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历经7年创新实践!特来电发布《电动汽车充电网技术白皮书》-报告-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历经7年创新实践!特来电发布《电动汽车充电网技术白皮书》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桩

在充电网技术的发展道路上,速度仿佛越来越快了。

以特来电为代表的充电“领头雁”,坚持共享共赢,全面接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星星充电等充电桩信息,实现从场站查询、导航、充电到支付环节的全面互联互通,新能源充电网以更快的速度跨越高山深海,散射般铺向实现碳中和的最佳路径上;从单个的充电桩,到充电网,再新能源互联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曾经“独木难成林”的单一充电平台正变成“乘风破浪”的活力生态圈。

在这块备受瞩目的新兴地带上,时针走过的每一秒似乎都更加庄重,从“桩”到“网”的充电网时代正加速到来。

时钟拨回到七年前,特锐德开启二次创业征程,面向未来去寻找更好的产业。这一次,特锐德决心布局新能源产业,打造“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新能源互联网平台。由此,“特来电”应运而生。尽管新能源汽车是国家战略,但2014年前后,全国保有量十分有限,作为行业最早入局的“拓荒牛”,特来电几乎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充电企业挣扎在尽早“圈地”和提高投资回报率大潮时,特来电针对用户充电习惯和充电桩平均利用率,通过经验积累和数据分析,形成自己的充电网建设论证模型,找到了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

在春天播种的,一定会在金黄的秋天收获。特来电充电网经过7年深耕,最早入局的“拓荒牛”变身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惟一的独角兽。特来电总投资80亿元,累计研发投入13亿元,获得专利1200项,构建了充电网的技术体系和平台架构,搭建起一张中国最大的汽车充电网,成为国内最强的汽车充电网生态运营公司。

在近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特来电正式对外发布《电动汽车充电网技术白皮书》,白皮书是特来电历经7年创新实践结出的硕果,是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发电规模化发展、推动中国实现碳中和所做的实践和探索。

独行快,众行远!“特来电在建设政府放心、客户满意、中国最强最大的充电网生态运营商的征途中,愿意把7年充电网的技术研究和经验积淀,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12章47节4.5万字,旨在让世界共享充电网发展之路,让做充电的同行人少走弯路、不走错路、携手前行,相互成就、互相添彩,预示着充电网作为充电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已经成为诸多业内专家、企业凝聚的共识。

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电动车协会创始主席陈清泉就曾撰文提出,尽管我国目前已建成充电桩超过了181万,但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自动驾驶等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充电桩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桩”到“网”变得势在必行。

定位更高:高起点谋划,长眼光布局

如今的特来电,在充电网这条隐性的赛道上跑了7年,从技术的“拓荒牛”到行业的“独角兽”。截至目前,特来电已在全国347个城市建设32万多个终端,跃居充电领域“一哥”。

特来电始终坚持高位谋划,新交通和新能源双向融合及面向碳中和的新型电力系统这样的眼光和视野谋划和推动充电行业建设。

从2014年到2021年,一个又一个“历史时刻”将特来电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度。

2014年,特来电形成自己的充电网建设论证模型,推出汽车群充电系统,以无桩充电、无电插头、群管群控、模块结构突破六大行业痛点,颠覆传统充电单桩;2015年,特来电提出充电网概念,创新发布CMS主动防护、柔性充电智能系统;2016年,发布了中国最大“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云平台;2017年,发布“汽车充电网”与“新能源微网”双向融合系统;2018年,世界首创“充电、光伏、储能”智慧车棚;2019年,发布“面向新能源车安全的充电网两层防护技术”;2020年,成为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39个重大项目企业之一。2021年5月20日,在第一届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技术创新大会上,特来电发布《电动汽车充电网技术白皮书》和《电动汽车充电技术体系架构》,系统阐述充电网是支撑大规模电动汽车发展和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网络,未来将建立起包括充电功能在内,集充电网、车、电池、能源、用户于一体的新兴应用场景。

随着5G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充电桩不再是单一“桩”的概念,将成为充电网络的其中一环。充电网与5G、通讯、大数据分析技术相契合。比如,充电网的布局、充电网到后台的通讯技术、整个充电运行行为分析、安全分析等。充电桩行业将从“各自为战”走向“互联互通”,在编织充电网的同时,通过大数据为充电赋能。

