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福新能源二期15GWh锂电池项目开工!多氟多再下一城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张倩常青 时间:2023-09-29 13:22:27
能源财经网9月29日讯(常青 广西南宁报道)随着全球范围的新能源浪潮持续推进,许多国家已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核心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得益于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支持以及车企积极研发推广新能源车型,近年来,全球主流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有大幅增长,同时也带动动力电池需求持续高增。
此外,海外户储市场的快速增长叠加国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配套建设愈发火热,使得以电化学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需求快速增加。因此,在多重背景下,各电池企业纷纷开启了电池扩产计划。
新能源市场发展前景可期,但竞争也随之加剧,为抢占高地,全球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多氟多(002407)持续深耕锂电池领域。
“项目自2021年底启动到一期投产,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厂房建设、设备安装、投产见效,创造了多氟多项目建设的‘新速度’。”9月27日,多氟多新能源2023供应商大会暨南宁二期项目开工仪式在广西南宁召开,多氟多董事长李世江在现场讲到。
二期15GWh开工 南北基地交相辉映
公开资料显示,针对电池业务,多氟多早在2010年12月便成立子公司多氟多新能源,引入国内外先进的制造设备,从事新型动力电池及材料、模组、车用电池包等产品生产研发,是国内早期批量生产动力电池的生产厂家之一。
宁福新能源成立于2021年7月26日,注册资本6亿元,依托总部多氟多产业基础,顺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落实总部“新材料支撑新能源,新能源牵引新材料”发展战略,实施20GWh锂电池项目。项目共分二期建设,其中一期总投资29亿元,产能5GWh/年,目前已全面投产;此次开工的二期项目总投资73亿元,产能15GWh/年。
李世江介绍道,宁福新能源锂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02亿元,建设年产20GWh锂电池及相关配套产品生产线。该项目是多氟多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异地项目,寄予了公司上下的殷切希望和期盼。
动力电池优质企业的落户,对于产业集聚、强链补链有着较强的拉动力。多氟多在广西南宁的落户,一方面有望吸引一批上游材料企业跟随布局,助力南宁新能源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另一方面,多氟多也可以依托南宁基地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日前,多氟多在业绩交流会上披露,2023年上半年,公司锂电池业务板块受制于碳酸锂价格下跌以及后期波动,一季度市场行情低迷,二季度需求明显好转,依靠海外储能和车用业务实现快速逆势增长,下半年有望持续满产能运营。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今年8月以及1-8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TOP15中,多氟多装机量排名均位居第12位,相比于去年增长迅速。
另据官方提供资料,2010年,多氟多设立河南焦作产业基地,开始布局两轮车电池市场;2011年,公司将动力电池纳入业务板块,聚焦乘用车领域A00及A0级车型动力电池市场;2017至2022年,乘用车市场领域成果显著,供应奇瑞、五菱、广汽装机量超二十万台;2020年,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国内前十,软包电池国内装机量排名第二,并与广州巨湾技研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超级快充电池,创纯电动车充电速度最快世界纪录。
能源财经网了解到,目前,多氟多新能源已建成2.5GWh/年的锂电池产能与1GWh/年的钠电池产能,以及宁福新能源拥有的5GWh电池年产能。由于下半年海外储能业务、快充业务以及拓展几款新车型的供货,多氟多面临较大的交付压力,随着项目开工建设,公司电池产能将得到有效补充,销量和利润预计都会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宁福新能源一期项目投产运行,已形成了5GWh生产能力,稳定批量销售。”多氟多总经理、宁福新能源董事长李云峰表示,随着二期项目的开工建设,宁福新能源将形成20GWh新能源电池生产能力,成为多氟多电池版块全新的战略中心。
值得关注的是,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的通道中,各大电池企业自然都不会放过这块“香饽饽”,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110.2GWh,同比增长73.4%,其中中国储能电池出货量为101.4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2%。
近年来,多氟多也在积极参与储能项目建设,同时正在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份额,以满足全球储能增长需求。李世江提到,“多氟多正加快海外储能市场布局,目前海外储能市场装机突破1.2GWh,2023年预计实现外贸出口额15亿元。”
动力储能双线布局 多种电池路线并行
