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近78万吨 全球占比逾86%-报告-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近78万吨 全球占比逾86%

贝特瑞

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77.9万吨,同比增长86.4%。2021年,全球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90.5万吨,同比增长68.2%。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77.9万吨 预计到2025年将达270.5万吨

中国企业负极材料出货量全球占比由2020年的77.7%提高到2021年的86.1%。EVTank在白皮书中预测,到2025年和2030年中国负极材料总体出货量将分别达到270.5万吨和705.4万吨,在全球出货量中的占比将提高到90%以上。从不同类别负极材料出货量来看,2021年中国天然石墨的占比相比2020年有所提升,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中国人造石墨负极石墨化环节由于能耗等多种因素导致短缺从而使得天然石墨的占比有所回升,预计这一趋势仍将持续。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77.9万吨 预计到2025年将达270.5万吨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贝特瑞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国内乃至全球保持行业第一的位置。尚太科技出货量在2021年进入行业前五,广东东岛出货量在2021年进入行业第八。另外,金汇能、内蒙古三信等企业出货量增长也非常明显。

白皮书还梳理了从2018年-2021年四年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排名前十企业。总体而言,行业前三基本被贝特瑞、江西紫宸和上海杉杉霸榜,从发展趋势来看,尚太科技发展较为迅速。2022年以来,随着大量现有企业的扩产以及新进入者入局,EVTank预计负极材料企业的竞争格局还将继续调整。

2021年中国负极材料出货量77.9万吨 预计到2025年将达270.5万吨

在《中国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EVTank对负极材料全球及中国的出货量,负极材料不同类别出货量,负极材料的市场规模和价格走势,主要企业及行业总体产能及规划产能,针状焦、石墨、石墨化等负极材料上游环节、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重点负极材料企业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白皮书框架

第一章 行业基本属性

一、定义及分类

(一)负极材料定义

(二)负极材料分类

二、产业链研究

(一)产业链结构图

(二)上游原材料产业

(三)下游应用领域

第二章 2021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一、全球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类别出货量分析

二、中国出货量分析

(一)总体出货量分析

(二)不同类别出货量分析

三、价格走势分析

(一)人造石墨负极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二)天然石墨负极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三)其他代表型负极材料历年价格变动趋势

四、市场规模分析

(一)全球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二)中国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分析

五、负极材料发展技术分析

六、2021年负极材料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第三章 竞争格局分析

一、负极材料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一)不同国家和地区负极材料出货量份额

(二)中国不同区域负极材料出货量份额

二、负极材料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全球主要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二)中国主要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及市场份额分析

三、不同类别负极材料企业格局分析

(一)人造石墨主要企业出货量

(二)天然石墨主要企业出货量

(三)其他类别主要企业出货量

四、负极材料产能研究

(一)行业总体产能研究

(二)重点企业产能研究

(三)在建及规划产能研究

五、重点企业分析

(一)贝特瑞

(二)江西紫宸

(三)上海杉杉

(四)东莞凯金

(五)尚太科技

(六)翔丰华

(七)中科星城

第四章 负极材料原材料及石墨化环节分析

一、针状焦市场分析

二、低硫焦

三、石墨市场分析

四、石墨化市场分析

(一)石墨化产能分析

(二)石墨化主要企业分析

第五章 负极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一、下游锂电池出货量预测

(一)总体出货量预测

(二)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预测

(三)储能电池出货量预测

(四)小型(3C+小动力)电池出货量预测

二、负极材料出货量预测

(一)总体出货量预测

(二)不同类别出货量预测

三、技术趋势和竞争格局预测

(一)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二)企业竞争格局预测

查看更多报告请点击: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年度白皮书

【联合发布单位】

EVTank

EVTank:全球领先的专注于电动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研究的权威第三方机构,为所有利益相关者、生产商、购买商、供应商、投资者、银行、政府提供独立而权威的专业研究服务。

伊维经济研究院

伊维经济研究院:在国家主管部门支持下依法设立的一家专注于新兴产业领域研究和咨询的第三方智库,研究院下设汽车产业研究中心、节能环保产业研究中心、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研究中心等专业研究中心。研究院主要服务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产业规划、招商服务、市场调研、行业研究、企业管理咨询、投融资咨询、可行性研究等专业服务。研究院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深圳、重庆等地方设有分支机构。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

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中国电池网旗下的独立研究机构,总部位于北京,专注于新能源电池产业链的研究和咨询服务、大数据研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权威、独立和专业的第三方行业研究报告和数据。

【订阅热线(微信同号)】:

18910778962/耿女士 17685898640/宋先生

【责任编辑:中国电池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