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正极材料生产商厦钨新能今日登陆科创板 上市首日股价飙升近4倍-IPO动态-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正极材料生产商厦钨新能今日登陆科创板 上市首日股价飙升近4倍

正极材料,三元材料,厦钨新能

图片来源:厦钨新能

据交易所公告,厦钨新能今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代码为688778,发行价格24.5元/股。截至今日收盘,公司股票价格达到121.66元/股,涨幅396.57%,总市值超306亿元。

官方资料显示,厦钨新能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镍钴锰三元材料等。公司前身为厦门钨业下属电池材料事业部,自2004年开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并于2016年12月新设公司独立运行,成为厦门钨业下属的专业从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子公司。

根据厦钨新能此前公告,2018-2020年,公司钴酸锂和NCM三元材料产能逐年提升,其中,钴酸锂产能从2018年的1.4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3.28万吨;NCM三元材料产能从2018年的1.25万吨提升到2020年的2.22万吨。

虽然产能有较大的增长,但厦钨新能表示,公司未来5-10年的能源新材料规划中,新能源汽车领域NCM三元材料是最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目前公司的NCM三元材料产能显然无法支撑公司做大做强的战略目标。在跟踪的主要客户的中长期供货需求中,公司目前的产能已经无法满足,而且还会陆续拓展更多客户,整个客户群体的市场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

正极材料,三元材料,厦钨新能

值得关注的是,厦钨新能本次IPO公开发行股票6289.3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15.41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计划投向年产4万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一、二期)(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9亿元)以及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6亿元)。

具体来看,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共分三期,其中一、二期(合计产能2万吨/年,总投资额18.48亿元)作为本次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产品为高镍NCM三元材料,型号包括Ni6系及以上的高镍NCM三元材料(镍含量在60%以上),涵盖市场上主流高镍NCM产品。通过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优化,可实现公司高镍NCM三元材料产品性能方面的提升。

厦钨新能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扩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公司将新增NCM三元正极材料产能2万吨/年,较现有NCM三元材料产能有较大的提升。项目扩产后,可较好满足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需求,快速占领车用动力高镍材料市场,保持与能源新材料大客户进行长期的战略合作,巩固公司在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域的行业优势地位。

对于募投项目新增产能的消化,厦钨新能表示已为此做了充足准备。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三元材料销售规模处于行业第一梯队的主要正极材料供应商之一,与松下、比亚迪、宁德时代、中航锂电、亿纬锂能及国轩高科等知名电池生产企业开展了相关三元材料的合作,相关客户今后几年的持续增长需求预计能够有效覆盖公司的新增产能。

在业绩方面,厦钨新能在7月底举行的网上路演中介绍,2018-2020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70.26亿元、69.78亿元、79.9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0亿元、1.50亿元,2.5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3亿元,0.72亿元、2.44亿元。2018-2020年,公司钴酸锂销售收入分别为48.1亿元、44.01亿元和62.52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13%、63.59%和78.49%;2018-2020年,公司NCM三元材料销售收入分别为20.99亿元、25.16亿元和17.13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16%、36.35%和21.51%。

2021年上半年,厦钨新能实现营业收入6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3.80%。对于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一方面,随着下游3C电子产品的需求持续增长,钴酸锂产品销量持续向好;另一方面,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NCM三元材料销量下滑,2021年上半年随着下游行业的需求回暖、新产品的销售放量,NCM三元材料销量同比大幅增长。此外,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分别为2.82亿元、2.8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1.03%、199.8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2.32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63.15%、141.56%。

根据规划,未来,厦钨新能还将加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研发水平。在现有业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提升生产效率。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