能源财经网现场了解到,多氟多目前在电池板块主要产品为软包、圆柱、方形铝壳系列动力锂电池以及钠电池,应用范围涵盖电动两轮/三轮车、乘用车、分布式储能、工商业储能、移动电源等多个场景。
在动力电池方面,多氟多主要分为两个路线,其一为乘用车领域,主要采用大圆柱技术方案,对续航400KM以下车型主要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及钠电池;续航400KM以上车型则主要是以高镍对硅碳的布局。而在快充领域,公司则主要打造以软包电池为核心的快充电池。
在大储及工商业储能方面,多氟多已开发多款储能产品,包括第一代储能产品Mark1、第二代产品P1;第三代产品则基于280Ah、314Ah方形电池进行开发,正在快速进入量产阶段。
在户储、移动电源、换电等方面,多氟多主要产品是小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目前,小软包电池已批量移动电源项目;圆柱电池也已同多家户储、移动电源多家客户进行合作开发;换电、备电产品也已批量应用于换电、通信市场。
正如李世江所言,宁福新能源整个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拥有快充技术的软包电池、全新结构的全极耳 60 系列大圆柱电池、面向储能市场的方形铝壳电池的产业布局,进一步开拓包括乘用车、国内外储能等领域的新能源电池应用市场。
另外,多氟多钠电池也正在快速进入产业化。目前公司具备生产钠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优势,拥有完整的电池制造技术,且正极、负极、电解液等材料可实现部分自供。
活动现场,多氟多新能源总经理许飞介绍道,公司自2017年就已经开始接触钠电池领域;2018年进行产线设计并满足量产条件;2019年给部分下游客户小批量供货;2020年对关键材料进行开发研究;2022年自主设计的大圆柱钠电池应用到材料体系,实现量产能力,并完成冬标测试。
能源财经网获悉,多氟多现已中标某大型央企和车企的钠电池联合开发项目。目前公司的钠离子项目正在推进技术落地,完善产能布局,预期公司钠离子电池的BOM成本要做到0.3元/Wh以内。
值得关注的是,除南北基地交相辉映之外,多氟多正在积极整合国内资源,布局全球市场。目前,公司正在规划新加坡、匈牙利包括美国在内的研发及生产基地。其中,美国基地采用合资建设,总规划产能为30GWh,一期为7GWh。
依托总部产业优势 携供应商齐步向前
以氟化工起家,成长为六氟磷酸锂等锂电材料头部制造商的多氟多,布局电池产业具备强有力的原材料支撑,进一步提升了多氟多电池板块的竞争力。
“我们开发出晶体六氟磷酸锂,叩开新能源的大门,形成独具特色的新能源产业体系。”李世江提到,多氟多目前拥有六氟磷酸锂产能6.5万吨/年,全球每3块电池就有1块用的是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锂,被列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名单。
此外,自2017年起,多氟多便开始逐步进行钠电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钠的小试开发,直至2019年,第一条成熟的六氟磷酸钠产线建设完成,正式开始量产,成功批量应用于下游的钠电客户,其中包括众多国内外等头部企业。
据了解,在新材料方面,多氟多自主研发的晶体六氟磷酸锂产品,打破了国外企业对六氟磷酸锂市场的垄断,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销量位居世界前列。也正是如此,多氟多在钠电池电解质上实现了快速产业化及周边添加剂的快速布局,尤其是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钠上,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可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企业。
针对六氟磷酸钠出货的问题,多氟多也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到,目前公司六氟磷酸钠交付客户数量在逐步增长,钠电池电解质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钠电池市场需求的释放,公司对六氟磷酸钠产销量将保持同步增长态势。
众所周知,目前新能源产业已经步入成熟期,想要在这条赛道脱颖而出,供应链是重中之重。
此次供应商大会,多氟多为合作伙伴颁发卓越品质奖、战略合作伙伴奖以及优秀供应商多个奖项。许飞提到,多氟多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供应商伙伴的大力支持,未来也需要同供应商伙伴加大创新投入,提升技术能力,实现持续降本增效,做大做强这个共同的新能源事业。
李世江也提到,“当今世界早已经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生态链之间的竞争。只要生态链失败了,链上的企业都会失败,争取产业链的成功是大家共同的目标。”
结语:
从实际需求量来看,研究机构EVTank预计,2023年和2026年全球动力(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将分别为1096.5GWh和2614.6GWh。虽然目前整体电池行业产能利用率偏低,但多氟多锂电池板块整体产能体量还较小,走势比较稳健,且订单情况比较优异。
面向未来,尽管电池行业竞争将愈发激烈,但行业总体产能过剩仍然是结构性的问题,在市场优胜劣汰的调节机制下,行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的概率较小,且随着相关产能的逐步落地,市占率将逐步向投产效率高的行业龙头企业聚集。
目前,多氟多已切入奇瑞、五菱、广汽、合众等车企供应链,且储能领域正在逐渐发力,随着未来公司积极推动国际化战略布局,依托广西南宁基地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电池业务有望进入快速增长轨道,前景可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