于德翔一语概括特来电的“使命”和“秘诀”:“世界都在做充电桩,特来电却在建一张巨大的智能充电网。而这正是特来电能够从无到有,并跃居行业第一的发展秘笈。”充电桩是给车充电的物理插头,而充电网则是一个区域内多台车充电连接起的能源网络,具有规模化、集成化、数据化、互联化的优势,在满足基本充电需求的同时,可衍生出数据增值、充电安全、能源交易、电商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

#p#

布局更广:架构完整先进,奠定领先地位

应创新而生、为创新而行,创新被刻进特来电的基因中。

有人说,做新能源充电没有前人经验,研发费力不讨好,但特来电“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义无反顾踏上创业征程,从无到有,开辟新局,力求质变。

在外界还没看清特来电为何投入72亿资金建一个费力又烧钱的充电网时,特来电已经实现了充电网、车联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构建了中国第一个泛在电力物联网,成为助推中国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充电企业绝不仅是未来的中石油、中石化,特来电的定位是打造一个新能源和新交通深度融合的生态运营公司,充电网不是一个简单的设备,而是一个生态系统,就像一棵“大树”。“树根”是充电网的技术和产品,“树干”和“树枝”是充电网的运营,“树叶”和“树果”是充电网的数据增值服务。充电网生态就是从智能制造到充电运营,再到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闭环系统。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指出,随着新能源电力系统中光伏、风电比例不断提高,充电系统不仅要向电动汽车充电,而且要向电力系统放电,以达到调节新能源电力系统,使电力系统达到平衡的目的;同时,电动汽车普及之后,充电系统必须和电车、电网、建筑和家庭进行一个整合,目前建筑正在进行直流化、电气化的改造,将来电动汽车、充电、家用电器、电网尤其是微网,也将会形成大的系统。

“电动汽车将在未来能源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未来1亿辆电动汽车,每天30亿度电,与全国生活用电相当,依靠充电网充电、放电、储能、智能调度,让中国70%的石化能源,变为70%的新能源,风、光、水弃能再度应用。”于德翔表示。在他看来,电动汽车及充电网是实现“3060”碳目标的有效路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宣言意味着我国在持续为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做贡献的基础上,按下了减碳的加速键。实现碳中和的一条有效路径就是电动汽车取代燃油车,让车不烧油。只要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充上新能源电,就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基于这样的定位和理念,特来电正加速国内充电网的投资布局,编织一张巨大的安全、智能、互联的充电网。按照特来电的充电网规划,未来,每个车位都将有一个智能终端。充电终端可控制电池、车、支付,形成一个巨大的工业互联网。充电网和汽车储能则可以调节能源平衡,形成一个巨大的智慧能源网。

力度更重:关键技术全面突破,直击行业痛点难点


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充电桩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

系统性的工程,往往需要找准关键点和突破口。关键点找准,便会“落一子而满盘活”;突破口选对,即可“四两拨千斤”。

要实现碳中和,关键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战略目标。要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就要推动新能源发电和新能源汽车这两大“引擎”。而驱动这两大“引擎”的发动机,则是充电网的创新技术。

很多人认为充电没有技术,其实不然,充电网是跨专业、跨行业、跨门类的综合型融合类的新技术学科。特来电充电网创新深耕7年,耗费巨资及精力构建了充电网的技术体系和平台架构。这些先进的关键技术有哪些呢?

——充电网数字化平台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关键技术。构建一个数字化的充电网平台,深度融合应用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全面支撑整个充电网的大规模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是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技术发展方向。

——以电力电子为核心的功率高效变换和灵活分配关键技术。功率变换一直是充电的核心技术,也是整个充电网的物理基础,如今功率变换领域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成熟,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

——充电网能源管理和分层分群智能调控关键技术。通过对充电需求和放电能力等要素的预测,科学地协调储能、可再生能源的运行,通过优化计算提高运营效益,降低充电平均电价,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充电收益。聚合充电终端组建虚拟电厂,参与需求侧响应、调峰等电网辅助服务,可进一步对电网提供重要的灵活性支撑,同时获得电网互动收益。

