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补锂技术重构竞争格局 永太新能源垂直整合优势凸显-公司-能源财经网-新能源财经门户网站

补锂技术重构竞争格局 永太新能源垂直整合优势凸显

永太新能源亮相CIBF 2025

能源财经网5月16日讯(夏末 广东深圳报道)2月13日,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发成果,颠覆传统锂电池的设计理念。该团队通过设计特殊的锂载体分子,通过“打一针”的方式注入到废旧衰减的电池中,精准补充电池中损失的锂离子,实现电池容量的无损修复,为退役电池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使用该技术后,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仍展现出接近出厂时的健康状态(96%容量),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超过12,000-60,000圈,在国际上尚属首例。此外,电池材料必须含锂的束缚规则也被打破,使用绿色、不含重金属的材料构筑电池成为可能。

永太新能源销售总监秦凯

永太新能源销售总监秦凯

5月15日,浙江永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简称:永太新能源)在CIBF 2025展会期间举行新型有机锂盐补锂创新技术专题会。“永太通过与复旦大学的横向校企深度合作,在新型有机补锂技术和产品方面持续开发竞争力产品,这将重塑锂电行业的技术格局与发展路径。”永太新能源销售总监秦凯在与能源财经网交流时说道。

有机锂盐补锂技术创新颠覆传统

资料显示,永太新能源成立于2022年12月,是电池百人会副理事长单位——永太科技(002326)全资子公司,公司位于浙江台州临海市,基于永太科技原有锂电材料布局的基础,新建集MES、DCS系统于一体的全自动数字化生产工厂,总占地面积100余亩,设计产能15万吨/年。

秦凯认为,传统补锂技术存在诸多局限性,负极补锂通过直接添加金属锂虽能补充锂离子,但金属锂化学性质活泼,极易与电解液发生副反应,生成不稳定的SEI膜,不仅导致电池阻抗增加,还存在枝晶生长刺破隔膜引发短路的安全隐患;而且也受限于严苛的生产制造工艺。

正极无机补锂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电池的初始容量和能量密度,但这类补锂剂对环境要求严苛,且充电分解后的产物影响电池的性能。

永太新能源补锂技术

永太新能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作为新型有机锂盐补锂剂的代表之一,其不仅具有191mAh/g的高理论比容量,同时其3.8V低分解电压能够在电池化成过程中充分分解而无残留。

作为电解液补锂添加剂,在初始成膜过程中可消耗三氟甲基亚磺酸锂氧化分解产生的Li+,补偿首次循环的锂损失,提高电池的首效和电池的容量发挥。

作为正极补锂添加剂,三氟甲基亚磺酸锂理论上在正极配料时可添加任意比例而不影响活性物质的占比,因此能够完全补偿首次循环过程中的锂损失,同时提升电池能量密度。

作为电池修复补锂剂,通过给电池注入含三氟甲基亚磺酸锂的溶液/电解液,经重新化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分解释放的Li+可作为活性Li+进行循环脱嵌,电池重新恢复至初始容量,经反复外部锂离子补充,理论上能无限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秦凯表示,以上三种技术应用场景都无需改造现有产线,工艺简单且成本低。永太新能源已攻克三氟甲基亚磺酸锂的核心生产工艺,能够为市场端的产业化应用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

三大优势构筑电解液行业"护城河"

永太新能源

图片来源:永太新能源

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出货量为152.7万吨,同比增长34.2%;排名方面,凭借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永太科技成功杀入2024年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前十榜单。

在秦凯看来,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主要归功于永太新能源三大核心优势:

其一,与其他企业不同,永太新能源依托母公司永太科技上游原材料的产业链优势,从矿产端锂矿资源、到电解液核心电解质LiPF6和LiFSI、核心添加剂VC和FEC均实现了战略布局,打造全产业链供应保障体系带来生产的一体化,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外购中间产品因市场供应短缺或价格波动而遭受连带影响,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其二,技术引领,创新先行。永太新能源新产品研发依托于永太科技含氟类医药、含氟植保产品的合成和产业化优势,横向支撑锂(钠)离子电池电解液新一代电解质、溶剂和功能添加剂的开发和创新,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

其三,永太新能源具备先进制造能力优势。全自动数字化生产工厂采用最先进混配全自动工艺,数字化物流与采购平台,全过程在线监测系统,全过程温度监控系统等;不断提高自动化和人效比;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2024年,永太新能源电解液销售量约5万吨,相比于2024年,公司2025年月度产销情况已经实现同比增长40%以上。目前,公司电解液实施以销代产模式,各个基地都处于高速良性运营的产销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电解液行业经历了大规模的产能扩张,行业竞争加剧。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电解液市场规模为409.8亿元,同比下滑21.5%,延续了2023年同比下滑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电解液价格的下滑。

秦凯认为,当前电解液行业暂时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内卷严重,而拥有产业链布局、新产品、新技术突破以及与行业头部客户深度战略绑定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

永太新能源不断优化工艺,降低原料单耗,提升产品稳定性,做好副产物综合循环利用。另外,公司重点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和上游有竞争力供应商的深度合作,锁定价格,积极布局矿产端资源。最后,配合公司自有电解液产业链形成一体化协同效应。

目前,永太新能源在电解液产品核心客户包括:宁德时代、瑞浦兰均、蜂巢能源、鹏辉能源、派能科技、融捷能源、得壹能源等;公司二级原料(LiPF6、LiFSI、VC、FEC等产品)核心客户包括:比亚迪、SK以及全球头部的电解液公司。

结语:

永太新能源依托产业链优势、成本优势、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优势,持续拓展全球优质核心客户资源,正不断提高在电解液行业的市占率和竞争力。

展望未来,秦凯表示,永太新能源将根据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情况,在国内新能源产业集群区域继续开展产业链布局,同时重点关注海外市场,实现电解液核心原材料出口,致力于推动永太新能源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集研发、生产、品质、服务为一体的知名电解液公司。

【责任编辑:夏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能源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网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涉及资本市场或上市公司内容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能源财经网)”的作品,凡属媒体采访本网或本网协调的专家、企业家等资源的稿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行业更多的信息或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删除。电话:400-6197-660-2