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辉: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5.1TWh 固态电池将达614GWh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陈语 时间:2025-09-19 22:39:28
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现场
能源财经网9月19日讯(陈语 四川遂宁 图文直播)9月18日-20日,“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在四川遂宁召开。本届大会以“锂向新质 智胜未来”为主题,聚焦锂矿资源、液态锂电池、固态电池、钠电池、储能等热点赛道和话题,特邀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海内外大咖精彩分享,特设新品技术展示、供需资源对接、产业基金专题对接、园区参观等环节,汇聚行业知名院士、专家、产业链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国内外投资机构等400+各界人士,共同探索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上下游供需共振,促进产业创新升级。
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 吴辉
“锂电产业全球布局经历了‘日企主导中韩萌芽——中日韩三足鼎立——中国崛起,全球份额跃升——中国出海,多极博弈’四个阶段,现在正处于全球化竞争期。”19日上午,伊维经济研究院院长吴辉在2025遂宁国际锂电产业大会上现场发布《全球锂电产业链地图白皮书(2025年)》。白皮书通过产业链地图直观呈现,全球锂电产业已形成中国主导、多极协同的分布格局,不同区域依托资源禀赋与政策导向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全球布局:中国主导下的区域特色与分工差异
从全球来看,锂电产业已形成多极化竞争格局。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与规模化优势主导全球市场;美国政策驱动本土化供应链建设,但面临成本与人才挑战;欧洲法规推动绿色转型,中企通过建厂加速布局,本土产能仍难以满足需求;日韩以技术积淀见长,聚焦高端材料与固态电池创新;东南亚凭借资源与低成本优势,逐渐承接全球锂电中游制造环节转移。
其中,中国方面,锂电产业链已形成“区域集聚,多点开花”的区域发展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基础雄厚,营商环境优良,锂电下游产业规模发达,锂电产业链布局完善,其中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份锂电产业链集聚度较高。中西部地区依托锂资源优势和产业要素成本优势,承接锂电产业梯度转移,其中四川、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份锂电产业链集聚度较高。
另外,吴辉还补充介绍了我国锂电产业发展的8大重点城市:福建宁德、江苏常州、湖南长沙、四川遂宁、江西宜春、四川宜宾、湖北荆门、贵州贵阳,它们在产业链各环节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动能。
其中,大会所在地四川遂宁位于四川省中部,锂电产业在材料、电芯、终端应用等环节配套成熟,已逐步构建起“锂资源开发一材料制造一电池生产—回收利用”全生命周期产业集群,成功打造西南最大锂电材料集散地,成为国内锂电产业链最完善的集中发展区之一。目前,四川遂宁聚集了天齐锂业、盛新锂能、四川裕能、蜂巢能源等企业。
海外区域:政策驱动与技术突围并行
美国方面,目前以日韩和本土电池企业为主,材料主要依靠海外进口,随着本土电池产业的不断扩大,配套材料产业逐渐形成,但仍难满足本土电池需求。按照目前建成和在建项目而言,美国锂电产业密集分布于以制造业为主的东部地区。从布局企业国别而言,日韩企业主导,本土企业起量,中国企业受限,尤其在当前特朗普执政背景下,政治风险加大,部分中企在美项目暂停,加之特朗普对传统能源的支持,愈加使美国锂电产业的完善受阻。
欧洲方面,目前整体锂电产业较为薄弱,但坚持绿色低碳和电动化转型,在建及规划项目众多;欧洲致力于本地产业链构建,以Northvolt为代表的当地企业积极布局,但受资金、供应链及技术限制,欧洲市场仍主要被中日韩三国企业占据(份额超过90%)。
日韩方面,日本技术实力雄厚,在电池材料及固态电池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本土产能扩张相对保守,市场增长缓慢。韩国以三星SDI、LGES、SK On三大巨头为主导,重点发展高镍三元等高能量密度技术,凭借强大的量产能力和全球化布局占据全球锂电市场重要份额。目前日韩企业共同主导海外高端动力电池市场。
东南亚方面,东南亚锂电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在电池材料、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核心领域加速布局,主要得益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政策支持。目前东南亚锂电产业和技术仍主要依靠中国企业投资建设(份额超过70%),本土企业以合资等形式参与。
未来趋势:全球化与技术升级双轮驱动产业变革
从全球区域布局的演变趋势来看,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锂电产业呈现四大发展特征:中国企业加速推进全球化布局,凭借产业链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美国受政策限制影响,供应链面临调整与重构;欧洲正加快本土化供应链建设,以提升产业韧性;同时,东南亚等其他地区依托资源与成本优势,成为新兴增长极并加速崛起。
与此同时,白皮书对锂电产业链的技术演进与规模扩张同样给予重点关注,并从四个维度给出相应预判:
固态电池产业化提速:2024年半固态电池出货量迈入GWh量级,应用领域从高端消费、无人车等特殊应用领域开始渗透,乘用车装车试验也已进行;全固态电池规划的产业化节点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部分企业已着手全固态电池产线设计工作,标志着全固态电池即将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
根据EVTank的数据,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GWh,其中全固态电池占比接近30%。
电池材料体系迭代升级:电池的升级离不开材料的迭代:正极三元材料向高镍、富锂锰基迭代;磷酸铁锂正极迭代到第4代、5代产品;负极材料从石墨-硅基-锂金属的方向升级;隔膜从传统隔膜向涂覆隔膜,再到固态电池的无隔膜发展;液态电解液向高安全、高倍率、快充方向发展;固态电解质四种路线同步发展,为适配性能更好的固态电池,相关技术通过掺杂、复合等方式在不断改进;其他材料如粘结剂从油溶性(如PVDF)向环境友好性高的水溶性(PAA、PTFE)粘结剂过渡。
制造工艺与设备智能化:锂电制造与工艺智能化是庞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支撑,也是降本的关键,通过数字化管理、人工智能(AI)、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全面提升锂电产业的研发与制造效率、生产安全和生产质量。
锂电产业链各环节发展规模预测:在电动汽车、储能、消费市场的带动下,到203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将达到5.1TWh,其中中国占有70%的市场份额,固态电池出货量也将达到614GWh,锂电池配套材料市场也将随锂电池协同发展。
(以上观点根据论坛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发言者本人审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