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年度中国商人:“无为英雄”王传福(5)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经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普通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固定电话是生活中的奢侈品,当时,到电话局报备安装一台电话的费用大约需要5000元,相当于一名普通工人一年左右的工资,多数人无法想象若干年后人手一部手机的景象。

20世纪80年代开始,广东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与之比邻的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已经出现了模拟移动通信技术。1987年中国移动也已经开始起步,当时的手机被称为“大哥大”,售价在三万元以上,并且有6000元的入网费和每分钟0.5元的高额通话资费,当时中国平均工资不到每月100元。

与移动通信技术几乎同时起步的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锂离子电池自1985年首次在世界研发成功后,王传福在这时决定大规模投入锂离子电池,他认为移动通讯技术必定是未来。于是在1996年7月,他带上比亚迪筹集到的所有资金,兴致勃勃地去日本考察,但最后却沮丧而归。

王传福发现他带去的一百万美元在日本只够买一条每月产出一万只电池的小型生产线,而且日本企业也根本不允许参观车间,只让王传福和他的团队隔着两层玻璃参观。

王传福决定自己干。他的方法古老而有效:利用人+夹具+自制的简易设备。

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手工锂电池生产线,不用干燥室也不用无尘车间。

为了解决锂电池生产工艺中的防水问题,他提出“简易干燥房”的概念:在一间房子内,放置很多干燥剂,开始作业时,将门封住,电池从很小的窗口进出,这样做的效果不错。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人体会产生大量水分,所以他又让员工带上口罩,电池发鼓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后来业界总结比亚迪的方法是“技术密集+劳动密集”。这种方法将生产成本降低至不可思议的低:当时国际市场锂电池价格始终是8美元至10美元,而比亚迪直接把锂电池价格降低至2.5美元。

“比亚迪的电池不能说比日本电池好,但也没有多差,这时候价格成了巨大的竞争力。”一位分析师告诉我,他们的电池没有比松下、三星、LG的电池好,但也不比竞争对手的差,价格成为了无与伦比的优势。

金融风暴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比亚迪。1997年全球电池价格暴跌20%至40%,日本电池厂商处于亏损边缘,而比亚迪在1995年至1997年保持100%的增长,比亚迪和王传福都从一个小角色成为可能影响世界的人物。

对于王传福来说,当时电池行业最大的客户来自摩托罗拉。

20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已经进入中国市场。但摩托罗拉的产品只采购日本的三菱和索尼。王传福找到时任摩托罗拉亚太区总经理何一鹏,问他:“我们有没有机会做到摩托罗拉?”何一鹏表现出犹豫,他说:“摩托罗拉是一家挑剔的公司。”“我必须做到。”王传福说。

摩托罗拉最初在比亚迪推荐六西格玛管理体系时,发现比亚迪全是手工生产线,根本用不上。当即回总部开会,摩托罗拉的答复是:“品质的职责就是保证产品符合摩托罗拉质量,无论是手工生产还是机器生产。”随后启动了审核。

审核中有很多变量。比如一项是如何减轻电池的毛刺,早期电池极片都是手工制作、手工挑选,极片也是如此。摩托罗拉的一位专业人员说,比亚迪的制作流程和日本不一样,日本是先压片后切片,那样会产生毛刺;而比亚迪是先切片后压片,之前的毛刺经过压片这一道工序就变平整了。他在现场拿了一个电池极片,把它揉成一团,再按照比亚迪的方法压片,立即变光滑了。他很吃惊,表示比亚迪通过了测试。

在拿下摩托罗拉的订单后,诺基亚也在2000年12月派人访问比亚迪,随后也签下诺基亚。时至今日,多数人虽然知道比亚迪是一家汽车厂商,但不知道的是,比亚迪依旧是华为、小米、OPPO、VIVO这些公司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在比亚迪园区内,人流的汇聚从每天早上7点50分左右开始。

身穿淡蓝色工服的年轻人走过一道闸机,从宿舍走向工作岗位;数十辆大巴陆续从葵涌、宝龙等地赶来,人们陆续下车,自驾的人则在打开后备箱进行安检后,才能进入园区。他们都会走过一座天桥,大约10分钟后能到达自己的工作岗位。

在这里你能够看到的所有车辆都是清一色、统一的品牌,远处还有一架充满现代感的单轨道列车从空中驶过,就像一辆被架高10米的空中铁路,被王传福命名为“云轨”。

这也是王传福的第二次跨界。

2010年3月,比亚迪内部OA系统上发布第一份关于轨道的标准法规文件——《轨道车辆结构用铝合金挤压型材配焊丝》。外界传言比亚迪要制造电动火车,这种传言一直持续6年。

打破传言的是一次晚宴。2016年春节左右,王传福邀请其直管人员吃饭,在这次晚宴上,王传福第一次透露他的轨道交通计划: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市场中国就有万亿级的市场,他把轨道交通的产业称为要“再造一个比亚迪”。他认为电动大巴是十年前走了一条“古人没有走过的路”,轨道交通实际上走了一条“别人走过的路”,但是比亚迪的方向不一样,它不做大运量的地铁,而是专注中运量的新型跨座式单轨“云轨”和小运量的胶轮有轨电车“云巴”。

和电动车一样,王传福先考虑的是大问题。中国正走在全面城市化的道路上,而城市最紧缺的则是道路资源,解决办法则是公共交通。简单来说,云轨、云巴是一种比地铁造价低的轨道交通,它不占道路资源,乘客还可以在空中浏览风景。就云轨而言,相比全球竞争对手,比亚迪具有成本优势,王传福说:“中国成本低,我们光轨道交通就有5000人研发。”

或许从云轨、云巴的案例上,更能看出王传福清晰的策略,首先他要进入一个解决社会问题的大市场,然后利用技术和成本优势,成为新产业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在见到王传福之前,有人提醒我,他不太愿意提及自己的过去。但在采访时,他却主动谈到了那段贫穷岁月。

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当时安徽的学校高中只有2年,小学时候王传福的父亲去世,不幸的是在中学时期,母亲也去世了,这给他带来了沉重打击。哥哥嫂子和已经出嫁的姐姐们供王传福继续读书。

改变王传福命运的是一张试卷。当时在安徽省,正式高考前会有一轮预考,在这一轮高考前的筛选考试中,会有60%被淘汰。当王传福走出考场后去和别人核对答案时,发现自己竟然比别人少了一张试卷,即使这样,他也成为无为二中唯一一名考上大学的理科生。

他本来想去合肥工业大学学习无线电专业。“农村的孩子都不想出本省。”但最终王传福被他并没有填报的中南矿业学院化学系录取,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他都感到奇怪,随后他研究生继续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毕业后留在了那里。

王传福用自己的方法处理和时代的关系:用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作完成了资本积累,然后又在一个新的更大的领域冒险,他抓住了时代的机会。和大多数中国92派成功的企业家一样,他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曾经专门组织高管团队去邓小平的故乡缅怀这位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

王传福的家乡安徽省无为县,让人想起“无为而治”。许多人或许误解了它的含义。“无为”并非简单无所作为,而是不妄作为。因为遵循客观规律,所以无所不为。

“无为英雄”在这里只是一个遵循客观规律的人的代表,或许历史让这个人恰巧叫王传福。

在比亚迪完成对秦川汽车的收购后,有人回忆当时的情景:王传福来到公司,转了一圈,就坐在了董事长的椅子上,说什么都不走了。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责任编辑:赵卓然】
免责声明: 能源财经网所提供之信息,不能保证其完全实时或完全准确,也不表明证实其描述或赞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网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