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户外电源产业!大咖做客融直播详解细分赛道现状/挑战/趋势/预测
来源:能源财经网 作者:张倩 林音 时间:2022-12-22 08:32:03
电池百人会-电池网12月21日讯(张倩 林音 山东青岛报道)从消费市场来看,移动电源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早在今年6月,央视财经就曾报道,根据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在今年“618”促销活动开启的5月23日到6月18日期间,户外移动电源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倍。
彼时,数据显示,我国已有2万多家移动电源相关企业,53.7%的企业成立于最近5年内,其中2019到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平均增速达16.3%。
随着户外野营、特殊作业、自驾旅游等活动以及家庭应急等众多场景的离网用电需求逐步成为市场刚需,户外电源在国内外的市场逐渐放量。但风口之下,同质化竞争、跟风投资、标准缺失、安全隐患以及品牌良莠不齐等等的一系列挑战也随之而来。
聚焦于户外电源产业,12月20日下午,海融网·融直播特开设热点话题《户外电源新风口已来大咖详解细分赛道背后的危与机》,特邀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经理陈小娟,浙江横店集团东磁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池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王国光,财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所长、电新首席分析师张一弛等4位业内大咖,从户外电源的生产研发、电芯应用、行业发展以及投资机遇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这一细分赛道的现状、挑战与趋势,并展开行业预测。本场直播由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支持。
现状
EVTank数据显示,出货量方面,201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设备仅出货5.2万台,到2021年出货量达到491.8万台,同比增长135.5%。市场规模方面,201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的市场规模仅0.6亿元,2021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13.2亿元。
在市场方面,据吴辉分析,便携式储能行业目前呈现出制造端在中国,消费端在海外的区域竞争格局。全球便携式的工厂主要分布在中国,占据了90%以上的生产量和出货量。其次是应用市场的需求,美国和日本作为最大的应用市场,萌生出一些自有品牌,占据小部分市场,但其部分品牌,例如GoalZero等选择采用中国企业代工的生产模式,其他部分品牌也采用自主研发和生产的模式。
从销售端来看,据吴辉分析,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便携式储能的应用市场,主要是由于美国用户的户外出游比例较高,接近50%,2021年在全球的应用端占比达到45.2%;其次是日本,在全球应急领域的应用端占比达到27.8%,主要由于日本地震等灾害事故频发,应急电力设备的需求较高。而在欧洲和加拿大等地,主要需求仍以户外活动和应急为主。
我国便携式储能行业是外向型特征十分明显的行业,全行业超过90%的产量出口,是世界便携式储能的制造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2016年,中国便携式储能总出货量4.8万台,2021年总出货量达到446.1万台,复合增长率达到147%。随着疫情下国内户外露营等活动的兴盛,市场正在逐步扩容,发展潜力巨大,中国未来将是非常有潜力的便携式储能电源的消费市场。
从张一弛在直播中分享的数据来看,便携式储能产地以中国为主,中国的生产量和出货量均占到行业90%的份额;应用市场美国占到50%,日本占到20%-30%,中国只有5个点行业的占比,需求还是海外国家为主,但随着国内户外消费习惯日趋成熟,便携储能市场潜力巨大。
在吴辉看来,便携式储能企业众多,门槛较低,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专注于便携式储能的企业、锂离子电池企业、其他跨界企业等大量企业进入到便携式储能领域。吴辉表示,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便携式储能的品牌已经超过100个。
与此同时,大量资本涌入到便携式储能行业。据吴辉分享的数据,今年便携式储能已有15起融资,合计融资规模已超9亿元,投资方也不乏前海母基金、达晨财智、源码资本等知名机构的身影。并且便携式储能是一个起步较晚的领域,赛道虽热但也很新,因此行业融资事件基本集中在初创期,15起事件中,天使轮和A轮事件合计11起,占比73.3%。
从整体来看,张一弛认为,当前便携储能市场仍然处于一片蓝海,虽然新进入的企业不少,但是并没有进入到充分竞争的一个状态,整个行业还处于一个大家都有饭吃、都有肉吃的阶段。
挑战
从公路旅行/车中泊、帐篷露营、房车露营、户外作业/拍摄、户外作业/拍摄等场景的共性来看,基本是基础电网覆盖不到。陈小娟分析,当前的痛点主要在于在没有户外电源这个产品存在的情况下,大家还是忍受着传统的汽油或者柴油的发电机,要忍受它的高噪音,要忍受它的不舒服的气味,还要忍受一些它释放出来的有毒气体。
户外电源具有便携、环保、静音、无气味等优势,支持光充的户外电源在对续航时长要求不那么高的场景中,优势愈发明显,未来具备光充的户外电源逐步替代传统发电机是必然的趋势。
