推进。同时,当前企业投资扩产已不再盲目追求快速,而是着力于市场与需求、产能与需求、研发与需求,优化技术、资源及产能配置,从而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