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多氟多新能源许飞:应对钠电成本挑战,三链合一发展钠电!-论坛-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多氟多新能源许飞:应对钠电成本挑战,三链合一发展钠电!

 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现场

 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7月24日讯(肖何 林音 江苏无锡报道)7月24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中国电池网主办,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政府指导的“2024中国(无锡)钠电池产业生态圈企业家峰会”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举办。本次峰会以“共筑钠电生态 共享产业机遇”为主题,聚焦钠电池及储能产业前沿技术、发展模式、投资布局、产业链构建、市场应用及未来趋势,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助力产业创新升级。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

24日下午,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飞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多氟多钠电池最新进展”的主题演讲,分享了多氟多钠离子电池最新进展、圆柱电池应用场景等,能源财经网摘选了其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会上,许飞介绍,“在钠电里面拓展市场,多氟多认为一共有两个逻辑,第一个逻辑就是成本优势的逻辑,第二个逻辑就是产品性能的差异化逻辑,如果一个产品差异化找不出来,只有拼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才摆到了市场应用的最前端。”

从整个成本的逻辑来看,许飞以60130全极耳、大圆柱电池对钠电池和锂电池进行了对比,结果是基本上钠电池的所有材料,平均到瓦时的成本全部比锂电池要高。

对此现象形成的最核心原因,许飞进一步分析:“我们知道现在磷酸铁锂可以做到180Wh/kg,但钠在130到140Wh/kg,整个能量密度差异非常大,不光是电池的材料要便宜,而且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要上来,还涉及到整个工厂的制造成本,所以我们觉得要解决钠电池的成本问题,核心要解决钠电池整个能量密度提升的问题。钠电池要终端有一个比较大的应用,我们初步的判断是要做到160到180Wh/kg,在目前的状态下,对钠电来讲是比较大的挑战。”

另外,许飞坦言,如果抛开成本,性能差异化是开发新产品的逻辑,但钠电目前性能差异化不明显。

所以,从成本的逻辑考虑,许飞介绍,多氟多是最早通过三链合一的布局来发展钠电的企业,即通过材料的创新,实现电池体系的性能发挥,通过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实现钠电产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有自己的正极、负极的中试线,行业率先产业化的千吨级NaPF6产线,我们希望可以和同行一起合作交流,把整个产业链做到垂直整合,应该是铅酸的逻辑来做这个事情。”

市场方面,多氟多同样做了很多探索,一年半前,跟五菱一起完成了钠电装车冬标测试。“有一些特殊场景,例如西北里面的矿用卡车,给钠电池未来的应用场景会提供非常大的助力,低温下可以快速充电,同时可以兼顾一定的能量密度,在这样的场景下,把整个系统成本降下来。”许飞指出,仅矿用卡车中国目前的保有量就有一百多万辆,一辆车大概四百多度电,对钠电应用来说空间很大。

另外,在对成本非常敏感的两轮电动车市场,多氟多同样也做了一些工作,“跟爱玛合作开发二轮车用钠电池,连续两年中标中国铁塔钠电换电项目,同时在基站备电以及储能领域都有实质性的应用示范。”

根据市场需求,多氟多钠电池产品已经形成多维度的市场布局,产品涵盖轻型车圆柱类电池、快充类三元软包电池,以及方形储能类电池,并且三类电池第一代产品均已落地。

在介绍钠电池进展的同时,许飞还介绍了多氟多圆柱电池产品的应用场景。其介绍,公司具备从40到60系列全极耳大圆柱电芯产品,功率、低温及安全等综合性能优异,完全满足高动力、轻便、快捷的行驶体验。

从技术优势方面来看,多氟多圆柱电池外壳采用上下双防爆易拉罐式封装技术,即使电池热失控也不会发生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结构精巧,流程简单,满足高效制造的同时便于实现自动化和规模化。同时,得益于体系及结构的自主创新,多氟多圆柱电池不仅安全性能优良,循环寿命优异,而且低温性能突出,多款产品通过相关国内、国际认证,达到领先行业水平。

“在圆柱电池领域,多氟多目前已取得专利授权并公示6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50项。”许飞分享的一组数据进一步展示了多氟多在圆柱电池领域的技术优势。目前二轮及三轮车领域,多氟多对应开发出40/42/60等不同直径的全极耳圆柱产品,电池性能安全,都通过电动自行车新规范标准第三方检测认证。其针对如高功率充放、低温充电等不同场景有针对性的电池方案,同时满足4000次甚至6000次的循环寿命。另外产品结构是正负极同侧设计,更有利于PACK焊接操作,整体效率及成本优势显著。

此外,在产能布局方面,许飞介绍,多氟多现有电池整体产能13GWh,其中河南焦作基地8GWh、广西南宁基地5GWh。“在焦作这边新建了一个5.5GWh圆柱产线,不光是可以用在钠离子电池上,也可以用在锂离子电池上。”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肖何 林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