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PE工厂”九鼎投资:高度依赖IPO退出 收益超KKR(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杨可瞻 时间:2014-05-12 08:34 点击:次
值得注意的是,九鼎投资对贝特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特瑞)也有介入。贝特瑞系中国宝安 (000009,收盘价9.97元)控股51.91%的子公司,该公司专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材料的研究与开发,2013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9.31亿元和9325.59万元,同比增长20.34%、58.03%。
海外经验
全球IPO转冷 KKR两大转变应对
科尔伯格-克拉维斯 (KKR)集团,又被华尔街称为 “门口的野蛮人”,是华尔街最老牌的杠杆收购天王,也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PE)之一。对于刚起步不久的国内众多PE而言,无论是不同业务的配比、退出方式的选择、多元化业务的拓展方向,KKR无疑是一面最好的镜子。
收入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总部设立在纽约市的KKR是全球首屈一指的PE机构,截至2013年6月底,其总资产高达835亿美元,投资者包括企业养老基金、社会养老基金、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等。
KKR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最早以收购、重整企业为主营业务,尤其擅长杠杆收购(LBO)和管理层收购(MBO),在过去30年中,KKR累计完成了146项私募投资,交易总额超过2630亿美元。
根据KKR官网和KKR投资推介材料,其业务主要分为三块:私募股权市场、二级市场以及承销/直投市场,其中私募股权市场有四个收入来源,分别是管理费(募集资金的1%~2%)、被投资企业监管费(GP,即普通合伙人80%;LP,即有限合伙人,20%)、交易费(GP80%、LP20%)以及收益分成(收取20%)。
KKR2013年财报显示,其私募市场业务的管理费用为5.93亿美元,投资收益为7.96亿美元;公开市场业务管理费用为2.9亿美元,投资收益为3752万美元;资本市场部管理费用为1.46亿美元,投资收益9.56亿美元。三项业务管理费用总计10.29亿美元,投资收益总计17.89亿美元,两者占比分别为36%、64%。由此可见,其收入更倚重投资收益。
退出路径从IPO转向并购
区别于国内PE普遍通过IPO退出,以KKR为主的海外私募股权企业更多地以并购方式退出,这种退出方式的差异和资本市场的形势相关。
KKR的投资此前也以IPO退出为主,但在2012年受全球IPO市场不景气影响,并购退出逐渐成为主流选择。根据研究公司CAPITALIQ统计,1986~1989年,KKR的IPO退出占比高达88%,并购退出仅占12%;但到了2012年,其并购退出占比已飙升至87%,IPO退出萎缩至9%,剩余的PE转售比重为4%。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资料发现,2012年,美股已公布的IPO同比下滑36%,等待企业激增15倍,已定价和交易数同比下滑幅度均超过40%,当年只有5宗IPO融资超过100亿美元。
KKR最经典的并购退出案之一,是上世纪80年代末收购劲霸电池(Duracell)。当时劲霸电池仅是食品加工巨头克拉福特的一个事业部,在经过众多买家长达5个月的角逐后,KKR终于以18亿美元的天价(至少高出竞争对手5亿美元)得到劲霸,随后劲霸35位经理共投入630万美元购买股份,而KKR给每一股分配5份股票期权,让35位经理拥有公司9.85%的股权,这大大激发了管理层的积极性。
收购后的第一年,劲霸现金流猛升50%,此后以每年17%的增速狂飙。在这种情况下,KKR调整了管理层权限,将CEO坎德的资本投资权限从收购前的25万美元提升至500万美元的水平,同时把管理下级经理报酬的权力完全交给了他。
1991年5月,即完成收购劲霸3年后,KKR将后者运作上市,IPO价格定为15美元,但KKR并没着急退出,而是通过二次配售股票和分红带来的投资收益,将当年收购劲霸时借来的6亿美元债务偿清。5年后,KKR将劲霸出售给吉列公司,每1股劲霸股票可换1.8股吉列股票,总价值相当于72亿美元,基本通过并购完成了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