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电力系统、风电、光伏等多个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但我国能源产业品牌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认识上不完全统一、重视程度不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能源产业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除了价格的变动,隔膜行业的竞争格局也存在较大变数。虽然头部隔膜企业的地位相对稳固,但第二梯队隔膜企业博弈焦灼。...
据青岛蓝科途膜材料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姜玉珍介绍,针对电池高能量密度、高安全、快充等需求,蓝科途的解决方案是进行工艺革新,实现隔膜超薄、高强、高孔、低透。此外,蓝科途立项开发了高温下的力学指标比较优秀的湿法PP隔膜,目前已处于中试阶段。...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张建军表示,从学术角度讲,电池系统热-机-电设计与控制技术可以防止热失控诱发与蔓延,但目前完全杜绝单体电池热失控不太现实。从长远来看,改善电池本征安全性,发展新型固态电解质电池是有效解决途径之一。...
我国新能源汽车赛道长期向好趋势不改,在市场自我调节与政策科学调控下,产能过剩风险整体可控。预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产销量有望突破900万辆,甚至冲击千万辆目标。...
“动力电池产业整体暴利期已过,微利期已来,除了技术、制造、管理等优势,降本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产品规模优势来摊薄成本。”于清教说。而动力电池出货量和市占率在全球均有绝对领先优势的中国拥有更大的降价话语权。...
关于“缺芯贵电”,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预测,短时间内缺芯贵电仍然难以缓解,但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制定极端风险下的保障方案,2023年相对于2022年肯定会有所改善。...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新能源产业已经从萌芽期走入成熟期,产业的高速发展已经是确定性机会,全球最优秀的企业都加入到新能源产业赛道,要与这些全球最强的企业竞争,供应链就要打赢三大战役。...
12月15日,蜂巢能源在江苏常州基地举行第三届“电池日”。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提到,除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行业是锂离子电池又一个重要应用场景,预计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的出货量将超过500GWh;到2030年,储能电池出货量将达到2300GWh。...
在目前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中,竞合依然是中韩产业关系的主要面向,而且合作明显大于竞争。这跟中国目前在动力电池产业链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有很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