陈小娟分析了户外场景对储能产品未来的需求,从户外的用电设备来看,也有大功率的使用场景,对于户外的用户而言,便携和电量之间永远是一个矛盾所在,唯有解决给其快速循环补电才是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同时,户外快速循环补电就会显得比较重要,此时实现更快的快充才是未来储能电源另外竞争的高地。
一方面看好便携式储能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市场也对其产生了部分忧虑,作为高成长赛道,新进入者越来越多,它的发展壁垒在哪里?在张一弛看来,无外乎产品、渠道和成本控制三个点。对比主要便携式储能公司的产品来看,国内企业和海外企业各自有其主打特色,但是最大的差别在于价格,受利润吸引,不少企业跟进,但价格战也随之而来,公司产品如何在这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至关重要。
趋势
据吴辉分析,2021年之前,大部分便携式储能产品都是用高镍三元的圆柱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非常高,但是今年可以看到随着碳酸锂价格上涨,整个电池的价格也在上涨,为降低成本,磷酸铁锂在便携式储能中应用逐步增加,且大量电池企业将便携式储能作为重点市场进行开拓。
针对户外电源发展趋势,王国光表示,第一,单机带电量不断提升。第二,单机轻量化不断提升。第三,单机循环寿命不断提升。
王国光指出,18650动力电池在户外电源中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适中的优势,是便携式储能设备应用主流。
王国光认为户外电源18650电池技术发展的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要提升单体容量;二是提高电池的循环寿命;三是改善快充性能;四是改善存储性能;五是宽温电池开发。
在储能行业发展过程中,中大容量便携储能占比正逐年递增,虽然趋势一致,但张一弛提到,这种情况有时也会有一些波动,“像今年关注到一度电以上的产品份额是有所下降的,每年情况不太一样。但总的来看,500Wh以上的产品份额在过去几年,包括未来,电池(容量)做得越来越大还是一个大的趋势,不管是户储还是便携式储能都是这样的情况。”
此外,陈小娟指出,在离网状态下,实现太阳能的快充,会是未来整体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方面,第一阶段是实现从无到有,首先具备太阳能快充的光充户外电源。第二阶段,一体化的解决方案。第三阶段,回归到产品本质来看,未来是场景复合化,移动化的户外快充解决方案。
预测
吴辉针对便携储能应用领域进行趋势预测。在户外活动领域,吴辉预计,到2026年,户外活动领域新增需求将达到1234万台;从市场空间来看,预计到2026年,总数量将达到19300万户,按照便携式储能设备生命周期为3年计算,其户外活动市场渗透率可以达到13.9%。
在应急用电领域,吴辉预计,到2026年,全球应急领域新增需求将达到1106万台;从市场空间来看,预计到2026年,总数量将达到14000万户,按照便携式储能设备生命周期为3年计算,应急领域市场渗透率可以达到19.1%。
此外,吴辉还针对全球总体出货量及市场规模预测,预计到2026年,可能会有超过270亿的物联网连接,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将进一步推动人均电力需求,尤其人均便携电力需求的增加。而基于锂电池的便携式储能成本得到进一步控制后将会有较大规模的替代以及新用户增加。在疫情影响下,长途旅行受到一定限制,“露营”经济逐渐火热,对便携式储能设备需求有所增加,预计到2026年全球及中国便携式储能设备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940万台和2711万台,预计2022年到2026年的全球出货量的复合增长率达到39%。
同时,随着便携式储能设备容量的增加,高容量的产品均价将会有所提升,但低容量产品随着上游电池成本的下降就会有所下降,总体趋势来看,均价仍会呈现逐渐上涨的趋势,总体市场规模也会不断上涨,预计到2026年,全球便携式储能的市场规模将会超过800亿元,中国市场总产值将达到700亿元左右。
直播中,陈小娟分享的一组数据显示,户外电源2026年市场规模预估达到882亿元,未来5年复合增长率51%。需求方面,整个户外电源市场规模发展前景是非常巨大的,户外休闲和应急防灾两个细分领域为行业提供持续发展潜力。
不难看出,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监管力度的加强、产品性能的提升以及市场活力与消费动力的增强,各大企业品质和品牌意识的觉醒,户外电源未来还将有极大的市场增量空间。与此同时,市场潜力向好,准入门槛较低,户外电源这一赛道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入局抢位,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蓝海”逐渐变为“红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关联阅读】
吴辉:中国便携式储能产品出货量占比超过90% 外向型特征明显
【活动背景】
融直播是由电池新能源科技与创新服务平台和资源型产业互联网——海融网联合电池网、我爱电车网、能源财经网、电池百人会精心策划、共同打造的聚焦于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燃料电池等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智能装备以及新能源车、充换电、储能产业全产业链的直播类业务板块。
同时,利用上述行业门户网站、垂直网站分发流量和内容,利用第三方社会化媒体平台——微信、抖音、头条、微博等重复分发流量和输出内容,融直播将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海内外知名院士、专家、上市公司、企业家等就行业热点事件、核心主题、赛道技术、新品发布、企业年会、行业沙龙、论坛峰会等内容为用户、读者或客户提供线上价值传播、分享和服务,打造电池新能源行业的在线知名IP。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