——充电网面向汽车安全的深度防护和健康诊断关键技术。特来电“面向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网两层安全防护技术”,在积累的海量数据基础上,建立了充电网大数据的19个安全模型,27个防护维度,提出并实现了充电网对动力电池的冗余安全防护,防护范围在空间轴扩展到充电侧、能源侧、用户侧,在时间轴上实现了向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扩展,构建了多角度、多维度、系统化的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模型,并进行云端大数据的学习和进化,使得充放电过程及汽车安全隐患做到可监视、可预警、可控制、可追溯。

——充电设备的高集成化、模块化及户外运行关键技术。基于充电网的智能充电箱变,是新型的预制舱式智能充电箱变,具有高集成化、设计及装配模块化、外观差异化、生产工厂化、施工简单化,满足多场景、多工况下使用。

——面向无人驾驶电动汽车的自动充电关键技术。电动汽车实现自动驾驶,对充电网会提出更高层的要求,充电网不仅要能满足充电的基本需求,还需融入智慧交通、车网平台,配合车辆的自动驾驶实现自动充电,实现车辆运行的最后1公里甚至整个运行过程的无人化。

——充电网设备的预测性主动运维关键技术。该技术包括用于实现充电网设备实时监控的小微传感器技术、用于实现充电网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信息技术、用于实现充电网设备故障预测和主动运维的大数据分析技术、用于实现充电网设备远程维护的新一代控制技术和用于实现充电网设备运维策略制定的机器仿生技术。

——以充电为主体的微电网及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微电网将分布式发电、储能、负荷有机的组成在一起,成为大电网的友好的“细胞”,成为一种很好的新能源消纳解决方案,而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未来配网的重要负荷和灵活调节资源,将“变配用光储充放”一体化深度结合,在微电网内部高比例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做到就地利用,高效转换,减少长距离输送,是提高新能源消纳的有效解决方案,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实践意义。

——充电网聚合电动汽车电池及梯次利用电池储能的关键技术。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在未来达到亿级规模,将会产生数十亿kWh级的分布式储能容量;与此同时,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也将进入梯次利用环节。面对如此巨量的储能容量,如何链接到新型电力系统之中?如何对电池进行检测、评估和筛选?又如何安全地利用和管理?充电网作为最佳的应用场景给出了系列解决方案,包括充电网聚合链接电动汽车电池构建巨大储能网技术和梯次利用电池的检测与安全评估技术等。

特来电表示,通过充电网和整个新型电力系统的协同调度,将实现新能源发电高波动性、电动汽车充电需求高弹性和放电能力高剩余特性之间的协同互补,形成“随风而充”、“随光而充”的和谐格局,电动汽车最终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中灵活性的主要来源之一。

#p#

黏性更强:开放合作,互联互通

据有关数据统计,到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规模有望达到1亿辆,届时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将占到城市居民负荷的30%以上,仅仅依靠小区和企事业单位电网的能力完全无法承受如此大规模充电桩的无序充电!建立满足规模化电动汽车每天充电的“充电网”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眼下,全球业界尚未建立对充电网完整技术体系的认识,其原因是充电网涉及技术的多学科、控制的多系统、问题的多维度、应用的多场景,形成了高度复杂的汽车、能源、人之间的技术和应用的新链接、新融合。

一花难成春!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对于行业内的单个个体而言,单打独斗的时代结束了,抱团取暖才能走得更远。

中国充电联盟官方发布数据显示,特来电、国家电网、星星充电等5家主流充电设施运营商,占据了国内充电服务市场90%份额。其中,特来电以4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特来电充电桩数量持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充电网电量保持行业第一的龙头地位;截至目前,上线运行充电桩数量超过21.7万个,累计充电量超过78亿度,日充电量超过1300万度。

经历时间沉淀,才能看清历史的坐标;站在高山之巅,更能领略河流的奔腾。

作为充电行业的“带头大哥”,特来电此前主动全面接入同行充电桩信息,如今,又将7年的研究成果倾囊相送,与所有同行共享,彰显开放合作诚意,展现从容自信态度,也旨在与大家携手推动行业共同进步,同时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行业更美好的未来。

展望未来,“电动化、绿色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趋势,有着智能交互功能的特来电充电网恰恰是推动跨界融合的关键。于德翔认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将引发“第四次能源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而特来电就是这两场革命里的“链接者”和“路由器”。

由桩到网,由交通到能源。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特来电步履铿锵,充电网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